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膘厚

背膘厚

背膘厚度的數值越大說明豬的瘦肉率就越低,相反則越高。我國現背膘厚的測量大部分單位取三點測量,即肩胛後沿、最後肋處及腰薦接合處距背正中線4厘米處作為膘厚和眼肌厚的測量點,而後取三點平均值。此三處亦可作眼肌面積的測量位置,也有人僅作10-11肋間距背正中線4厘米處測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背膘厚度
  • 外文名:Back fat thickness
  • 作用:是胴體品質測定的一個重要指標
  • 測定生物:豬
  • 定義:豬脂肪多少
數值說明,測定方法,背膘測定對豬場的意義,背膘厚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

數值說明

背膘厚度的數值越大說明豬的瘦肉率就越低,相反則越高。

測定方法

我國現背膘厚的測量大部分單位取三點測量,即肩胛後沿、最後肋處及腰薦接合處距背正中線4厘米處作為膘厚和眼肌厚的測量點,而後取三點平均值。也有人僅作10-11肋間距背正中線4厘米處測量。
國外採用胴體探測儀測定離背中線6至8cm處倒數第三到第四肋間的背膘厚稱為邊膘厚。

背膘測定對豬場的意義

歐美等已開發國家每頭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數約為25頭,而國內平均水平在17-18頭之間,好一些的規模場也才達到23頭,國內豬只品種和國外差別不大,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國內母豬繁殖性能上不來呢?除了種豬營養、生物安全、設備設施等方面因素外,筆者認為,問題可能還出在我們對母豬的飼餵方式及體況評定方法上。
國內現行母豬體況評定方法多數是評分員根據經驗目測母豬體況並打分,但是體況評分並不能準確反映豬群總體肥度的背膘水平,因為不同的評分員會對同一頭母豬的體況打出不同的分數,即使是同一評分員在不同時間不可能對同一頭母豬打出相同的分數。據統計,無論一個豬群中總體母豬群的體況如何,評分往往在1.5 - 4.0的範圍內,這說明使用現有的目測評分法存在較大的誤差。對根據體況評分確定飼餵水平的做法並無準確依據。
現代瘦肉型母豬在配種初期由於脂肪儲備低(P2點背膘<18mm),會給繁殖性能帶來不良影響。近30年育種工作的成績是母豬的脂肪減少了50%,使繁殖母豬對營養變得更加敏感了;而脂肪的儲備是可以通過調控營養水平來控制,這在制定母豬飼養方案時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制定有效的飼養方案變得越來越重要。事實上豬的不同養階段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繫、互相影響。繁殖動物整個生命周期各個階段都非常重要,特別是後備階段、初情到第一次配種、未成熟的繁殖周期(通常指的是第一胎)、成熟的繁殖周期(經產階段)等四個階段。而且每個階段對母豬體重及背膘厚度也要求不一致。

背膘厚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

在規模化養豬過程中, 母豬繁殖性能是衡量養豬生產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之一, 營養因素又是影響母豬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膘情是反映母豬體況的一個重要指標, 它反映的是母豬在不同生理階段的營養狀況和體能儲備。母豬不同繁殖階段的膘情對其繁殖性能以及哺乳期的泌乳性能有很大的影響, 而後備母豬在配種時的膘情、不同妊娠階段的膘情以及斷奶後何種膘情下配種等問題一直是養豬生產過程中的難題。背膘厚因易於測量, 常作為反映母豬膘情的重要指標。儘管研究者針對背膘厚與母豬繁殖性能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仍然沒有一個適用於不同品種和品系豬在不同繁殖階段的背膘厚標準。所以, 通過測定特定品種和品系豬在不同繁殖階段的背膘厚, 研究分析背膘厚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 制訂相應的背膘厚標準, 對提高母豬的繁殖性能具有重大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