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撲安

胡撲安

胡樸安徽涇縣人,原名韞玉。辛亥革命前抵滬參加《民立報》等工作,並在國學保存會掌管藏書。加入南社。與詩人柳亞子、弘一法師等創辦“文美會”。後任國民大學等校教授。幼習經史,精研經子文字訓詁之學,學宗戴震、包世臣,尤長於《易》、《詩》、《說文》及訓詁學。胡氏一生著述甚豐,計有六十三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撲安
  • 別名:韞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省涇縣
  • 出生日期:1878年
  • 逝世日期:1947年
  • 職業:文字訓詁學家
基本資料:,作品:,作品介紹,胡樸安與訓詁學,

基本資料:

基本經歷:辛亥革命前抵滬參加《民立報》等工作,並在國學保存會掌管藏書。加入南社。與詩人柳亞子、弘一法師等創辦“文美會”。後任國民大學等校教授。 幼習經史,精研經子文字訓詁之學,學宗戴震、包世臣,尤長於《》、《》、《說文》及訓詁學。胡氏一生著述甚豐,計有六十三種。他從事漢語文字和訓詁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幾十年,曾先後任教於上海大學、持志大學、國民大學和群治大學等。

作品:

文學作品:
胡撲安
著有《文字學ABC》(世界書局,1929年)
《中國文字學史(上、下)》(商務印書館,1937年)
《中國訓詁學史》(商務印書館,1939年)
《俗語典》(主編,上海廣益書局,1922年)
《中華全國風俗志》(上海廣益書局,1923年)
發表的論文:
《中國言語變遷的痕跡》(《時事新報》上海 1928年12月20日)
《漢碑在文字學上之價值》(《時事新報》上海1929年1月17日)
《中國文字之發生與變遷》(《中國學生》1936年第2卷第1~4期合刊)
《聲韻略論》(《文風》1936年第3期)
《從文字學上考見中國古代之聲韻與語言》(《學林》上海,1941年第9輯)
《文字學之價值》(《學術界》上海,1944年第2卷第5期)

作品介紹

《文字學ABC》一書是一本文字學通俗讀物,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從文字的起源講到文字的變遷、廢棄和增加,對甲骨文、古文、篆文、隸書等都有相當的說明。中篇說明六書的次第及功用,並分別用實例闡明各自的內容。下篇是研究文字學的書目。這是為研究文字學的人提供的一部基礎參考書。其中顯示了作者博而能約的能力。
胡撲安
《中國文字學史(上、下)》一書共分四編,材料詳實,觀點明確,是研究文字學的一部很好的參考書。作者在書中主要敘述和研究了文字學各派著作及作者,闡明文字學學說的源流及系統。他依文字學的演進,將文字學史分為四期:1、秦漢至隋,為文字書時期;2、唐至明,為文字學前期;3、清代,為文字學後期;4、清末至20世紀30年代,為古文字學時期。該書的出版是個開創性的工作,作者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胡樸安與訓詁學

《中國訓詁學史》一書除了序言外共分6章,即1、爾雅派訓詁;2、傳注派訓詁;3、釋名派訓詁;4、方言派訓詁;5、清代訓詁學之方法;6、今後訓詁學之趨勢。他蒐集清代漢學家的訓詁方法加以編纂,建立起訓詁學的輪廓。他所主編的《俗語典》收條繁富,所尋出典多有新編成語詞典所不及的,是一部具有現代專科工具書功能與效應的辭書。《中華全國風俗志》是胡樸安在二十年代初編成的一部有廣泛用途的全國風俗百科全書,書中對各地方志和古今筆記、刊物中所載風俗進行了彙編。至今為中外文化學術界,特別是民俗學研究者看重。此外,他還著有《中國言語變遷的痕跡》(《時事新報》上海,1928年12月20日)、《漢碑在文字學上之價值》(《時事新報》上海,1929年1月17日)、《中國文字之發生與變遷》(《中國學生》1936年第2卷第1~4期合刊)、《聲韻略論》(《文風》1936年第3期)、《從文字學上考見中國古代之聲韻與語言》(《學林》上海,1941年第9輯)、《文字學之價值》(《學術界》上海,1944年第2卷第5期)等論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