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矗

胡錦矗

胡錦矗(1929年3月24日—2023年2月16日),男,漢族,出生於四川省開江縣中國共產黨黨員,動物學家,大熊貓研究專家,四川省動物學科學術帶頭人,西華師範大學教授,西華師範大學珍稀動植物研究所原所長。

胡錦矗於1955年畢業於西南師範學院生物系;1957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脊椎動物研究班畢業後進入南充師範學院生物系工作,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83年任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首任主任;2007年退休後仍堅持到辦公室工作至91歲;2023年2月16日在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逝世,享年94歲。

1973年前,胡錦矗先後從事脊椎動物學教學和研究、長江水產資源研究。1974年,開始從事野外大熊貓研究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錦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省開江縣
  • 出生日期:1929年3月24日
  • 逝世日期:2023年2月16日
  •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代表作品:《臥龍的大熊貓》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29年3月24日,胡錦矗出生於四川省開江縣
1955年,畢業於西南師範學院(今西南大學)生物系,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動物研究生班,系統學習脊椎動物理論。
1957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脊椎動物研究班畢業,之後進入南充師範學院(現西華師範大學)生物系工作,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
1974年,受命進入四川臥龍,組建起30人左右的四川省珍稀動物資源調查隊,組織和領導了全國第一次大熊貓野外調查研究,開始後半生的大熊貓研究生涯。
1978年,牽頭在臥龍自然保護區海拔2500米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大熊貓野外生態觀察站,胡錦矗將其命名為“五一棚”。
1980年,中國首次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五一棚”合作研究保護大熊貓工作,胡錦矗擔任中方專家組組長。
1982年6月15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3年,擔任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
1984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1985年—1988年,奉命開展中國第二次大熊貓調查。
2001年,與學生魏輔文一道去寶興縣蜂桶寨考察。
2007年,退休,但仍堅持到辦公室工作至91歲高齡。
2023年2月16日22時08分,在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94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胡錦矗於1974年開始從事野外大熊貓研究工作,組織和領導了全國第一次大熊貓野外調查研究,發明了通過大熊貓糞便確定大熊貓的數量、種群年齡結構、活動範圍及規律等的“胡氏方法”;組建了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建立世界上首個野生大熊貓觀察站——“五一棚”,第一次調查出中國野生大熊貓的數量和分布,促成了中國首次野生動物保護國際合作;在中國國內開展多項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工作,調查結果直接促成了唐家河、馬邊、小寨子等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使大熊貓等多種珍稀瀕危動物得到了有效拯救。
  • 學術論著
截至2023年2月,胡錦矗發表論文近200篇,出版專著20多部;完成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貓生態環境和習性的著作——《臥龍的大熊貓》。其代表著作有《大熊貓生物學研究與進展》《臥龍自然保護區大熊貓、金絲猴、牛羚生態生物學研究》《大熊貓的風采》《九萬里熊貓故鄉考察記》《四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四川小河溝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四川資源動物志》(第二卷獸類)等。
  • 科研獎勵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
獎項名稱
1978年
四川省野生珍稀動物資源調查
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
1978年
長江水產資源調查
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
1992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8年
-
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截至2023年2月,胡錦矗為四川省林業廳唐家河自然保護區臥龍自然保護區成都動物園等單位培養了骨幹人才達200餘人次,培養了上千名學生、105名研究生,退休後還會給畢業生輔導論文。胡錦矗培養的學生有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為青藏鐵路設計藏羚羊通道的楊奇森、中國海洋獸類研究專家楊光、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熊貓專家張澤鈞、秦嶺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熊貓專家雍嚴格等。退休後,他還為青少年撰寫科普書籍,關注學生們的最新科研成果。
  • 講授課程
胡錦矗生前為研究生講授獸類學課程。
  • 寄語年輕人
胡錦矗希望年輕人走出家門,多在野外跑一跑,看一看,到野外多做一些觀察,研究一下大熊貓的棲息地如何,大熊貓現在的發展狀況如何,為大熊貓保護事業作出一些貢獻。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表彰單位
1987年
1989年
1991年
1993年
全國高等師範院校教師獎一等獎
-
1995年
四川省勞動模範
1997年
四川省師德標兵
-
2007年
自然保護貢獻獎(團隊獎)
2008年12月
斯巴魯野生動物保護獎
2010年12月
2019年9月
大熊貓科學研究和保護終身成就獎
中國(四川)大熊貓國際生態旅遊節
2019年11月
四川省敬業奉獻模範
2021年5月
長隆獎成就獎
2021年
四川百年百傑科學家
-
曾憲梓教育基金會一等獎

社會任職

胡錦矗生前曾兼任中國動物學會理事,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中國動物園協會理事,中國動物學會獸類學分會副理事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熊類專家組成員,四川省大熊貓生態與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

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胡錦矗的祖籍是湖北省秭歸縣,祖輩因“湖廣填四川”而入川。胡家是最後一撥移民,到胡錦矗父親胡文彬一代,胡家遷到開江城外八廟集鎮上。胡文彬頭腦靈光,攢錢開了一家釀酒小作坊,又用釀酒的副產品酒糟養了10多頭豬,還把豬糞收集起來當肥料銷售,一家人的生活紅紅火火。
  • 孩童時光
因為家裡有了余錢,胡錦矗從小就告別農村孩子放牛養豬的命運,背起書包上學堂。但胡錦矗並非從小就是聽話的乖娃娃,他生性淘氣,一聽老師講課就犯困,逃學、留堂是家常便飯,上樹掏鳥窩、下田捉泥鰍精神十足。胡錦矗小時候曾爬到很高的樹上去逮小斑鳩,學母斑鳩的樣子,將油菜籽和米湯含在口中,讓小斑鳩在他口中啄食。由於過於頑皮,盛怒的胡文彬差點讓他退學做生意,好在堂兄胡錦萬勸阻。
  • 生活習慣
多年來,胡錦矗堅持洗冷水浴,每天早上6點起床,打打太極拳,然後去上班,晚上10點泡腳,10點30分休息。
  • 人生信條
流比前人更多的汗水,走比前人更苦的道路,放棄一般人難以放棄的舒適,敢冒一般人不敢冒的風險。

人物評價

胡錦矗是中國國內最早研究大熊貓專家,是大熊貓科研泰斗。四川線上評)
胡錦矗
1983年胡錦矗在實驗室
胡錦矗是中國當代大熊貓研究的先驅者和權威專家、“熊貓教父”。(西華師範大學評)
胡錦矗是國際公認的大熊貓生態生物學研究奠基人和“中國大熊貓研究的第一把交椅”。(《北京青年報》評)
胡錦矗先生一生心繫祖國綠水青山、紮根西部、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傾盡畢生精力投入到中國的野生動物保護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其治學之嚴謹、知識之淵博、育人之悉心、為人之清正、待人之和藹,是人們永遠學習的榜樣。(時任西華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林學系副主任、胡錦矗先生的助手黃燕評)
胡錦矗先生一生堅守三尺講台,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使命,關愛學生,潛心學術;先生用一生踐行了西華師範大學“鑄魂勵教、陶冶化育”的育人理念,詮釋了“勤奮、求實、敬業、創新”的校訓精神,是西華師範大學師生的模範榜樣和精神豐碑。(時任西華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陳濤評)
胡錦矗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執著於學術大道上的追逐與夢想,將大熊貓生態學研究提升到嶄新高度,為中國大熊貓及野生動物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保護事業作出了奠基性重大貢獻。(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評)
胡錦矗先生是中國大熊貓保護生物學研究的奠基人,大熊貓保護事業的開拓者。(時任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總規劃師王鴻加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