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次

胡建次

胡建次,男,1968年4月生,江西豐城人。雲南大學文學碩士(1997),上海師範大學文學博士(2004),復旦大學文學博士後(2006),山東大學文學博士後(2010),江西省國學文化研究會副會長(2013)。現為南昌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贛文化與古籍研究所所長,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二級),“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第二批),江西省“優秀中青年社會科學專家”(首批),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江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學術骨幹”;兼任江西省國學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中國詞學會常務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建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主要研究成果,著作,主要論文,主持項目,榮譽,獲獎,

主要研究成果

著作

1《唐詩學史稿》(參撰,承擔10萬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2《歸趣難求——中國古代文論“趣”範疇研究》(獨撰,26萬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5年
3《宋代詩學觀照》(獨撰,27萬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7年
4《中國古典詩學理論批評專題承傳研究》(獨撰,30萬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8年
5《日本學者中國古典詩學研究主要文獻目錄(1900—2007)》(第一編譯者,51萬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9年
6《本土與異域:中國古典詩學研究回眸》(獨撰,32萬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7《日本中國古典詩學研究500家簡介與成果概覽》(第一編著者,50萬字),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8《中國古典詞學理論批評承傳研究》(獨撰,33萬字),鳳凰出版社,2011年。
9《中國古代文論承傳研究》(第一作者,62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10《中國現當代主要詞學研究者分布與著作狀況》(第一編著者,40萬字),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

主要論文

1中國當代小說的回顧與展望(獨撰),《文論報》1999年7月22日(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9期複印)
2中國古典詞學批評中的正變論(獨撰),《南昌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
3中國古典詩學批評中的杜甫論(獨撰),《南昌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收入《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九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4宋代詩學批評中的唐宋之論(第一作者),《南昌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
5宋代詩話批評視野中的韓愈論(第一作者),《南昌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6明代詩學批評視野中的李賀論(第一作者),《江西社會科學》2001年第4期
720世紀中國古典詩話整理與研究述略(獨撰),《思想戰線》2002年第2期
8九十年代的江西小說創作與地域文化(第一作者),《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第7期
9宋代詩話中的雅俗論(獨撰),《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8期
10中國古典詩學批評中的李賀論(獨撰),《貴州社會科學》2002年第4期
11宋代詩話中的詩意論(獨撰),《內蒙古社會科學》2002年第4期
12宋代詩話批評視野中的蘇軾論(獨撰),《南昌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1320世紀以來宋代詩話研究述略(獨撰),《南昌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14新時期以來的中國古典接受詩學研究(第一作者),《齊魯學刊》2002年第6期(人大書報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3年第3期複印)
15宋代詩話中的詩格論(獨撰),《南昌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3年第7期複印)
1620世紀90年代古典文學研究的反思述略(第一作者),《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17中國古代文論中的“趣”範疇(第一作者),《社會科學家》2003年第5期
18新時期以來唐詩學研究述論(獨撰),《思想戰線》2003年第6期
19明代文論視野中的“趣”(第一作者),《海南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20清代文論視野中的“趣”(獨撰),《貴州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
21嚴羽對古典唐詩學的建構及其貢獻(第一作者),《南昌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22論理趣(獨撰),《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23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意趣”論(第一作者),《內蒙古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24宋代文論視野中的“趣”(獨撰),《南昌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4年第12期複印)
25新時期以來的中國古典文學學術史研究(第一作者),《社會科學家》2004年第4期
26宋代詩話批評中的用事論(獨撰),《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27宋代唐詩學的展開與演進(獨撰),《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4年第10期摘要)
28成就與走向: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古典詩學研究的十大領域(獨撰),《求索》2004年第10期
29北宋詩壇對唐詩模本的選擇與改造(獨撰),《中國韻文學刊》2005年第1期(《宋代文學研究年鑑(2004—2005)》武漢出版社,2007年)
30趣:中國古代文論的一個核心範疇(獨撰),《南昌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31中國古代文學意象批評的發展及其審美特徵(獨撰),《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32中國古代文學摘句批評的發展及其審美特徵(獨撰),《齊魯學刊》2005年第5期
33中國古典詞學批評中的詞趣論(獨撰),《文藝理論研究》2005年第5期
34中國古代“詩法”的承傳(第一作者),《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第9期
35中國古代詩歌源流批評的承傳(獨撰),《三峽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4期複印)
36中國古代文學意象批評的承傳(獨撰),《鄭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37中國古代詩韻論的發展及其特徵(第一作者),《遼寧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年第3期摘要)
38中國古典詞學批評中的雅俗論(獨撰),《中國文學研究》2006年第2期
39中國古代文論興感論的承傳(第一作者),《山西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
40中國古代詩格論的發展及其特徵(第一作者),《南昌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41中國古代文論情景論的承傳(獨撰),《社會科學輯刊》2006年第4期
42清代文學法度論的三個維面(獨撰),《重慶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1期摘目)
43中國古代文論中的興感論(獨撰),《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6年第21期摘目)
44清代詩論對傳統詩歌批評觀念的消解(獨撰),《蘇州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45中國古典詩學中的正變批評(獨撰),《南昌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10期摘目)
46清代文論對“格”範疇的闡說(獨撰),《山西師大學報》2007年第2期
47承傳與融通:古典詞學批評中的正變論(獨撰),《社會科學研究》2007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17期摘目;《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年鑑》摘要)
48中國古代文論承傳研究論綱(獨撰),《中州學刊》2007年第3期
49清代文論對“味”的闡說(獨撰),《貴州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
50中國古典詞學“趣”範疇的承傳(獨撰),《東南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51中國古代文論言意之辯的承傳(獨撰),《新疆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52唐以前文論對批評方法的運用(獨撰),《杭州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53清代詩學對批評方法的運用(獨撰),《東南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54中國古代文學言意構合論的承傳(獨撰),《南昌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55中國詞學批評中的詞味論(獨撰),《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3期
56清代散文理論批評視野中的文氣論(獨撰),《青海社會科學》2008年第2期
57宋以後詩學批評視野中的詩氣論(獨撰),《學術論壇》2008年第3期
58中國古典詞意論的承傳(獨撰),《廣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12期
59清代詞學批評視野中的詞意論(獨撰),《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8年第12期複印)
60宋代詞學對五個重要審美範疇的開啟(獨撰),《湖南社會科學》2008年第3期
61中國古典詞學中的情景論(獨撰),《中州學刊》2008年第4期
62中國古典詞學中的詞意創造論(獨撰),《船山學刊》2008年第4期
63清代品體文學之論的承傳(獨撰),《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
64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活法”論(獨撰),《雲南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65清代詞學理論批評的品說方式(第一作者),《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66中國古典詞學批評中的詞氣論(獨撰),《南昌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67清代論詞絕句的運用類型(獨撰),《廣西社會科學》2009年第2期
68中國古代散文理論批評中的“氣”本論(獨撰),《寧夏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69清代詩學批評視野中的詩氣論(獨撰),《北方論叢》2009年第2期
70清代詞學批評視野中的詞氣論(獨撰),《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71清代詞學批評視野中的詞境論(獨撰),《社會科學輯刊》2009年第4期
72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古代地域詩學研究述要(獨撰),《中州學刊》2009年第5期
73新世紀以來中國古典詞學接受研究述要(獨撰),《前沿》2009年第6期
74中國古典詞學中的詞情論(獨撰),《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75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古代家族文學研究述要(第一作者),《青海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
76明清詩論家對詩歌法度論的消解(獨撰),《寧夏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
77中國古典詞情論的承傳(第一作者),《中國文學研究》2010年第1期
78清代詞學理論批評中的詞氣論(獨撰),《船山學刊》2010年第2期
79二十世紀以來日本學者中國古典詩學研究的五大特徵(第一作者),《南昌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80中國古典詞興論的承傳(獨撰),《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81中國古典詞源“詩餘”論的承傳(獨撰),《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
82中國古典詞味論的承傳(獨撰),《東疆學刊》2010年第4期
83明清詩學批評對嚴“四唐”之分的消解(獨撰),《蘇州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1年第3期摘要)
84清代詞學批評對兩大傳統詞學宗尚的消解(獨撰),《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
85中國古典詞學體派之宗的承傳(獨撰),《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
86清代詞學批評視野中的詞源論(獨撰),《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87中國古典詞學雅俗呈現之論的承傳(獨撰),《青海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
88中國古典詞氣論的承傳(獨撰),《中國文學研究》2011年第2期
89中國古典詞學南北宋之宗的承傳(獨撰),《中州學刊》2011年第3期
90中國古典詞源“倚聲”論的承傳(獨撰),《蘭州學刊》2011年第5期
91清代詞學視野中的詩詞差異論(第一作者),《山西師大學報》2011年第4期
92中國古典詞學用事論的承衍(獨撰),《南昌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
93中國古典詞學中詞曲之異論的承衍(第一作者),《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年第2 期
94中國古典詞學視野中詩詞體性之辨的承衍(第一作者),《南昌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
95中國近現代詞學中詞氣論的承衍(第一作者),《寧夏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
96朱志榮先生中國古代文論與文學史研究述評(獨撰),《朱志榮美學思想評論集》,上海三聯書店,2012年。
97中國現代詞學中的詞意論(第一作者),《山西師大學報》2013年第1期
98中國古典詞體本色之論的承衍(第一作者),《南昌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
99持守與破解:中國古典詞風本色之論的承衍(獨撰),《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
100清代詞學批評正變之論的承衍(獨撰),《東南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
101民國時期以來傳統詞學中的詞境論(獨撰),《中國文學研究》2013年第4期

主持項目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07CWZ001):中國古代文論承傳研究。
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11BZW006):中國古典詞學重要理論命題與批評體式承衍研究。
3首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編號200801405):中國古典詞學理論批評承傳研究。
4第三十八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2005年):中國古代文論承傳研究。
5第四十三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編號20080431175):中國古典詞學理論批評承傳研究。
6山東省博士後創新項目(編號200702037):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專題承傳研究。
7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編號03WX15):宋代詩話巨觀研究。
8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編號05WX20):宋代江西籍詩話家研究。
9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編號08WX37):中國古典詞學理論批評承傳研究。
10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項目(2002年):宋代詩話研究。
1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編號WX0508):中國古代文論“趣”範疇研究。
1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編號WX0701):中國古代詩歌理論批評專題承傳研究。
13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項目(編號ZGW1112):中國古典詞學命題及體式承傳研究。
14第四十批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2011年):中國古典詞學理論批評承傳研究。

榮譽

1江西省“優秀中青年社會科學專家”(2013年4月遴選)
2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2012年4月獲批)。
3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009年7月獲批)。
4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006年以來連續獲批)。
5江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學術骨幹”(2007年獲批)。
6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2004年—2006年)。

獲獎

1著作《日本學者中國古典詩學研究主要文獻目錄(1900—2007)》,獲第十四次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1年)。
2著作《中國古代文論承傳研究》,獲第十五次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3年)。
3論文《宋代文論視野中的“趣”》,獲第九屆江西省高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5年)。
4論文《中國古代詩歌源流批評的承傳》,獲第十屆江西省高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7年)。
5參著《唐詩學史稿》(陳伯海主編),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2005年)。
6獲2006年度南昌大學“中興發展獎教金”。
7參與“綜合性大學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研究”教學改革項目,獲江西省第三屆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0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