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tigris):是老虎指名亞種,又名印度虎。野生雄孟加拉虎體重160-270千克,體型僅次於西伯利亞虎。成年孟加拉虎的皮毛以棕及白色為底,加上黑色的條紋。另外也有少量白底黑紋的孟加拉白虎,是因為基因變異。體型碩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於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常具顯著花紋。前足5趾,後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尾發達。喜獨居。肉食,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溫血動物。

棲息地範圍很廣,包括高寒地區的喜瑪拉雅山針葉林、沼澤蘆葦叢、印度半島的枯山上、印度北部蒼翠繁茂的雨林和乾燥的闊葉樹林,以及南亞次大陸沿海的紅樹林地區。常單獨活動,只有在繁殖季節雌雄才在一起生活。無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間遊蕩尋食。能游泳,不會爬樹。

是世界上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虎亞種。1758年,孟加拉虎被瑞典自然學家卡爾·林奈定為模式種。孟加拉虎主要分布在印度和孟加拉國,是這兩個國家的珍稀動物。在中國西藏墨脫有少量跨境分布。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領地,活動,食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主要變種,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孟加拉虎雄性肩高90-110厘米,平均體長290厘米,體重160-270千克。體態雄偉,強壯高大。頭圓,吻寬,眼大,嘴邊長著白色間有黑色的硬須,長達15厘米左右。不同於獅子吻長所以臉廓狹長的特點,老虎吻部較短,顯得頭大而圓。頸部粗而短,幾乎與肩部同寬。頰部生有鬃毛。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均較窄,呈側扁狀,四肢強健,犬齒和爪極為鋒利,嘴上長有長而硬的虎鬚,毛色綺麗,稀短,頭部條紋則較密,耳背為黑色,有白斑。全身底色杏黃色,毛色從北而南呈黃色到紅色漸變,背面有雙行的深色條紋,較其他虎亞種黑色條紋較窄。腹面及四肢內側為白色,尾上約有10個黑環,眼上方有一個白色區。
孟加拉虎是一個強大的捕食者。 它非常適合捕獵大型獵物,具有短而肌肉發達的前肢和長而鋒利的可伸縮爪。 還具有細長強壯靈活的身體,短而粗的脖子和寬闊有力的肩膀都利於其捕捉和制服其它的大型獵物。頭骨縮短了,增加了強大的頜骨可以伸展的力量,使老虎能夠緊緊的嘶咬住捕獲的獵物。

棲息環境

孟加拉虎的棲息地範圍很廣,包括高寒地區的喜瑪拉雅山針葉林、沼澤蘆葦叢、印度半島的枯山上、印度北部蒼翠繁茂的雨林和乾燥的闊葉樹林,以及南亞次大陸沿海的紅樹林地區。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由南方的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以至北方的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主要活動於孟加拉和印度的熱帶季風氣候及孫德爾本斯三角洲紅樹林,在其它地區的雨林和草原里也有其蹤跡。

生活習性

領地

孟加拉虎的棲息地較廣,一隻老虎的領地從十幾至上百平方千米不等,視獵物豐富程度,領地地形等多方面因素而定。領地範圍估計是雌性10-21㎞2,雄性30-79㎞2

活動

常單獨活動,只有在繁殖季節雌雄才在一起生活。無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間遊蕩尋食。能游泳,不會爬樹。由於林區開發、人口激增,過去偏遠地區都已發展為村鎮,虎亦常到林區居民點附近覓食。虎多黃昏活動,白天多潛伏休息,沒有驚動則很少出來。孟加拉虎比較精悍和敏捷,野性和戰鬥力都很強。
孟加拉虎擁有非常強悍的捕獵技能和威懾力,會攻擊一切出現在它眼前的活物,它進食時即使是成年亞洲象也會繞道,孟加拉虎擁有貓科動物當中最強悍的捕獵技能,甚至捕食世界上最大的白肢野牛,獵殺澤鱷魚,也是懶熊殺手,還有很多孟加拉虎捕殺亞洲岩蟒、花豹、母印度犀牛和亞成年母象的事件。它們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之一,時速接近80公里/小時。

食性

肉食性,以各種大、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孟加拉虎的獵物主要是梅花鹿、水鹿、野牛、澤鹿、斑鹿、野豬、印度黑羚、亞洲野水牛和野豬,有時也能爬樹捕食靈長目動物。孟加拉虎喜歡在夜間捕食。捕食時它先瞄準獵物的咽喉,用它強大的咬勁直接咬斷較小獵物的頸椎或讓大型獵物窒息。它可在一餐內吃掉6-20千克的肉,並在接下來幾天內不進食。
在尼泊爾的奇特旺公園,孟加拉虎的獵物里斑鹿占27.8%、水鹿占15.3%、豚鹿占13.5%、赤麂占6.4%、野豬占10.8%、豪豬占2.7%、兔子占6.6%、長尾葉猴占16.9% 。
在坎哈,斑鹿占孟加拉虎食譜的50.3%、水鹿占6.3%、澤鹿占5.7%、野牛占2.8%、長尾葉猴占21.6%、豪豬占10.3%、野豬只占1% 。
在印度的納加爾霍雷國家公園,孟加拉虎食譜里22.8%是斑鹿、水鹿占11.4%、野牛占7.5%、野豬和赤麂分別占8.4%、長尾葉猴占11.3%、斑鼷鹿占13.6%、兔占1.5%、豪豬占0.6%、豺占1%,還有13.5%未辨明種類。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尼泊爾、不丹和孟加拉國。

繁殖方式

孟加拉虎一向是獨居,只在繁殖期才到一起。發情交配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份,發情期間,虎的叫聲特別響亮,能達2千米遠。懷孕期105天左右,每產1-5仔,通常2仔,新生虎仔重約1千克,哺乳期5-6個月,雌虎和幼仔在一起生活2-3年,小老虎跟隨母親生活兩年左右,它的主要課程是學習服從,然後是訓練爬樹、追蹤、撲殺、搏擊,這是它們日後生存下去的必備技能。在此期間雌虎不發情交配,故在自然條件下雌虎要每隔2-3年才能繁殖一次。雌虎3年齡時性成熟,雄虎要更晚些。虎的壽命一般20-25年。

主要變種

1758年,孟加拉虎被瑞典自然學家卡爾·林奈定為模式種。孟加拉虎當前共發現了四種變種,分別是:
1、白虎,全身白色,有黑色或深棕色斑紋,野生白虎已滅絕,全世界的動物園裡共飼養著300餘頭白虎(2011年)。白虎只是孟加拉虎的一個變種,顏色與普通孟加拉虎不同,是單純的白色加深褐色或黑色條紋,野生白虎極為罕見,幾乎見不到。
2、雪虎,全身白色,有淡淡的棕色斑紋,野生已滅絕,數量比白虎少得多。
3、金虎,全身金黃色,有棕色斑紋,野生已滅絕,數量比雪虎更加稀少。
4.純白虎,全身白色,沒有斑紋,全世界動物園裡僅發現過兩例。

種群現狀

大多數孟加拉虎都生活在印度,全國老虎普查方法(national tiger census methodology),以更加科學,推斷使用地理信息系統進行相機拍攝和標誌調查所產生的特定地點密度。 2010年的調查結果估計數量為1,706人(1,520-1,909人)(2011年),比2006年的1,411人有所增加(2008年)。增加的部分原因是2011年的調查(Sunderbans,東北部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部分地區)包含了新的區域,但在北阿坎德邦、泰米爾納德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和卡納塔克邦地區的老虎密度有所增加。然而,調查發現2006-2010年連線棲息地走廊的孟加拉虎範圍減少了12.6%(2011)。
印度政府對全球孟加拉虎恢復計畫的其他地區數量估計,也包括孟加拉國(440隻)、尼泊爾(155隻)和不丹(75隻)。估計亞種總數不到2,500隻(2,376隻)。沒有一個亞種群大於250隻。(2011年)
估計野生的孟加拉虎的數量大約3159-4715頭,還有大約333頭被籠養主要是在印度的動物園,但是由於棲息地的破壞和旅遊業的發展、偷獵等原因使野生孟加拉虎的數量減至不足2500隻。(2011年)
世界上大約70%的野生虎生活在印度,但是由於人類對環境的過度開發以及非法狩獵等原因,它們的棲息地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人們經過再三努力,試圖遏制非法交易、保護印度虎免受環境壓力,卻仍然無法阻止印度虎的數量下降,2006年甚至降到1411隻。據印度官方於發布數據表明,2011-2014這三年來,印度的孟加拉虎的數量增加近三分之一,從2011年的1706隻增加到2014年的2226隻。這一成績極大地鼓舞了保護瀕危物種的工作者。支持者稱,新的統計數據帶來了極好的訊息。
2015年,在不丹,孟加拉虎的數量大約為50-150隻。尼泊爾擁有大約150-200隻,孟加拉則擁有100-150隻。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1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