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鈺

【胡家鈺】(1871~1936),字式如,胡家行六,胡家鼐之弟,其先祖於清乾隆五十年(1785)從浙江上虞縣到承德未能知府慶章處做幕僚,協眷定居承德。胡家鈺生於清同治十年(1871),自幼聰明好學,喜讀古典詩文史籍。光緒十年(1884)他十三歲時考中秀才,十八歲中舉。胡家鈺博覽群書,才思敏捷,對書法頗有造詣。光緒二十一年(1895)考中進士,授禮部編修,後晉為禮部員外郎。中日甲午戰爭後,胡在一篇文章中表露出對日本擴張主義的戒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家鈺
  • 出生日期:1871
  • 逝世日期:1936
  • 職業:禮部員外郎
光緒三十二年任禮部主事,三十四年記銜禮部左侍郎。辛亥革命後,經同榜進士熊希齡(熱河都統)推薦為熱河都統教育廳廳長。後又讓他籌辦熱河圖書館,備書5.7萬冊,並精心整理經乾隆編纂的《四庫全書》手稿完整地存放於文津閣。民國十年(1921),調任熱河官產處處長,民國十四年,改任熱河教育廳廳長。就任期間,胡家鈺對統一全省部分中學課本,開創課間體操,廢除體罰辱罵學生和實行獎學金制度。民國十八年(1929)4月,承德縣政府召集各法團名紳耆老,共同討論公推胡家鈺為承德縣修志局纂修,在他主持下,歷經一年修成《承德縣誌》,計48卷391560言,抄寫裝訂八套,其中正本四套,報省呈審,副本四套留縣府保存。省秘書處審閱後,以《承德縣誌》(稿本):“侵犯省志”,“口吻尤多激烈員氣”,“立言似不得體”為由,不予簽發。民國十九年(1930)11月,胡家鈺曾於“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懇切言辭致函省民政廳,反而招致藉故扣押學校教員,壓縮教育經費等被壓。於是,憤然辭退教育廳廳長職務,並遷居北京。1933年3月,胡家鈺在壓抑中患腦中風,1936年9月9日與世長辭,終年64歲。
陵寢安放在北京西郊萬安公墓,碑文簡介由熊希齡撰寫,墓碑銘文由教育總長江安題字,墓地有漢白玉欄桿,有雙龍戲珠漢白玉墓碑,在辰區,近年每逢清明有承德胡家鼐後人祭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