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述

胡宏述

胡宏述(台灣成功大學建築48級)於1935年生於上海,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建築系,先後任教於中原理工學院及東海大學建築系,東海建築系在草創時期,陳其寬先生擔任系主任,胡教授是他的助手,當時的同事們現今都嶄露頭角,像是總統府資政漢寶德先生,曾任宗教博物館館長,台南藝術大學校長,科學博物館館長、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李祖原建築師,設計台北101大樓、宏國大廈、台北藝術大學;還有一位建築學者華昌宜教授,在台灣大學建築城鄉所任教。 1964年進入美國Cranbrook藝術學院設計系,1966-1968年任教於北愛荷華大學,1968年應聘於愛荷華大學,擔任設計系主任直至2003年榮譽退休。 其創作豐富多樣,曾多次刊登在ID(美國)、MD(德國)、AR(英國)、JA(日本)、Magenta Review(墨西哥)等雜誌,並在PA建築雜誌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家具理念競賽中獲獎。 此外,胡老師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畫家,他用油彩展現中國文人畫的水墨趣味,多次舉辦個人油畫展,也曾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其立體造型作品約百件作品。 在美國完成16件大型公共藝術雕塑。 出版著作有《理性的美感:胡宏述的造型世界》,畫冊方面有《新技術。 新意境》,《天人合一》,和《千景萬像》等。 曾發表多篇與設計有關的論文,如〈設計教育的新任務〉、〈形隨行〉及在日本第六屆國際設計會議發表〈有機幾何作圖—理性造型〉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宏述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35年
  • 畢業院校:台灣成功大學建築系
  • 代表作品:理性的美感:胡宏述的造型世界
簡歷,設計理念,附錄胡宏述的其他創作,

簡歷

台灣設計界的先驅:一位才華洋溢的設計師 多年來,胡宏述先生沉浸於他的專業之中。 他是一位傑出的教師,身兼設計師、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哲學家、工藝師和製造者,他的作品橫跨建築、裝置藝術、公共藝術、家具、一般產品、玩具及包裝設計。 胡老師是一位勇於挑戰與嘗試新事物的設計師,不喜歡走人家走過的路。 1958年胡老師大學畢業時,成大給了他研究獎學金,研究太陽能建築,由於對物理很有興趣,所以將物理結合建築,冬天便能利用太陽能供暖,他常在屋頂,研究如何用太陽能產生熱水。 他曾在刊物上介紹太陽能多篇文章,如今太陽能建築成為顯學,而胡老師早已在四十多年前即預知了這個趨勢。 胡老師在工業設計方面,也展現出豐沛不絕的創意,而其建築出身,又有結構與工程的背景,使得他的作品除了設計必備的感性與創意之外,又獨樹一幟的多了份結構性與理性的基礎。 1962年在東海大學任教時,系主任陳其寬先生鼓勵他參加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辦的第一屆工業設計班,於是投入了工業設計的領域。 其中一個作品是「改良式電風扇」,是他第一個工業設計作品,當時的風扇形狀是圓的 ,而胡老師創造了方形的風扇,獨特的百葉窗的設計,將風導向各個不同方向;而風扇的腳架在收的時候還可以做為行動式的提把,這件優秀的作品展覽,於1963年被刊登在中央日報上。 他在四十年後,才獲知1964年曾有聯合國獎學金給他,但他從沒有收到通知,否則會改變他一生的走向。
改良式電風扇改良式電風扇
胡老師的步伐總是超前,他對自己的作品更是深具無比的信心。 1964年到美國Cranbrook念書,人稱Cranbrook為包浩斯之後最重要的設計學校,當時他的老師選了一些包裝作品,準備送交雜誌社發表,但沒有包括胡老師的,胡老師等一、兩個月沒動靜,覺得自己的作品應該被發表,就自己把作品寄到雜誌社,很快便收到雜誌社回信,說想看看胡老師其他的包裝設計,於是胡老師寄去之後,收到回覆說要刊登在未來的雜誌,後來設計課的老師添選了胡老師的作品準備刊登,但太遲了,胡老師已捷足先登了。 這篇文章是用他的包裝設計,批評美國包裝工業界,當時他出國還不到兩年。

設計理念

1.少則多(Less is more)
在畢業後,受預備軍官訓練時,才了解“少則多”,改變他的整個設計關念,從此作品被簡化。 拿眼前兩杯水為例,把在左邊的一杯水慢慢的加滿到右邊的杯中,顯而易見的,少不是實質減少,而是除去妨礙視覺。 加滿水的杯,在視覺上反而感覺更豐滿,有了內涵。
胡宏述
2. 私密性(Privacy)
胡老師畢業之後,為了申請學校,重新做了一些設計,毀掉了以前的作品,因為覺得那些太複雜了。 胡老師以兩個案子為例:第一個案子是住宅,參考兩位建築師的作品,把它們混合在一起。 一位是強森Philip Johnson 的玻璃屋(glass house),另一位是路易士康Louis Kahn的理念:那裡需要什麼,就給什麼,混合兩位大師的理念, 一個簡單的開放空間, 加上何處需要私密內庭,供給居住私密性;
胡宏述
另一個每層是方形,用四十五度相重疊,從底層仰望,因透視觀系的呈現寶塔造形 ,從私密性來講,主要的觀念是,電梯停留的空間是在兩層之間,居住者需上半層樓,或是下半層樓,才能到達他們居住的那層,因此在兩層之間,就有了保密性。 又整層樓的電梯可減少一半的停留點。
3.形隨行(Form follows action)
在早期一篇訪問中,胡老師提出“形隨行”的理念,發表之後,有人不能理解action,在將該文譯成中文時,認為應該是form follows function(形隨機能)譯者以為是作者的誤筆。 而在教學時經常覺得,初學者不容易了解“機能”,所以改用“行”。 其實,形狀隨行動才是一個好的設計,設計的產品外形都要跟隨“行”。 胡老師舉“形隨行”的例子:他在1969年湯碗的設計 ,看得出它的內層已有向前傾斜具有雙層則可保持湯的溫暖,西方家庭在喝湯的時候,不能像我們喝茶一樣,端起來直接喝掉。 這個湯碗的形已先將碗向前傾斜,方便湯匙舀起底層的湯,所以這湯碗的“形”已具有“行”的準備。
湯碗湯碗
《形隨行》一文在北京的清華大學美院出版的2004年10月份《裝飾》雜誌上發表,文章又提到“行隨形”也同樣準確。4.有機幾何的理性造型
搖椅搖椅
設計到了包浩斯的時代,進入了世界性的美學時代。在這當中,透視幾何、數學的規律的掌控,影響所及建築、設計…等各個層面,到座椅設計。在1965年胡老師曾設計了一把搖椅,極盡利用了木板本身的所有材料,是一種將力與結構融合在一起的立體表現。靠背左右的材料作為兩邊的把手,底面被切開,沒有被尼龍線來拉住它,就自然變成搖板。 原本是用畫格子的方式求得曲線的 ,後來胡老師發覺這樣不妥,就用不同的方法劃曲線,因此發展稱為“有機幾何作圖理性造型”理論,2004年在日本第六屆國際設計會議上發表,從此胡老師的學生有三禁:1.不用法國曲線板。2.不許用方格子求曲線。3.不能用尺度去量測。
胡宏述
5.相對運動
胡老師曾參加太空紀念碑的設計競圖,作品隱藏著幾何的安排,由外圓與內圓所構成,內圓並沒有在正中間,是特意安排的,觀眾因此繞著外圓轉,人與內圓心的距離不斷在改變,由近而遠,由遠而近,雖然走的是圓圈,但會以為自己是繞著橢圓走。 正符合星球運行的橢圓軌道 ,胡老師為這件作品感到很得意。 這個外圓和內圓的安排是用理性作圖法求得。
星球運行的橢圓軌道星球運行的橢圓軌道
外圓和內圓的安排外圓和內圓的安排

附錄胡宏述的其他創作

胡宏述未曾拜師學畫和雕塑,所以他沒有師承的壓力。 在求學中,也總是能走出與老師不同的方向。 他是在1960年代開始畫油畫,將油彩畫在畫布上,乍看之下,大家會誤認為中國水墨。 他皆以黑白兩色入畫,並以中文單字取名。
從1965年,胡老師已開始利用原從象形文字發展成中國字,再從已有的文字中,尋找新的象形: 數年前他曾在北京清華美院的演講《華》這雕塑造型,是將三個「華」字重疊組合而成。 在場的學生們都看不懂,因為他們忘了簡體字的「華」已被簡化了。
1968 年胡宏述已在美國完成16個公共藝術作品,猶他州的第一個公共藝術作品也是他參加競賽獲獎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