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崩鄉

背崩鄉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轄鄉,轄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地背崩村。

位於縣城南部28公里處雅魯藏布江兩岸,東北部與墨脫鎮相連,西北部與德興鄉連,南以更邦拉山口與印占區接壤,西與米林縣毗鄰。

全鄉最高海拔3260米,最低海拔400米。年平均氣溫16度,全鄉無霜期365天,年降水量2500毫米至3900毫米。

處於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印度洋水氣大通道,屬亞熱帶氣候,有熱帶雨林,雨水充沛。

總人口2540人(2017)。

背崩鄉自然資源豐富,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烏木、藤竹等名貴樹種;有多種自治區級、國家級、CITES國際級重點保護動物,例如孟加拉虎黑熊野牛蟒蛇脆蛇等。境內有布裙湖風景保護區、德陽溝羚羊保護區、汗密瀑布等風景名勝。

歷史上背崩鄉去米林縣派鎮多雄拉山口大雪封山9個月而與長期交通不便,2014—2018年修建派墨公路,開始新的交通時代。向西有便道崩西線

德爾貢村田地占墨脫縣(中國控制區)耕地的五分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背崩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9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背崩村
  • 電話區號:0894
  • 郵政區碼:860713
  •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西南部
  • 面積:3750平方千米 
  • 人口:2540人(2017) 
  • 氣候條件:屬亞熱帶氣候,雨水充沛
  • 著名景點:汗密瀑布
  • 機場:林芝米林機場
  • 車牌代碼:藏G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雨季背崩,德貢盆地,人口民族,自然資源,生物資源,旅遊文化資源,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基礎設施,通信基礎設施,水利、電力基礎設施,其它基礎設施,農業經濟,農業投資,農村收入數據,文化教育事業,發展歷史,學校活動,醫療衛生事業,背夫歷史,公路建設,金融服務,精神文明建設,民俗風情,風景名勝,特產與美食,模範營,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1881年,(清光緒七年),波密土王扎布·索南堅央在白瑪崗的地東設立地東宗(類似於現在的縣,後改為墨脫宗),今背崩鄉範圍內屬地東宗管轄。
1931年(民國二十年),西藏地方政府直接管轄包括墨脫在內的原波密土王統治的地區,將墨脫一分為三,把墨脫地區、金珠地區和幫辛地區分給拉薩的色拉寺、波密的松宗寺和傾多寺,由各寺派出宗本進行管理,色拉寺在墨脫地區設立墨脫宗,今背崩鄉範圍屬墨脫宗管轄,直至1962年。
原為背崩區,1988年後改鄉。
背崩鄉曾在地東宗(縣)的中心區域,治所在地東村,現在靠近印度控制線。1881年西藏地方政府在地東村設立(今墨脫縣境內三宗之一的)地東宗(縣),1919年搬到現墨脫縣城所在地,改名為墨脫宗。
背崩鄉
背景:今墨脫縣範圍內曾有三個宗(縣),宗本(縣長)由波密土王或拉薩方面任命當地頭人擔任。金珠宗是最早設立的宗(縣),治所現在設有格當鄉。另外兩個是地東宗和嘎朗央宗。地東宗治所在今墨脫縣靠近麥克馬洪線的地東村。嘎朗央宗1905年設在地東村的下游的阿米、吉刀兩村,現在在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印度實際控制區內。阿米、吉刀現已成較大的居民點。在雅魯藏布江邊平緩處,印度開闢了一個簡易軍用機場,跑道大約長1.3公里,海拔高度471米。因為離實際控制線比較近,這個機場大概主要用於印度駐當地軍隊的後勤補給,而不是空戰。
鄉政府所在的背崩村,面朝雅江,背倚青山鄉政府所在的背崩村,面朝雅江,背倚青山
背崩鄉

行政區劃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轄鄉,鄉政府駐地背崩村。轄背崩村江新村格林村德爾貢村阿蒼村波東村巴登村地東村西讓村9個行政村。有巴羊村和崩過村等自然村。
背崩鄉
最遠是更仁村最遠是更仁村
特殊情況:更仁村是自然村還是新建的行政村?
更仁村(在Kepang La——更巴拉山的北麓),是最遠的:地圖上有標識,而且2012年新聞《為“雪域孤島”築起生命走廊 ——記連續18年為西藏墨脫送醫送藥的解放軍第115醫院(上)》“一條路,走了18年,從未有人退縮,只要民眾有需要,腳下的路就延伸到哪裡”節,報導說【“走到更仁村,肉要掉十斤。”更仁村是離墨脫縣城最遠的村莊,被稱為“孤島中的孤島”,100多公里的路程,囊括了幾乎所有能想到的險境。儘管路途艱辛,巡診隊員卻從來沒把這個村莊遺忘。18年的接力“送醫送藥送健康”,使該村的人均壽命從20年前的45歲延長到如今的56歲】。
背崩鄉
背崩鄉
更仁區域,山南是印度控制區,山北是中國控制區。中國控制區裡的更仁村以前是自然村,行政上屬於西讓村(希讓村)。

地理環境

位於縣城南部28公里處雅魯藏布江兩岸,東北部與墨脫鎮相連,西北部與德興鄉連,南以更邦拉山口與印占區接壤,西與米林縣毗鄰。屬邊境鄉。
地理位置、範圍地理位置、範圍
各行政村位於雅江東岸的有背崩村江新村格林村德爾貢村,位於雅江西方岸的有阿蒼村波東村巴登村地東村西讓村(有的地圖上標識為希讓村,異於印控區水木河附近的那個南方西讓村)。村落大多沿雅魯藏布江分布在山腰上,分布較為分散,西讓村距鄉政府所在地22.43公里。
全鄉最高海拔3260米,最低海拔400米。年平均氣溫16度,全鄉無霜期365天,年降水量2500毫米至3900毫米。
處於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印度洋水氣大通道,屬亞熱帶氣候,有熱帶雨林,雨水充沛。

雨季背崩

墨脫半年雨季,這裡看山總有白雲繚繞、看水總是霧氣蒸騰,就連那些散落在坡地上的民居也如同披上了一層薄紗,木樓炊煙時隱時現。
背崩鄉
背崩鄉
清晨的背崩鄉恬淡、寂靜,由於四周都是高山大川,海拔只有700米的背崩是青藏高原上少有的一塊低洼地,特殊的環境使這裡幾乎天天下雨,雲蒸霞蔚是這裡的常態。

德貢盆地

在群山聳立的墨脫縣,德爾貢村所在盆地,是相當罕見的較大平地。
地形地形
德爾貢村田地占墨脫縣(中國控制區)耕地的五分之一。

人口民族

背崩鄉是門巴族大鄉。
背崩鄉
據說門巴人是300年前從不丹遷徙到墨脫的外來族群,來到墨脫後他們先是在白馬崗落腳(即現在的墨脫縣城),然後又逐漸在背崩開闢出自己的新家園。門巴人占據了墨脫相對宜居的谷地,而原來的主人珞巴人卻都退居于山坡。與貴州的苗族人多居河畔,而侗族人多居山上相似。
2000年,背崩鄉共有2138人。
2007年,背崩鄉有農業人口329戶,2042人,基本上是門巴族。
2016年12月,全鄉人口490戶2371人,主要為門巴族,占全鄉總人口的99.2%。
總人口2540人(2017)。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背崩鄉自然資源豐富,尤其是森林資源較為富庶,
背崩鄉
除了數十種名貴的蘭花外,還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烏木、藤竹等名貴樹種;而且擁有多種自治區級、國家級、CITES國際級重點保護動物,例如孟加拉虎、黑熊、野牛、蟒蛇、脆蛇等。

旅遊文化資源

背崩鄉風景秀麗,旅遊景點眾多,有跨雅魯藏布江解放大橋、汗密疊層瀑布、汗密高山草甸、老虎嘴瀑布、地東天然水窖洞、千年雲冷杉原始森林、布裙湖風景區等。文化歷史遺蹟有馬尼翁老縣城舊址,而且背崩鄉主要居民為門巴族,具有獨特的門巴風情。

基礎設施建設

交通基礎設施

1963年10月,位於背崩鄉的墨脫縣第一座鋼索大橋——解放大橋(人馬吊橋)竣工。
曾經的解放大橋曾經的解放大橋
2008年,墨脫縣城至背崩鄉公路建成通車(土路面)。
2016年4月1日,背崩鄉西讓公路開工,全長11.8公里,總投資3888.3萬元。預計2018年4月完工。
2016年4月22日,背崩鄉江新村公路改建工程開標,中標金額:¥2283.696萬元,路線全長9.501公里,按四級公路標準建設,路基寬5.5米,路面寬4.5米,硬化土路肩2×0.5米。路面結構形式為“路基+15cm厚天然砂礫墊層+20cm厚C30砼路面”。
2016年4月29日,墨脫縣城至背崩鄉公路改擴建工程開標,
中標金額:¥7444.57萬元,路線全長23.495公里,按四級公路建設,路基寬5.5米,路面寬4.5米,路肩(2×0.5米)為C20砼硬化土路肩,路面結構為“路基+15cm天然砂礫+20cm厚C30砼路面”。
2017年01月,背崩鄉至地東村公路完工,全長9.4公里,四級砂石公路,總投資14000萬元,解決了背崩鄉地東村108戶597人的通行問題。
2017年01月,背崩環村硬化項目完工,項目全長1.2公里,總投資281萬元。
2017年6月背崩中心人民法庭建設項目開工2017年6月背崩中心人民法庭建設項目開工

通信基礎設施

2006年8月之前,全鄉靠1部“十五”衛星電話與外界聯繫。
2006年8月,墨脫縣背崩鄉開通無線市話,真正結束了背崩鄉不通電話的歷史。
2009年8月底,背崩鄉中國電信通信光纜傳輸工程竣工,天翼3G同步落地。
2016年上半年,背崩鄉完成中國移動寬頻資源覆蓋。

水利、電力基礎設施

2014年6月,背崩鄉滿倉水渠開工,新建水渠1400米,總投資42萬元,2014年9月通過驗收。
2017年8月30日背崩鄉烈士陵園改擴建項目工地一角2017年8月30日背崩鄉烈士陵園改擴建項目工地一角

其它基礎設施

2015年11月,背崩鄉國小教師周轉房和附屬幼稚園工程通過驗收,總投資595.98萬元,總建築面積1219.96平方米。
2016年8月,背崩鄉供水工程開工,投資718.79萬元。
2017年10月1日背崩村小康村等3個項目在背崩鄉開工2017年10月1日背崩村小康村等3個項目在背崩鄉開工
2017年5月6日,墨脫縣背崩鄉自動雨量站建成,並投入業務運行。
2017年6月6日,墨脫縣背崩鄉小集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發布施工招標公告,建設內容包括公廁、混合車道、人行道、擋土牆、安全設施、排水溝、給排水管網、照明工程等。計畫工期:240日曆天。
2017年6月26日,墨脫縣人民法院背崩中心人民法庭建設項目開工建設,中標價為296.44萬元。
2017年8月30日,墨脫縣背崩鄉烈士陵園改擴建項目開工,項目包括管理用房51.42平方米、大門1座、紀念碑1座、圍牆工程110.72米、墓碑21套、附屬工程、設備購置等。
2019年5月背崩鄉雅魯藏布母親廣場項目全部竣工2019年5月背崩鄉雅魯藏布母親廣場項目全部竣工
2017年10月1日,墨脫縣背崩村小康村、墨脫縣背崩村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墨脫縣農產品展銷中心3個工程項目同時在背崩鄉開工,總投資2980萬元,占地面積15303.6平方米,總建築約5392平方米,硬化道路1500平方米,園林綠化1544平方米。
2018年7月,正在實施背崩鄉完小足球場、圍牆、教職工之家建設項目。
2019年5月26日,背崩鄉雅魯藏布母親廣場項目全部竣工,總投資2980萬元。該項目含以下子工程,1、墨脫縣農產品展銷中心項目。2、背崩鄉背崩村小康村建設項目。3、背崩鄉背崩村綜合服務中心(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項目。

農業經濟

背崩鄉的主要產業是農業,由於受自然和地理等條件的制約,仍沿襲著傳統的粗放式生產方式。2007年,全鄉農作物播種面積4446.61畝,農作物總產量245.6萬斤。
背崩鄉
背崩鄉的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蔓稼等,經濟作物主要有香蕉、甘蔗、檸檬、柑橘等,但目前經濟作物種植尚未形成規模,仍沒有轉化為現實的經濟效益。全鄉農牧民的現金收入主要靠背運物資和鄉政府讓民眾積極參與的大小工程建設。

農業投資

2013年,背崩鄉試種木瓜。
2018年4月背崩鄉的茶園一角2018年4月背崩鄉的茶園一角
2013年12月,背崩鄉阿蒼荔枝種植基地開工,種植荔枝苗1710棵,種植面積20畝,總投資30萬元,2014年9月通過驗收。
止2015年5月,2011年以來,背崩鄉實施了投資40萬元的江新村辣椒種植項目、投資32萬元的背崩鄉低收入溫室項目、投資45萬元的阿蒼村糧油加工點項目、投資78萬元的背崩鄉低收入民眾養豬項目、投資122萬元背崩鄉低收入戶犏奶牛養殖等項目。
止2017年1月,背崩鄉建成高標準高山有機茶園1268畝,其中背崩鄉檫曲卡茶園1100畝,是止2017年1月墨脫縣面積最大的茶園。
2018年4月茶農正在背崩鄉的茶園採茶2018年4月茶農正在背崩鄉的茶園採茶
2017年4月,西藏農牧學院在背崩鄉江新村邦唐地開展熱帶作物試種,共試種熱帶作物30畝。

農村收入數據

2016年12月時數據顯示:全鄉總收入3114.66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8936.38元,人均現金收入6732.56元,糧油總產量1153.06噸。全鄉總計建檔立卡貧困戶54戶251人,貧困發生率10.56%。

文化教育事業

背崩鄉內設有一所完全國小(上海造幣廠希望國小,《陳正:背一座學校過雪山》介紹:以前背崩的國小只有3個年級,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都要轉到八一鎮讀書,但假期來回翻越多雄拉山口的路上危險,陳正老人返回上海開始募捐,於1998年在背崩修建了完小),而且在三個村設有教學點,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51%。背崩鄉國小的門口有兩塊牌子:“背崩鄉完全國小”、“背崩鄉上海印鈔廠希望國小”。
背崩鄉

發展歷史

1976年1月12日,背崩鄉完全國小的前身——背崩村民辦學校正式成立。任課教師一名(現任校長:仁青羅布),在校生25人,學校占地面積為3480平方米。校舍面積70平方米(30平方米的教室、40平方米的學生宿舍各一間,均為竹木結構),這些簡易的教學設施供背崩村、江新村、格林村的適齡兒童學習。 1979年,學校在上級部門的關心下,進行了簡單的擴建,對教室和學生宿舍進行維修,用純粹的木板結構代替了原有的竹木結構。任課教師兩名(現任校長:仁青羅布和現任縣教育局局長:桑阿曲傑),在校生30人。
1983年“背崩村公辦學校”正式改為“背崩區公辦國小”,任課教師有3名(仁青羅布、白瑪拉姆—現任縣工會副主任、旺前羅布—現任德興鄉完全國小校長),在校生51人,開設一至三年級三個班進行教學。
1987年政府投資對學校校舍進行較大規模的修繕,新修了石頭結構的教室三間和學生宿舍四間,建築面積達202.6平方米,學校占地面積達6336平方米。任課教師有4名,學生73人,開設了一至三年級進行教學。
1998年,上海印鈔廠的離休老幹部陳正先生以79歲的高齡“心繫背崩國小”不畏艱難險阻,千里迢迢,不顧個人安危,親自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多雄拉雪山,奔赴墨脫背崩鄉實地考察,在了解了“背崩區公辦國小”的實際情況後,積極妥善地協調各部門,集中各方力量,為學校集資籌款,世人稱之為“七十老翁學愚公,身背學校翻雪山”。上海印鈔廠最後決定在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脫縣創建第一個希望國小——“背崩鄉上海印鈔廠希望國小”。他們無私捐助60萬修建了教師宿舍、伙房和教室,建築面積達1019.6 平方米,極大地改善了學校的教育教學、硬體設施和各方麵條件。當時學校在校生132人,任課教師9名,開設一至五年級進行教學。
2005年,國家投資新建了兩層教學主樓一棟和學生食堂一棟,建築面積是964.14平方米。今年,我校學生宿舍樓現已建成,交付使用,我校建築面積達到2178.26平方米,極大地改善住校生的居住條件。我校總占地面積10006平方米,在校生共有337名,住校生共有261人,少先隊員共有233名。師資力量的不斷增強,更加促進了我校教育工作的發展。我校現有正式教員有24名(含部隊支教教員1名),職工4名,生活老師2名,其中教師黨員9名,教工團員16名,教師學歷合格率達100%。
學校在1999年榮獲“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03年榮獲“先進團支部”;2004年榮獲“教育統計工作二等獎”;2005年榮獲“雙年度升學率第一名”;2006年榮獲“校園平安建設獎”和“教育質量第三名”;2007年榮獲校園環境衛生集體;獎2008年被墨脫縣政府評為“校園環境衛生集體二等獎”、“創建平安校園先進集體獎”和“信息報送集體二等獎” ;2009年被墨脫縣教育局評為“信息報送集體三等獎”;2009年被墨脫縣人民政府評為“普九先進集體獎”。
2010年時的背崩鄉完全國小大門2010年時的背崩鄉完全國小大門
2016年1月15日背崩鄉中心國小開展法制宣講活動2016年1月15日背崩鄉中心國小開展法制宣講活動
2015年5月人保公司向背崩鄉中心國小捐贈電腦2015年5月人保公司向背崩鄉中心國小捐贈電腦
2017年10月背崩鄉中心國小集中收看黨的十九大開幕式2017年10月背崩鄉中心國小集中收看黨的十九大開幕式
2015年5月,西藏人保公司向背崩鄉中心國小捐贈12台桌上型電腦。
2017年11月7日愛心企業向背崩鄉國小捐贈書包2017年11月7日愛心企業向背崩鄉國小捐贈書包
2015年5月,背崩鄉完國小有學生228名。
2017年10月11日,背崩鄉國小附設幼稚園兒童之家正式掛牌。

學校活動

2016年1月15日,背崩鄉中心國小開展法制宣講活動,對小學生進行如何學會學法、懂法、守法和自我保護的法制教育。
2016年5月31日背崩鄉中心國小國際兒童節慶祝活動2016年5月31日背崩鄉中心國小國際兒童節慶祝活動
2016年5月31日,背崩鄉中心國小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 “六一”國際兒童節慶祝活動。

2018年7月背崩鄉國小音樂室2018年7月背崩鄉國小音樂室

醫療衛生事業

2015年5月,墨脫縣援墨工作隊組織25名醫務人員到背崩鄉開展了“健康直通車”醫療義診活動,共診治患者160餘人,免費發放藥物價值3500元。
背崩鄉
2015年,背崩鄉9個行政村總計村醫18人,每村2名村醫。
2015年12月,背崩鄉衛生院組織9個行政村的村醫進行第二批專業培訓,培訓期1個月,培訓的主要內容:常見病、多發病以及計畫免疫等疾病預防進行專業培訓。
2016年10月,墨脫縣疾控中心實施一對一幫扶背崩鄉衛生院,對業務工作進行全面指導,並出資6840元為背崩鄉衛生院配備免疫接種機車一輛,解決進村開展計畫免疫交通問題。
2017年8月背崩鄉衛生院到轄區行政村開展包蟲病、瘧疾義診2017年8月背崩鄉衛生院到轄區行政村開展包蟲病、瘧疾義診
2017年8月,背崩鄉衛生院醫務人員到轄區9個行政村開展包蟲病、瘧疾聯合巡迴義診,講解包蟲病預防等相關知識,發放包蟲病宣傳手冊472份,瘧疾宣傳手冊208份,蚊帳429個,瘧疾健康包349盒,蚊香226盒,並發放價值17900元的義診藥品,惠及472戶家庭。

背夫歷史

因為高山群立,歷史上墨脫人們靠人背馬馱運輸物資。生死墨脫路是長期歷史。背夫群體是背崩歷史的一部分,不限於派墨線(在修建派墨公路)。
背崩鄉
背崩鄉
墨脫背夫和高山嚮導很像,都是背著沉重的東西,走在一般人認為很危險的地方如履平地,但是也不時遭遇危險,有時不能避免路上的暴風雪、塌方。

公路建設

爛通時期:歷史上背崩鄉去米林縣派鎮多雄拉山口大雪封山9個月而與長期交通不便,
人背馬馱,特殊困難時期的運輸只能依靠高原型直升機(美國製造的黑鷹直升機和俄羅斯製造的米格直升機)。扎墨公路2013年底正式通車之前的2009年已經開始重新修復,2010年上半年已經修復了很多塌方區,開始“爛通”(低於粗通,墨脫—波密常常斷路,即便是在情況較好的某些時期也要跑十來個小時而且路途風險很高,司機和乘客都是冒生命之險的),墨脫境內也是爛通狀態。
背崩鄉
背崩鄉
拓寬路道:墨脫鎮—背崩鄉的“獵人便道”歷史上很危險,有的地方只能放進一個腳印,努力地攀過去以防滑落下面的雅江,形勢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後來修建簡易路,炸掉了一些攔路段岩石才拓寬路道,能馬馬虎虎過車,2010年時還是簡易的土路,雨季隨時會出現塌方,路況極其差;路面3米寬,路基坑坑窪窪,一邊是陡峭的雅江峽谷,甚是驚險。2016年投資七千多萬改擴建,性質是邊防公路,建設規模: 該項目路線全長23.5公里,按四級公路建設,路基寬5.5米,路面寬4.5米,等等。
徒步路上徒步路上
背崩鄉
村村通工程連續推進:據醫療隊背崩鄉巡迴義診2010年2月部落格《背崩鄉之行(一)》的記載“車子前行了一個半小時
,過了西讓村,很快到了西貢橋道路維護隊所在地”,則2010年之前的無等級毛路已通西讓村(也可能是弄錯地名了),後來是改擴建工程。2016年12月12日背崩至(江北)地東邊防公路達到全線貫通,此後會推進到西讓村。2016年背崩—(江南的江邊)江新村的公路改建。背崩村—(江南的山後)格林村—得爾貢村的公路步步推進。
背崩鄉
背崩鄉
雨季里的墨脫路上出現塌方和路障都是常有的事,可能大樹倒下攔路,因此有的車子預備門巴“瓊旺”刀以砍斷樹幹以通行,充當臨時護路者。
其它:
派墨線重要,2014—2018年修建第一條?>派墨公路,到這裡的,西向開始新的交通時代,改變扎墨公路的局限。向西還有便道崩西線
背崩雅江大橋:小的是解放大橋,新的是公路大橋背崩雅江大橋:小的是解放大橋,新的是公路大橋
背崩—地東邊防公路:以前的解放大橋是人行道,2016年5月28日隨著最後一幅橋面混凝土澆築完畢,背崩雅魯藏布公路大橋正式建成,為墨脫地區最大的雙車道混凝土懸索橋。它成為了墨脫地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給當地居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也是派墨農村公路到背崩江東的公路大橋。
至2016年12月,僅有背崩村、江新村、格林村和地東村(剛剛粗通)4個行政村通公路,其餘西讓村、阿倉村、波東村、巴登村和德爾貢村5個行政村必須攀山越嶺徒步前往。

金融服務

2015年3月10日農行墨脫縣背崩支行正式對外營業,全部業務實現上線聯網,填補了墨脫農行空白基層營業網點的歷史。
背崩鄉

精神文明建設

2016年10月,墨脫縣民間藝術團全體演職人員赴背崩鄉背崩村、地東村、地東村等地、為當地幹部職工、農牧民民眾、駐地官兵開展“文藝八進”演出,共有800餘名觀眾觀看了演出。
2016年10月墨脫縣民間藝術團到背崩鄉各村演出2016年10月墨脫縣民間藝術團到背崩鄉各村演出
2017年8月22日,背崩鄉開展“講文明愛生活建設和諧文明幸福家園”文藝匯演。參演人員總計 212人,包括村幹部、在讀學生、農牧民黨員及民眾,現場觀眾600人。
2018年4月5日,背崩鄉全體幹部職工、鄉國小、駐背崩部隊官兵、民眾代表等108人在墨脫縣背崩鄉烈士陵園開展祭掃活動。
2018年6月20日,背崩鄉組織開展新舊西藏對比主題演講比賽,全鄉幹部、鄉國小、衛生院、附近村總計22人參加演講比賽。
2017年8月背崩鄉“講文明愛生活建設和諧文明幸福家園“匯演2017年8月背崩鄉“講文明愛生活建設和諧文明幸福家園“匯演

民俗風情

吊腳樓
背崩是墨脫門巴族吊腳樓民居最集中的地方。儘管現在木樓的屋頂多被鐵皮和破鋼材料取代,但傳統的吊腳樓建築風格依然存在。
背崩鄉
背崩鄉
門巴族的吊腳樓結構寬鬆,封閉的地方少,這是適應熱帶雨林氣候特點的產物,在高溫潮濕的環境裡,民居的功能主要為了擋雨而不需要遮風,更需要空氣的不斷流通來除濕防霉。
門巴民居主屋的火塘。據說在火塘煙燻火燎的作用下,有利於排濕,有利於防止害蟲對木材的侵蝕;火塘上還設兩層燻烤架,利用熱煙烘乾柴禾或是除去食物水分,以防蟲防霉;火塘一側多見酒筒和石鍋。
門巴村寨的糧倉。與貴州苗族侗族村寨里的建築有些相似,支柱與倉舍間的圓盤是防老鼠的設施。

風景名勝

境內有布裙湖風景保護區、德陽溝羚羊保護區、汗密瀑布等風景名勝。
布裙湖一角1布裙湖一角1
布裙湖一角2布裙湖一角2
漢密瀑布
汗密瀑布位於墨脫縣背崩鄉汗密站(看西藏鄉鎮級行政區劃圖,汗密其實在德興鄉)。
瀑布三層相疊,落差高達400米,又名“三疊泉”。第一層是從高入雲端的雪峰中直瀉而下,激起滿谷的水霧和轟鳴;第二層是從高處的綠樹叢中緩緩流出,然後又急速而下;
面寬水急的第三層瀑布斜衝到一巨石上,曲折而瀉,
布裙湖布裙湖
一直到多雄河,形成一個個深潭。
布裙湖一角3布裙湖一角3
多層瀑布由於落差大,陽光一照,瀑邊映出一條條五彩繽紛的彩虹,
將河谷兩岸的風光打扮得格外絢麗。
墨脫縣背崩鄉烈士陵園
背崩鄉於二十世紀80年代初建立烈士陵園,2014年第一次進行維修改造,2017年開始第二次施工改造。
018年9月18日背崩鄉烈士陵園一角018年9月18日背崩鄉烈士陵園一角
至2018年4月,背崩鄉烈士陵園有30位烈士。
2018年9月18日,墨脫縣在背崩鄉烈士陵園舉行背崩鄉烈士陵園林芝市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教育基地掛牌儀式。

特產與美食

·墨脫石鍋
墨脫縣旁辛鄉(波密縣至墨脫縣108公里處爬山步行32公里即到)是著名的墨脫石鍋原產地,當地人將出自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位於雅江大峽谷內側,是世界第十五高峰。南迦巴瓦,藏語意為“雪電如火燃燒”,又意為“直刺天空的長矛)懸崖上的“皂石”,用原始的刀具雕鑿成鍋。
背崩鄉
神奇之處
墨脫石甚是傳奇,在當地用鋼刀削石,可以削石如泥,一旦離開墨脫,石頭便堅似鋼鐵,墨脫石為何具有如此特性不得而知。
墨脫石鍋原料為世界上稀有的天然皂石,質地綿軟,石鍋以灰褐色、灰巴色為主色調,形狀為桶形,厚2-3厘米,規格大小不等,大鍋直徑大約30厘左右,中等的直徑20厘米左右,小的直徑10厘米左右,鍋底有平底和弧形兩類。墨脫石鍋可耐2000℃高溫,具有傳熱快、不粘鍋、不變色等優點,湯汁香濃可口、後味醇厚、持久。常食石鍋燉煮的食物對高血壓、心臟病、心腦血管等疾病患者具有明顯的食療保健作用,是用來火鍋、湯鍋、煮飯、燉肉、煮菜的極佳器具。 由於氣候原因,每年僅七八兩個月才能上山採制。上山前需備足兩個月的食品和柴火,由於不通公路,製成後用氂牛和馬馱下山,放入雅魯藏布江江水中浸泡30天左右才能使用。石鍋含有人體所需的鋅、鐵、鈣、鎂等16種微量元素,用的越久對人體越有益。
西-史上對石鍋烹食特別偏愛,現在布達拉宮還完整保存著松贊乾布使用過的石鍋。據說歷史上-及貴族都有自己專門使用的石鍋,著名藏藥七十二味珍珠丸核心工藝必須使用此鍋熬制(此工藝已經獲得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背崩鄉
功效
墨脫石鍋的製作及運輸極其不易,石鍋具有較好的保溫功效,含各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當地人用此鍋燉出的土雞及各種山野味等食品營養豐富,異香撲鼻。
背崩鄉
·門巴竹編
門巴人居住地多樹多竹,門隅腹心的達旺一帶的竹器編織業比較發達。竹編品中以一種叫“邦穹”的織品最為有名。邦穹需要紅、黃、藍、黑等顏色的幾百根細蔑編織,圖案是細密多變的幾何圖案。
·烏木筷子
  
石窩和一把烏木筷子,這是墨脫縣唯一能生產加工的商品了。
背崩鄉
身處大山深處的墨脫人至今過著幾乎與外界隔絕的生活,仍然沿用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式維持生計,過著貧窮的日子。用皂石打制的石鍋和烏木製成的筷子是為數不多的能夠運出大山的物品。
·木碗
  
為日常生活重要用品之一。它是用硬木樹根或樹瘤加工製成,木質細密堅硬,天然花紋古樸美觀,具有一定收藏、觀賞、實用價值。
·青崗菌
青崗菌是一種味美的食用茵,米林縣林區內的青崗樹下多有生長,產量較高。成熟期在6-8月份。當地百姓一般將它蘸著辣椒醬生吃,其味香脆可口。據研究,青崗菌富含多種維生素和胺基酸,是一種既味美又營養的天然綠色食品。
·青崗菌
青崗菌是一種味美的食用茵,米林縣林區內的青崗樹下多有生長,產量較高。成熟期在6-8月份。當地百姓一般將它蘸著辣椒醬生吃,其味香脆可口。據研究,青崗菌富含多種維生素和胺基酸,是一種既味美又營養的天然綠色食品。
·切瑪爾
在-新年的時候,藏族人民家家戶戶供“切瑪爾”,人人都嘗“切瑪爾”。這是藏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一種民族風俗習慣。
汗密瀑布汗密瀑布
“切瑪爾”裝在特製的“缽”中。“缽”是用木板特製的一種長方形的盒子,中間用木板隔開。在“缽”板上刻有多種多樣的花和象牙、寶石等圖樣,有的還刻有月亮和星星。
“缽”的一頭盒裝有拌好的酥油糌粑,另一頭盒裝滿小麥,都壘成金字塔型,兩頭頂上插有幾根麥子以及青穗,中間插上一朵花或酥油制的“字珠”(美麗的花)。
新年,當你走進藏族民眾家時,老阿媽首先向你獻“切瑪爾”,人就從堆放在“缽”中的“切瑪爾”里拿出一點來,並說“扎西德勒”(意思是吉祥如意)。而後再往自己的嘴裡放進一點,預祝新春如意,身體健康。

模範營

從1962年疾馳墨脫趕走入侵的印度人後(更巴拉山戰役),就一直駐守在背崩的墨脫營。墨脫營營部,離麥克馬洪線只有20公里,據說站在山的高處就可以看到印控區的田園。圖中的水面是雅魯藏布江,背崩是這條大河流經我國的最後一個地方,一個多小時後,流速每秒3米的雅江之水就將進入印控區。與正常的邊境線不同,麥克馬洪線是強加在中國人頭上的屈辱線。麥克馬洪線把傳統的中印邊境線(粗紅線)向北推進了100公里。
背崩鄉
背崩鄉
從1962年起,墨脫營就一直駐紮在背崩,半個世紀來,就是這一批批的可敬軍人,在每年有八個月大雪封山、在近似於孤島的環境中為祖國把守著邊疆。
印度在更巴拉山口附近的地堡印度在更巴拉山口附近的地堡
背崩等墨脫縣境內以前是原始獵狩經濟,農耕領域只有產量很低的雞爪谷(定日縣陳塘鎮也是雞爪谷),老百姓用它釀酒,沒有水稻。短短數十年,背崩等墨脫縣經濟社會跨越到現代,墨脫營起了重要作用。
背崩周圍的麥克馬洪線背崩周圍的麥克馬洪線
墨脫營的戰士從家鄉帶來水稻等各種作物種子,開墾耕地數百畝,幾年後送給居民,並不斷提高這裡的糧食畝產,使當地人從原始獵狩時代跨越到豐產型農耕時代。墨脫公路通車後,則進一步進入更加高級的經濟社會時代。
照片參考:“聖地背崩走墨脫11”。

地圖信息

地址:林芝市墨脫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