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民墓

胡漢民墓

胡漢民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龍眼洞,建於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墓原在鬥文望,混凝土結構,後被毀,又在其上建了房子,把胡墓穴壓著。1985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在原墓東面300米處另建新墓,但其女不同意將其父棺木遷至新墓,故新墓實為空冢。

新墓為外飾水洗石米的墓,坐東南向西北。當中高3米,一級護嶺。墓碑鐫刻“胡漢民先生之墓”7字。左前方建有“不匱亭”。右側為胡漢民夫人墓,墓碑中刻“先妣,陳太夫人墓”,下款署“民國三十五年”。整個墓園占地約1800平方米。墓砌有拱手及祭台,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漢民墓
  • 墓地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龍眼洞
  • 初建時間:1936年
  • 改建時間:1985年
  • 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
  • 墓主胡漢民
簡介,人物,重修胡漢民墓,

簡介

胡漢民(1879~1935年),字展堂,廣東廣州人。近代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家。辛亥革命前,與黃興領導廣州新軍起義和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後,廣東宣布獨立,任都督。後追隨孫中山從事主護法”、反袁運動。1933年在香港創辦《三民主義半月刊》。孫出師北伐後,胡留守廣州代行大元帥職務。1936年病逝廣州。

人物

胡漢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原名衍鴻,字展堂,號不匱室主,漢族,廣東番禺祖籍人。江西吉安中國國民黨元老和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也是國民黨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1901年中舉人。1902年、1904年兩度赴日本留學,入弘文學院師範科、法政大學速成法政科。1905年9月加入中國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稍後又由孫中山指定任本部秘書,從此成為孫中山主要助手之一。1936年5月12日突發腦溢血病逝。
胡漢民像胡漢民像

重修胡漢民墓

1985年8月7日,廣東省、廣州市、番禺縣各界人士和胡漢民的親友共120多人,在廣州市東郊龍眼洞銀屏嶺,舉行胡漢民墓重修竣工儀式。廣州市政協主席、市委統戰部部長羅培元,胡漢民先生的養女胡綺霞在儀式上講了話。
胡漢民先生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晚年贊成抗日,歷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南京國民政府代理主席、立法院院長及國民黨中常會主席等要職。1936年5月病逝,葬於廣州東郊龍眼洞獅嶺鬥文塱。
1985年2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撥款重修胡漢民先生墓園。根據胡漢民親屬的意願,該墓園修建於胡漢民夫人陳淑子墓的左側。整個墓園占地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