胸椎椎管狹窄症

胸椎椎管狹窄症多見於中年男性,其病因主要來自發育性胸椎椎管狹窄和後天退行性變所致的綜合性因素。在脊椎椎管狹窄症中胸椎椎管狹窄症遠較腰椎和頸椎少見。但近年來隨著診斷技術的發展和認識水平的提高,加之繼發性病例隨著人口老齡化而遞增,因此,被確診的病例逐漸增多,應引起大家重視。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本病多見於中年男性,其病因主要來自發育性胸椎椎管狹窄和後天退行性變所致的綜合性因素。

臨床表現

胸椎椎管狹窄症的發病年齡多在中年好發部位為下胸椎主要位於胸7~11節段但在上胸段,甚至胸12段亦可遇到。本病發展緩慢起初多表現為下肢麻木、無力、發涼、僵硬及不靈活雙側下肢可同時發病,也可一側下肢先出現症狀然後累及另一側下肢。約半數患者有間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離後症狀加重,需彎腰或蹲下休息片刻方能再走。較重者站立及行走不穩需持雙拐或扶牆行走嚴重者截癱患者胸腹部有束緊感或束帶感,胸悶、腹脹,如病變平面高而嚴重者有呼吸困難。半數患者有腰背痛有的時間長達數年但僅有1/4的患者伴腿痛,且疼痛多不嚴重大小便功能障礙出現較晚,主要為解大小便無力,尿失禁少見患者一旦發病多呈進行性加重緩解期少而短。病情發展速度快慢不一,快者數月即發生截癱。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其他如血細胞沉降率、類風濕因子血清鹼性磷酸酶、血鈣血磷、氟化物檢查正常這些檢查有鑑別診斷意義。應常規檢查血糖、尿糖,因後縱韌帶骨化患者有時合併糖尿病未經治療會增加手術的危險性。
2.其他輔助檢查
(1)胸椎X線檢查 X線平片上可顯示不同程度的退變性徵象其範圍大小不一。椎體骨質增生可以很廣泛亦可僅1~2節;椎弓根短而厚;後關節大多顯示增生肥大內聚、上關節突前傾;椎板增厚,椎板間隙變窄。有時後關節間隙及椎板間隙模糊不清密度增高。部分平片顯示椎間隙變窄少數病例有前縱韌帶骨化椎間盤鈣化、椎管內鈣化影或椎管內游離體其中側位片上可發現肥大增生的關節突突入椎管這是診斷本症的重要依據。
(2)CT檢查 CT檢查對本病的診斷與定位至關重要但定位要準確,範圍要適當否則易漏診CT檢查可清晰顯示胸椎椎管狹窄的程度和椎管各壁的改變椎體後壁增生後縱韌帶骨化、椎弓根變短椎板增厚黃韌帶增厚及骨化等,均可使椎管矢狀徑變小;椎弓根增厚內聚使橫徑變短;後關節突增生肥大及關節囊增厚骨化使椎管呈三角形或三葉草形但在檢查中應避免造成假象CT掃描應與椎管長軸成垂直角度,尤其是對多節段掃描時如與椎管長軸不成垂直而稍有傾斜,則顯示的椎管矢狀徑較實際情況更為狹窄。

診斷

本病的診斷並不很困難,在接診下肢截癱患者時,應想到胸椎椎管狹窄症。診斷本症主要依據下列各點:
1.一般症狀
患者多為中年人發病前無明確原因逐漸出現下肢麻木、無力僵硬不靈活等早期癱瘓症狀呈慢性進行性可因輕度外傷而加重。
2.X線檢查
清晰的X線片顯示胸椎退變增生應特別注意側位片上有無關節突起增生肥大突入椎管,側位斷層片上有無胸椎黃韌帶骨化(OYL)和(或)胸椎後縱韌帶骨化(OPLL)並排除脊椎的外傷及破壞性病變。
3.CT檢查
可見關節突關節肥大向椎管內突出,椎弓根短,OYL或OPLL致椎管狹窄。
4.MRI檢查
顯示椎管狹窄脊髓受壓征。
5.脊髓造影
呈不完全梗阻或完全梗阻。不完全梗阻者呈節段性狹窄改變壓迫來自後方肥大的關節突和(或)OYL,或前方骨化的後縱韌帶。

治療

1.胸椎椎管狹窄症的基本治療原則胸椎椎管狹窄至今尚無有效的非手術療法,因此,對症狀明顯、已影響生活工作者,大多數學者認為手術減壓是解除壓迫恢復脊髓功能的惟一有效方法因此,診斷一經確立即應儘早手術治療特別是對脊髓損害發展較快者更需及早手術;一旦脊髓出現變性則後果不佳,且易造成完全癱瘓
2.治療胸椎椎管狹窄症的術式簡介本病常用的術式為胸椎後路全椎板切除減壓術,可直接解除椎管後壁的壓迫減壓後脊髓輕度後移間接緩解前壁的壓迫;減壓範圍可按需要向上下延長,在直視下手術操作較方便和安全;對合併有旁側型椎間盤突出者可同時摘除髓核。但本手術易引起脊髓損傷甚至出現完全性截癱因此在操作上一定要小心,切忌誤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