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曲園

胡曲園

胡曲園(1905~1993)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原名胡延芳,湖北江陵人。胡曲園很早就參加了革命工作,是著名的民主教授。他長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曾主講過中國哲學史、外國哲學史、馬克思哲學原著、馬克思哲學原理等課程,為祖國培養了大批有用之材。胡曲園一直主張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貫通起來,由博返約,對哲學基礎理論做出新的探索,開創了復旦哲學系的學思傳統。他治學嚴謹,學問淵博,除了哲學,對社會學、文學、邏輯學等亦頗有研究。他思想敏銳,堅持真理,勇於探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曲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江陵
  • 出生日期:1905年9月
  • 逝世日期:1993年
  • 職業:哲學家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性別:男
研究,主要譯著,職務,生平年表,

研究

1957年他著文批評聯共(布)黨史第四章第二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中的片面觀點。1958年全國“大躍進”時,他認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是唯心主義的,他還反對“真理有階級性”的說法。 1990年,年逾古稀的胡曲園運用馬克思的亞細亞生產方式的理論,深入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提出了中國既不存在封建社會也不存在奴隸社會的構想,澄清了種種迷誤,對哲學界的爭論給出了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的回答,在理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胡曲園不把理論研究與現實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針對“文革”後理論界所存在的詭辯現象,他主張把知性形上學與形式邏輯區分開來,強調形式邏輯的基礎性作用,獲得了各方的好評。他一生著書立說頗豐,光論文就發表過100多篇。
胡曲園

主要譯著

《抒情詩》([德]海涅著),《政治經濟學教程》([蘇]列昂諾夫著),《世界經濟地理教程》。主編《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幾個問題》、《辯證唯物論》、《形式邏輯》、《哲學大詞典·馬克思主義哲學卷》等。合著《公孫龍子論疏》等。

職務

他曾任復旦大學法學院院長、社會學系主任、哲學系主任、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教研室主任,復旦大學黨委委員、校務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工會主席,上海市哲學學會副會長、名譽顧問,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顧問,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等職。

生平年表

1905年9月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
1917年遷居北京,在北京正志中學學習期間因參加五四運動,被學校開除。轉入北京第四中學繼續學習。
1924年畢業後,考取北京大學文學院德國文學系。讀大學時,胡曲園就積極要求進步,參加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湖北同鄉改進社。
1927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他還擔任“北方國民黨左派大聯盟”宣傳幹事,參加過中共北京市委組織的武裝暴動。暴動失敗後,東渡日本避難。在日本期間,曾與李亞農等組織哲學討論會。
1928年回國,繼續在北大求學。
1930年因參與籌劃組織“五一”遊行,被國民黨當局逮捕,9月底獲釋,完成大學學業。
1935年,參加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哲學研究小組,與他的夫人陳圭如密切合作,翻譯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傳播馬列主義。
1937年赴上海,先後擔任上海政法學院、上海法商學院、上海無錫國學專科學校、上海法學院教授。
1940年主編《哲學雜誌》,撰寫《論建立民族哲學的問題》等文章,倡導“五四”的民主科學精神,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1946年任復旦大學教授,同年參加上海大學教授聯誼會,積極參加反對內戰、爭取和平民主的鬥爭。在建國前的近二十年里,他在大學任教,所講的課程都是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的,被譽為進步教授。他還曾與艾思奇等哲學家組織過新哲學學會。特別在抗戰勝利後到解放前夕,他在上海參加了由地下黨領導,由張志讓、章靳以、蔡尚思、李正文等知名人士發起組織的上海大學教師聯合會(簡稱“大教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建國後,於1949年8月1日出任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秘書長。
1950年參與發起組織新中國哲學研究會上海分會,並任會長。
1952年任中國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員會委員、區分部主任,參與創建民盟復旦大學支部,並任民盟復旦大學支部首屆主任委員。
1956年被評為二級教授。
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聘請為博士生導師。
1993年因病去世,享年8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