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胡錦濤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胡錦濤2012年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各位院士,同志們:

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今天隆重開幕了。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兩院院士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2010年6月,我們召開了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切實把科學技術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戰略基點,把科技進步與國家發展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構建完整的創新體系,下大氣力解決影響我國未來發展的重大科學和關鍵技術問題,大力發展與民生相關的科學技術,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搶占未來發展先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錦濤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 外文名:Hu Jintao in the sixteenth CAS Congres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eleventh academician Assembly speech
  • 時間:2010年6月
  • 地點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
兩年來,兩院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緊緊圍繞我國發展重大戰略需求,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開拓進取,銳意創新,奮勇拼搏,我國科技工作取得一系列新成就新進展。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成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創下5188米的下潛記錄,實現了我國空間海洋技術新跨越。首座實驗快堆成功併網運行,“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研製成功,煤制乙二醇和甲醇制烯烴實現工業化套用,風能、光伏發電、儲能電池等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寬頻無線移動網際網路、量子通信實用化取得新進展。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畝產突破900公斤,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重大藥物創製和低成本醫療設備研發等提高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基礎前沿領域取得了中微子振盪、鐵基超導、拓撲絕緣體等一批世界領先的科學成果,量子信息、納米科技、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生命起源和進化等若干重要和新興領域的前沿探索進入世界前列。兩院作為科學技術思想庫,積極推進決策科學化,為國家相關決策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為我國科技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兩院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當前,世界主要國家為了擺脫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和推動經濟復甦增長,克服全球共同面臨的能源資源環境等重大問題,紛紛加大科技投入,搶占科技制高點,爭取發展主動權。科技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科學技術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科技、認知科技呈現群發突破的生動景象,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一代技術群和新產業生長點。能源資源科技將推動能源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可持續能源和資源體系的形成,材料和製造技術將加速綠色化、智慧型化、可再生循環的進程,空間海洋和平利用和開發將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巨大增量資源,生態環境保護能力提升將有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量子世界的調控,暗物質、暗能量的探測,生命現象系統整體的認知,都有可能引發科學知識體系的結構性變革。
“十二五”時期,我國仍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家制定了“十二五”規劃綱要,強調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整需求結構和擴大內需為導向,確立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長、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等重大目標。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教育、人才規劃綱要,大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勢和任務對兩院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大顯身手的廣闊舞台。
兩院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負起自己的使命和責任,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把推動科技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重要任務,緊緊圍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緊迫需求,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共性、核心、關鍵技術突破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大力推動科技惠及民生,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儘快走上創新驅動的軌道。這裡,我對兩院院士提幾點希望。
第一,希望兩院院士堅持勇於創新,積極引領科技加快發展。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只有具備強大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全球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才能真正建成創新型國家,進而向世界科技強國進軍。包括兩院院士在內的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取得基礎性、戰略性、原創性的重大成果。要加快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深入實施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工程,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要加強戰略高技術創新,發展空天戰略高技術,保證我國有效進出與和平利用空間;發展海洋戰略高技術,提高我國海洋經濟水平,保護海洋航運安全,開發深海資源;發展生物安全應對技術,有效防控對人民生活和生態環境的生物威脅;發展信息網路戰略高技術,建設基於網路信息的社會態勢預警、分析、監控、應急體系,維護信息基礎設施和網路安全。要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科學創新,在生命科學、空間海洋、地球科學、納米科技等領域力爭取得原創性突破。要加強先導技術研究,在關係長遠發展的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技術等關鍵領域力爭取得重大創新成果。
第二,希望兩院院士堅持服務發展,積極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最關鍵的是要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既要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中找準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又要把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牢固樹立服務發展意識,更加積極地投身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要面向重點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系統集成創新,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實現關鍵工藝技術、高端產品研發重大突破,從根本上扭轉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嚴重依賴國外的局面。要面向培育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高技術產業向技術創新引領型轉變,從產業鏈低端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力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若干方面引領世界技術和產業發展方向。要面向推進農業現代化,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綠色農業,滿足對農產品總量、質量、安全和多功能需求,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要面向建設可持續能源資源體系,加快科技創新和成果套用,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加強傳統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安全利用,加快新能源產業化,提高油氣資源、重要礦產資源、水資源的勘探、開發、綜合利用能力。
第三,希望兩院院士堅持創新為民,積極促進科技成果造福人民。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必須堅持把以人為本貫穿科技工作始終,讓廣大人民民眾共享科技創新成果,讓廣大人民生活得更健康、更舒適、更安全、更幸福。要面向民生重大需求,加強關係人民衣食住行的科技創新,努力解決人民民眾高度關注的食品安全、飲水安全、空氣品質的科技問題,努力解決多發病、常見病、急性傳染病診斷和治療藥物問題,發展早期監測、早期干預技術,努力攻克對人民民眾有嚴重危害的重大慢性疾病醫療技術,發展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學技術。要面向生態環境保護重大需求,發展城鄉環境保護、治理、修復技術,著力解決環境污染、垃圾處理等突出問題,開展示範和推廣套用,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高自然災害監測預報和防災減災能力。要自覺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努力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和全社會創新意識,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要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手段,創新文化載體,促進現代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民眾多樣化文化需求。
第四,希望兩院院士堅持銳意改革,積極推動科技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必須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國家創新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科技生產力。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科技體制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迫切需要仍不適應,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要求仍不適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不適應,必須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中央正在制訂《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以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緊密結合、支撐引領可持續發展為核心,著力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的突出問題,加強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強化基礎性、前沿性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平台建設,加強軍民科技資源集成融合,推進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鼓勵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深化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評價獎勵制度。大家工作在科技創新第一線,對科技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比較了解,對科技體制存在的問題有切身感受。希望兩院院士站在全局高度,積極探索符合規律的新機制新模式,正確處理好個人和集體、局部和整體、當前和長遠的關係,積極支持和投身科技體制改革。
第五,希望兩院院士堅持甘為人梯,積極培養和提攜優秀青年才俊。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人才為本。一部科技發展的歷史,也是一代代科學家不斷繼承創新、超越前人的歷史。擁有一大批創新型青年人才,是國家創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發展希望之所在。兩院院士都是學有建樹的學術帶頭人,許多同志既是科學家也是教育家,發現、培養、提攜青年人才是大家的一項重任。要善於發現青年人才,不拘一格,慧眼識才,堅持科學標準,客觀公正評價人才,熱情關心和支持有科學潛質的優秀青年人才。要積極培養青年人才,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堅持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緊密結合,遵循創新型人才成長規律,積極探索培養創新型人才新思路新方法。要大力提攜青年人才,虛懷若谷,舉賢薦能,著力營造包容兼蓄、和諧有序的人才成長環境,真誠尊重人、細緻關心人、充分信任人,發揚學術民主,提倡不同學術觀點的平等討論,鼓勵青年人才敢於發表和堅持自己的學術見解、敢於質疑和超越老師的學術思想、敢於開闢新的研究方向,營造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的學術環境。要建設好學術梯隊,放手使用優秀青年人才,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廣攬英才,為他們奮勇創新提供舞台,為他們加快成才鋪路搭橋,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在實踐中茁壯成長。
第六,希望兩院院士堅持建言獻策,積極發揮決策諮詢重要作用。實現創新驅動發展需要科學決策,科學決策需要科學諮詢。兩院要發揮國家科學技術思想庫作用,緊緊圍繞應對全球性重大挑戰、突破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發展瓶頸、破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深入開展諮詢研究,客觀獨立發表意見,坦率真誠提出建議。兩院和國家有關部門要積極構建有利於發揮院士專家諮詢作用的體制和程式。兩院院士作為我國科技界的領軍人才,要前瞻新科技革命方向,善於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中提煉重大科學技術問題,引導我國科技工作提升創新起點、最佳化學科布局、凝鍊前沿方向。
各位院士、同志們!
院士稱號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學術榮譽,院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社會風尚和學術風氣產生很大影響。希望兩院院士牢固樹立追求真理、造福人類、服務國家的理念,繼承中華民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傳統美德,傳承老一代科學家愛國奉獻、淡泊名利的優良品質,以身作則,嚴格自律,模範遵循學術規範和科學倫理,自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和不正之風,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團結帶領全國科技界為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鬥,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