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英

胡玉英,女,漢族,甘肅古浪縣人,新疆建設兵團四十八團七連職工,胡玉英1966年從甘肅農村來到四十八團面對繁重的勞動,她從沒有叫聲苦和累,深受廣大職工好評胡玉英種植的棉花單產一年比一年高,1990年種42畝棉花,平均畝產籽棉達452?郾5公斤(折合皮棉162?郾85公斤),共向團交籽棉19000公斤,成為全團產量最高,交棉最多的一戶。1990年被農三師評為勞動模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玉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甘肅古浪
  • 職業:新疆建設兵團四十八團七連職工
  • 主要成就:“三八”紅旗手、師勞動模範
1988年元月,團場第一輪承包經營開始後,胡玉英沒有搶好地,而是主動向連隊要了一塊條件較差,沒有人種的地。這塊地含清沙30%,有30%不出苗,當時連隊領導和大多數職工都為她擔心,怕她一位女同志種不好要虧損。在簽訂契約時,連長擔心地提醒她:“這不是開玩笑,要慎重。”可是胡玉英卻堅定地說:“我有信心,放心吧!”契約簽訂了,胡玉英回到家中,丈夫何德貴得知妻子去承包了一塊孬地,心裡不痛快,要妻子去退契約。胡玉英鐵了心,做丈夫的思想工作。她耐心地說:“這塊地是比較差,可是只要我們科學管理,多施有機肥,就能得到好的收成,不要擔心。”夫妻倆就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起早摸黑辛勤耕耘。
胡玉英在團場種了20多年的地,對平地打埂、灌水等農業生產環節非常熟悉。元月和二月氣候寒冷,可她每天趕著毛驢車到地里乾4至5小時的活,經過一個月的平地,幾十畝全部平整完畢。又採取治沙措施,把家裡積下的羊糞、驢糞全部拉到有清沙的地方墊上。40畝地灌一遍水要用三天兩夜時間,在這幾天幾夜裡,她顧不上吃飯休息,孩子見媽媽灌水辛苦,都勸說找個人幫助看守埂子,讓她回家休息。她對孩子說,媽媽現在苦點累點不要緊,只要你們好好上學,讓我少操心,現在的辛苦到秋天會換來豐碩的果實。她就是這樣憑著這股硬拼的勁頭,使40畝地改頭換面,呈現出一派生機。
胡玉英面對初步勝利,不滿足,認為棉花單產還低,沒有達到高產,她又開始了新的探索,向高產邁進。為了奪得棉花高產,改變人們對搞農業的偏見,胡玉英不僅虛心求教,而且要比男同志付出更大的勞動強度。從春耕農忙開始,平地、打埂、灌水到整個田間管理和棉花採摘,她每天帶著饅頭在地里吃一頓午餐,除草、放水、噴藥沒有一天閒著,棉花一出苗,她把棉花當自己的娃娃看待,為了防治病蟲害,她不失時機地進行噴農藥。1990年6月中旬,她的棉花要追肥,可有10畝地機車進不去,怎么辦呢?她去問連長,連長對她說這10畝棉花只能用人工追肥。胡玉英馬上行動,便和丈夫用三天時間將肥施了進去。在連隊領導和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她科學種田,合理施肥,加強田間管理。1990年她種植的42畝棉花,除上交任務外,純收入達到18000多元。她被評為“三八”紅旗手、師勞動模範,並出席了兵團“雙模”表彰大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