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日化品)

肥皂(日化品)

肥皂是脂肪酸金屬鹽的總稱。通式為RCOOM,式中RCOO為脂肪酸根,M為金屬離子。日用肥皂中的脂肪酸碳數一般為10-18,金屬主要是鈉或鉀等鹼金屬,也有用氨及某些有機鹼如乙醇胺、三乙醇胺等製成特殊用途肥皂的。廣義上,油脂、蠟、松香或脂肪酸等和鹼類起皂化或中和反應所得的脂肪酸鹽,皆可稱為肥皂。肥皂能溶於水,有洗滌去污作用。肥皂的各類有香皂,又稱盥洗皂、金屬皂和複合皂。

肥皂是脂肪酸金屬鹽的總稱,日用肥皂中的脂肪酸碳數一般為10-18,金屬主要是鈉或鉀等鹼金屬,也有用氨及某些有機鹼如乙醇胺、三乙醇胺等製成特殊用途肥皂的。肥皂包括洗衣皂、香皂、金屬皂、液體皂,還有相關產品脂肪酸、硬化油、甘油等。

肥皂的成分:羧酸的鈉鹽R-CO2Na,合成色素、合成香料、防腐劑、抗氧化劑、發泡劑、硬化劑、粘稠劑、合成界面活性劑。

肥皂的主要成分R-CO2Na,(硬脂酸鈉(C17H35COONa)),其中R基團一般是不同的,是各種烴基。R-是憎水基,羧基是親水基。在硬水中肥皂與Ca2+,Mg2+等形成了凝乳狀物質,脂肪酸鈣鹽等,即通常說的“鈣肥皂”而成為了無用的除垢劑。將軟化劑加入硬水中可以除去硬水離子,使肥皂發揮作用。藥皂主要是在其中加入了一些消毒劑。香皂在其中加入了香精。水晶肥皂因含皂鹼,去油力特彆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肥皂
  • 化學意義脂肪酸金屬鹽的總稱
  • 通式:RCOOM
  • 主要成分:R-COONa
命名,簡介,起源,原理,成分,發展,工藝,概述,精煉,皂化,鹽析,洗滌,鹼析,成型,回顧,種類,前景,用途,洗手,技巧,軟硬水原理,

命名

因為古人在黃河流域使用皂莢來洗衣服,後來到長江流域就沒有皂莢樹了,於是他們又發現有另一種樹,其果實跟皂莢的性能一樣,可以洗衣服,但是,比皂莢更為肥厚豐腴,所以,給她取名叫肥皂子,也叫肥皂果.
皂莢樹皂莢樹
後來發明了人造的去污劑的時候,依然使用了"肥皂"這個詞.
所以,雖然沒有瘦皂,可是有不肥的皂,就是"皂莢".
因肥皂是由西方製造引進,所以當時稱為“洋鹼”,雖然“鹼”和肥皂本身並不能劃等同的關係,但新奇感驅使的中國人民還是將這個名字在官方沿用了好幾十年,直到民族工商業自己造出了肥皂,才漸漸捨棄了“洋”字。

簡介

古代不管是東西方,最早的洗滌成分不外乎都是碳酸鈉碳酸鉀。前者為天然湖礦產品,後者就是草木灰的主要洗滌成分。 肥皂的發明據傳是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人。傳說在西元前7世紀古埃及的一個皇宮裡,一個腓尼基廚師不小心把一罐食用油打翻在地下,他非常害怕,趕快趁別人沒有發現時用灶爐里的草木灰撒在上面,然後再把這些混合浸透了油脂的草木灰用手捧出去扔掉了。
洗衣皂洗衣皂
望著自己滿手的油膩,他想:這么髒的手,不知道要洗到什麼時候才能洗乾淨啊!他一邊猶豫著一邊把手放到了水中。奇蹟出現了:他只是輕輕地搓了幾下,那滿手的油膩就很容易地洗掉了。甚至連原來一直難以洗掉的老污垢也隨之被洗掉了。這個廚師很奇怪,就讓其他的廚師也來用這種灰油試一試,結果大家的手都洗得比原來更加乾淨。於是,廚房裡的傭人們就經常用油脂拌草木灰來洗手。後來法老王也知道了這個秘密,就讓廚師做些拌了油的草木灰供他洗手用。
當然,傳說畢竟只是傳說,未必完全當真。不過埃及亞歷山大城附近的埃及湖中,盛產天然碳酸鈉,因此古埃及洗滌技術相對發達,發明肥皂也就不足為怪了。
肥皂是脂肪酸金屬鹽的總稱,日用肥皂中的脂肪酸碳數一般為10~18,金屬主要是鈉或鉀等鹼金屬,也有用氨及某些有機鹼如乙醇胺、三乙醇胺等製成特殊用途肥皂的。肥皂包括洗衣皂香皂金屬皂、液體皂,還有相關產品脂肪酸、硬化油、甘油等。
香皂香皂
肥皂中除含高級脂肪酸鹽外,還含有松香水玻璃、香料、染料等填充劑。從結構上看,在高級脂肪酸鈉的分子中含有非極性的憎水部分(烴基)和極性的親水部分(羧基)。憎水基具有親油的性能。在洗滌時,污垢中的油脂被攪動、分散成細小的油滴,與肥皂接觸後,高級脂肪酸鈉分子的憎水基(烴基)就插入油滴內,靠范德華力與油脂分子結合在一起。而易溶於水的親水基(羧基)部分伸在油滴外面,插入水中。
這樣油滴就被肥皂分子包圍起來,分散並懸浮於水中形成乳濁液,再經摩擦振動,就隨水漂洗而去,這就是肥皂去污原理。但普通肥皂不宜在硬水或酸性水中使用。在硬水中因生成難溶於水的硬脂酸鈣鹽和鎂鹽,在酸性水中生成難溶於水的脂肪酸,大大降低其去污能力。

起源

據史料記載,最早的肥皂配方起源於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意思是“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指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之間)。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的時候,人們便將1份油和5份鹼性植物灰混合製成清潔劑,在歐洲關於肥皂起源的傳說很多,一說古羅馬的高盧人,每遇節日便將羊油山毛櫸樹灰溶液攪成稠狀,塗在頭髮上,梳成各種髮型。一次,節日突遇大雨,髮型淋壞了,人們卻意外發現頭髮變乾淨了。又傳說,羅馬人在祭神時,燒烤的牛羊油滴落在草木灰里,形成了 “油脂球”。婦女們洗衣時發現,沾了“油脂球”的衣服更易洗乾淨。這都說明了人們用動物脂肪與草木灰(鹼)皂已用千年歷史。
肥皂肥皂
考古學家在義大利的龐貝古城遺址中發現了制肥皂的作坊。說明羅馬人早在公元2世紀已經開始了原始的肥皂生產。中國人也很早就知道利用草木灰和天然鹼洗滌衣服,人們還把豬胰腺、豬油與天然戌混合,製成塊,稱 “胰子”。
早期的肥皂是奢侈品,直至1791年法國化學家盧布蘭用電解食鹽方法廉價製取火鹼成功,從此結束了從草木灰中製取鹼的古老方法。1823年,德國化學家契弗爾發現脂肪酸的結構和特性,肥皂即是脂肪酸的一種。19世紀末,制皂工業由手工作坊最終轉化為工業化生產。
肥皂之所以能去污,是因為它有特殊的分子結構,分子的一端有親水性,另一端則有親油脂性,在水與油污的界面上,肥皂使油脂乳化,讓油脂溶於肥皂水中;在水與空氣的界面上,肥皂圍住空氣的分子形成肥皂泡沫。原先不溶於水的污垢,因肥皂的作用,無法再依附在衣物表面,而溶於肥皂泡沫中,最後被整個清洗掉。
18世紀法國人利用鹽及石炭製作“人工蘇打”,取代傳統自灰燼中取出的汁。到了19世紀,德國人發明以電氣分解食鹽水來製作氫氧化鈉;自此之後,苛性鈉的普及,得以讓肥皂從原本只有王宮貴族買得起的商品,搖身一變,變成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
在此之前,肥皂的製造,靠的是有經驗的工匠。利用油脂與鹼汁的比例來調製,由於沒有資料可參閱、經常因為無法凝固而重新再試。
值得一提的是,在拓荒時期的美國,移民的人會在初春天氣暖和的時候,選擇一天,召集全村的人來做肥皂。
肥皂的材料來源,是從橡樹、山毛櫸等木材中提煉澀汁,做為鹼汁的來源,如果不夠,就從暖爐的灰燼中添加。有了鹼汁,再從動物脂肪或是料理用的植物油取得油脂,但一旦油水分離,就得再重頭來過,到了19世紀,才有企業投資肥皂的生產。

原理

肥皂分子結構可以分成二個部分。一端是帶電荷呈極性的COO-(親水部位) ,另一端為非極性的碳鏈(親油部位)。肥皂能破壞水的表面張力,當肥皂分子進入水中時,具有極性的親水部位,會破壞水分子間的吸引力而使水的表面張力降低,使水分子乎均地分配在待清洗的衣物或皮膚表面。肥皂的親油部位,深入油污,而親水部位溶於水中,此結合物經攪動後形成較小的油滴,其表面布滿肥皂的親水部位,而不會重新聚在一起成大油污。此過程(又稱乳化)重複多次,則所有油污均會變成非常微小的油滴溶於水中,可被輕易地沖洗乾淨。

成分

主要成分都是硬脂酸鈉,其分子式是C17H35COONa(碳17氫35+碳+氧+氧+鈉)(也可以寫成RCOONa,由氫氧化鈉[NaOH]和鹼合油脂發生反應產生)。如果在裡面加進香料和染料,就做成既有顏色,又有香味的香皂了;如果往裡面加點藥物(如硼酸或石炭酸),它就變成藥皂了。

發展

香皂宋代時就出現了一種人工合成的洗滌劑,是將天然皂莢(又名皂角、懸刀、肥皂莢,通稱皂角)搗碎細研,加上香料等物,製成桔子大小的球狀,專供洗面浴身之用,俗稱“肥皂團”。 宋人周密《武林舊事》卷六《小經紀》記載了南宋京都臨安已經有了專門經營“肥皂團”的生意人。明人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錄了“肥皂團”的製造方法:肥皂莢生高山中,樹高大,葉如檀及皂莢葉,五六月開花,結莢三四寸,肥厚多肉,內有黑子數顆,大如指頭,不正圓,中有白仁,可食。十月采莢,煮熟搗爛,和白面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除了天然皂莢,如無患子等類的植物,也流傳於民間,成為一種很好的洗滌劑。在西方,可能要追溯到4000年前古希臘的一個叫勒斯波斯的小島。當地人用動物祭天,由於焚燒動物時要用木材,木材的灰燼和動物脂肪混合產生了肥皂樣的黃色物質。大雨把這些東西沖刷到當地婦女經常洗衣的河流中,她們發現因此衣服洗的更乾淨。雖然從古希臘開始,就可以發現使用類似肥皂的痕跡,歷史上記載有一個叫薩佛(Sappho,aponification)的女詩人,記載了這些故事。後來的人為了紀念她,就把這個過程叫作皂化,化學名稱是制皂(SoapMaking)。另外,公元前3000年,美索布達米亞人發現,植物燃燒後的灰燼類的鹼性物質,與油混合後,具有去污力,這亦是肥皂的來源之一。不過高盧人應該是嘗試去製做香皂且成功的第一人,他們當時稱香皂為“sapo”,當時的皂類是一種含有動物油脂和植物灰燼混和而成的軟膏狀物質。當sapo的製作手法漸漸地被傳入到地中海地區時,阿拉伯人就將sapo加以改良成橄欖油及蘇達製成的硬質肥皂。這時,肥皂開始被大量製造。而真正普遍使用肥皂還是18世紀和19世紀的事。在18世紀末工業革命工業問世後,獲得了大量的價廉的碳酸鈉,促使肥皂工業有了新的發展。但是到了20世紀中期,合成化學和石油化工的發展為洗滌劑提供了廉價的化工原料,促使了合成洗滌劑的興起,使得肥皂工業的發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近年環保意識抬頭己被忽略的手工皂才又興起,由於手工皂有其天然特有的性能,各種組成極易被生物降解且易於被污水處理過程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不會引起河流、湖泊和水道的污染問題。

工藝

概述

制皂的基本化學反應是油脂和鹼相互作用生成肥皂和甘油
CH2OCOR
制肥皂制肥皂
| 加熱
CHOCOR + 3NaOH --------> 3R-COONa + CH2OH-CHOH- CH2OH
|
CH2OCOR
反應所得的皂經鹽析、洗滌、整理後,稱為皂基,再繼續加工而成為各種不同商品形式的肥皂(見圖[制皂工藝流程)。

精煉

除去油脂中的雜質。常用精煉過程包括脫皎、鹼煉(脫酸)脫色。脫膠是除去油脂中的磷脂等膠質,有用水將磷脂等膠質水化,然後沉澱析出的水化法;和用濃硫酸使磷脂和類似的雜質碳化、沉澱的酸煉法。鹼煉的主要作用在於除去油脂中的游離脂肪酸,但由於生成絮狀皂,吸附而去除了油脂中的色素和雜質。

皂化

油脂精煉後與鹼進行皂化反應。沸煮法是主要的皂化方法,皂鍋呈圓柱形或方形。
除配有油脂、鹼液、水、鹽水等的輸送管道外,還裝有直接蒸汽或蒸汽盤管,以通入蒸汽並攪勻皂料。鍋中還裝有搖頭管,管的上口可放在任何液位以排放鍋內皂料。鍋底呈錐形,下有放料管可以放出搖頭管排料後剩下的殘液。油脂和燒鹼在皂鍋內煮沸至皂化率達95%左右,皂料呈均勻的閉合狀態時即停止皂化操作。

鹽析

在閉合的皂料中,加食鹽或飽和食鹽水,使肥皂與稀甘油水分離。使肥皂析出的最低濃度稱為鹽析極限濃度。閉合的皂膠經鹽析後,上層的肥皂叫做皂粒;下層帶鹽的甘油水從皂鍋底部排出,以回收甘油。

洗滌

分出廢液後,加水及蒸汽煮沸皂粒,使之由析開狀態成為均勻皂膠,洗出殘留的甘油、色素及雜質。

鹼析

為使皂粒內殘留的油脂完全皂化,經鹼析進一步洗出皂粒內的甘油、食鹽、色素及雜質。鹼析水完全析出的最低的鹼的濃度稱為鹼析水極限濃度。
整理 調整鹼析後皂粒內電解質及脂肪酸含量,減少雜質,改善色澤,獲得最大的出皂率和質量合格的皂基。整理時要加入適量電解質(如燒鹼、食鹽),調整到足以使皂料析開成上下兩個皂相。上層為純淨的皂基,下層為皂腳。皂腳色澤深,雜質多,一般在下一鍋鹼析時回用。

成型

皂基冷凝成大塊皂板,然後切斷成皂坯,經列印、乾燥成洗衣皂、香皂等產品。

回顧

肥皂很可能是由尼羅河谷的埃及人民最先發明的。腓尼基海員約在公元前600年把製造肥皂的技術帶到地中海延岸。公元1世紀時,最優質的肥皂是以山羊脂肪和焚燒山毛櫸木材得來的灰末混合製成的。
18世紀末以前,肥皂都用動物脂肪和木灰製造。18世紀末有人發現一種由食鹽製造的鹼可以取代木灰。這種鹼稱為苛性鈉。當時,橄欖油、棕櫚油、麻油和大豆油等植物油也開始代替動物脂肪。

種類

肥皂的用途很廣,除了大家熟悉的用來洗衣服之外,還廣泛地用於紡織工業。通常以高級脂肪酸的鈉鹽用得最多,一般叫做硬肥皂;其鉀鹽叫做軟肥皂,多用於洗髮刮臉等。其銨鹽則常用來做雪花膏。根據肥皂的成分,從脂肪酸部分來考慮,飽和度大的脂肪酸所製得的肥皂比較硬;反之,不飽和度較大的脂肪酸所製得的肥皂比較軟。肥皂的主要原料是熔點較高的油脂。從碳鏈長短來考慮,一般說來,脂肪酸的碳鏈太短,所做成的肥皂在水中溶解度太大;碳鏈太長,則溶解度太小。因此,只有C10~C20的脂肪酸鉀鹽或鈉鹽才適於做肥皂,實際上,肥皂中含C16~C18脂肪酸的鈉鹽為最多。
肥皂中通常還含有大量的水。在成品中加入香料、染料及其他填充劑後,即得各種肥皂。
普通使用的黃色洗衣皂,一般摻有松香,松香是以鈉鹽的形式而加入的,其目的是增加肥皂的溶解度和多起泡沫,並且作為填充劑也比較便宜。
白色洗衣皂則加入碳酸鈉和水玻璃(有含量可達12%),一般洗衣皂的成分中約含30%的水分。如果,把白色洗衣皂乾燥後切成薄片,即得皂片,用以洗高級織物。
在肥皂中加入適量的苯酚和甲酚的混合物(防腐,殺菌)或硼酸即得藥皂。香皂需要比較高級的原料,例如,用牛油或棕櫚油與椰子油混用,製得的肥皂,弄碎,乾燥至含水量約為10~15%,再加入香料、染料後,壓製成型即得。
液體的鉀肥皂常用作洗髮水等,通常是以椰子油為原料製得的。
肥皂,通常分為硬皂、軟皂和過脂皂3種。如果在肥皂中加入某些藥物,那就成為藥皂了,如硫磺皂、檀香皂等。
硬皂即常說的“臭肥皂”,它含鹼量高,去油去污能力強,但對皮膚也有較大的刺激性,反覆使用時可使皮膚很快發生乾燥、粗糙、脫皮等現象。因此,硬皂一般只用於洗衣,而不用於洗澡。
軟皂就是我們平時所用的“香皂”。它含鹼量較低,對皮膚的刺激性較小,所以正常人和銀屑病患者均可以使用。對皮損可有良好的的去屑作用。
過脂皂也叫多脂皂,不含鹼。兒童香皂多屬於這一類。適宜於女性患者使用。
石碳酸皂、硫磺皂、煤焦油皂,硼酸皂、來蘇皂、檀香皂等藥皂,也均可為銀屑病患者所使用。但如果患者對某種藥皂過敏,則應避免使用。

前景

在中國洗滌用品中,香肥皂仍有一定的市場需求,特別在廣大農村及邊遠地區,人們洗臉、沐浴仍習慣用香皂,在人口眾多的中國,從各方麵條件綜合考慮,香皂、肥皂決不是瞬間即逝的產品,仍應得到相應的發展與改進。近10餘年來中國合成洗滌劑每年仍以8%的速度遞增。所以中國的洗滌用品特別是各種合成洗滌劑產品在可預見的將來依然看好。

用途

洗手

肥皂洗手的意義
肺炎與腹瀉這兩種疾病是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全球有超過350萬兒童因為腹瀉和肺炎無法迎來他們的5歲生日,用肥皂洗手能挽救上百萬兒童的生命。洗手同樣能預防皮膚感染、眼部感染、腸道寄生蟲病、SARS和禽流感,對癌症病人及愛滋病毒攜帶者的健康有利。
肥皂洗手肥皂洗手
用肥皂洗手是所有國家和社區在技術和經濟上都力所能及的拯救生命的干預措施。推進該措施,不僅因為其有益健康,還因為用肥皂洗手使人感到舒適,能體現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教養,洗手能讓人與人之間更加親近。
大小便後、給孩子擦洗屁股後、用手接觸食物前,這三種情況下,必須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肥皂洗手好處
洗手是公共衛生的奠基石,新的衛生行為和公共衛生服務是19世紀末富裕國家傳染病死亡率快速下降的主要因素。和糞便隔離與安全處理,以及提供足量的純淨水一樣,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是預防腹瀉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降低感染率達一半),它也是最便宜的方法。此外,用肥皂洗手能限制呼吸道疾病的傳播(降低感染率達四分之一)。而且,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也是抵禦其它的疾病的強有力的屏障(如蠕蟲,眼部感染如砂眼,皮膚感染如膿皰疹)。
肥皂洗手成本
用肥皂洗手是最低廉的健康干預。傷殘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是通過綜合生命損失年數和生活在殘疾狀態年數來衡量疾病負擔和健康干預效力。顯然,用肥皂洗手是歸還與腹瀉相關的DALYs的最有效的方法。洗手的支出顯著低於免疫接種,如:一個DALY需要投入麻疹免疫的費用為250美元至4500美元之間。這並不是說預防接種沒必要,而僅僅是指出,由於在推動洗手方面普遍投入不足,我們錯失了驚人數量的用最便宜的辦法拯救生命的機會。世界上大多數家庭已經買得起肥皂,因此費用並不是影響人們用肥皂洗手的理由。
肥皂洗手成本肥皂洗手成本
中國用肥皂洗手現狀
在2003年非典期間所做的研究顯示,每天用肥皂洗手超過10次,病毒傳播率可降低55%。衛生部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08年底中國農村衛生廁所的普及率約為60%。又據2007年在中國16個省近18000所學校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24%的學校有衛生廁所,不到36%的學校有洗手設施。另外在2007年針對中國西部某一個省所做一份形成性研究揭示,在觀察到的近3500次洗手,用肥皂洗手的人次數量僅占9%。

技巧

◆要給腳踏車的把手套上塑膠管套,或在腳踏上套上橡膠護套,都是很費勁的事。可在把手處或橡膠套內,用肥皂蘸水塗一下,即可起到潤滑作用,套入時比較省力。
◆在硬木上旋入木螺釘非常費力。如果在旋入前先把木螺釘刮上肥皂,就能夠比較省力地將木螺釘旋入木頭中了。
◆用鋼鋸鋸金屬材料時,可先把肥皂水塗於鋸條上,然後再鋸,會省力,而且鋸條不易折斷。
◆鍋底的煤煙垢最難除去,如果使用之前在鍋底塗上一層肥皂,用後再加以清洗,就可以減少鍋底煤煙的積垢。
◆手錶金屬殼上塗上肥皂後,再用布擦拭乾淨,可防止汗液侵蝕。
◆隔離劑:刷油漆時,在指甲上塗些肥皂,油漆就不易嵌入指甲縫內。
◆殺蟲劑:家具被蛀蟲蝕後,用肥皂堵住洞口,可使蛀蟲窒息而死,如用濃肥皂注液灌入蛀蟲巢穴,可將蛀蟲殺死。
◆誤食有毒食物、藥物、異物,在就醫前先喝一些肥皂水,可以把腹中物吐出來,有利治療。
◆可用肥皂使新的拉鏈變得好用。
◆書寫劑:往新布或光滑木板上寫毛筆字而字跡不清時,可在墨汁中加點濃肥皂液攪拌後再寫,這樣字跡清晰可見。
◆止癢:被蚊子叮咬後,在傷口處塗抹一些肥皂,即可止癢

軟硬水原理

肥皂的成分是硬脂酸鈉(C17H35COONa),在水中硬脂酸鈉被水電離,形成硬脂酸根離子和鈉離子。而一般硬水中存在大量的鈣離子和鎂離子,而硬脂酸根離子會和鎂離子和鈣離子結合生成硬脂酸鎂和硬脂酸鈣,硬脂酸鈣和硬脂酸鎂都是不溶於水的沉澱,因此,如果是將肥皂投入到硬水中,會出現有沉澱的現象。而軟水中是不存在或存在微量的鎂離子和鈣離子,因此,如果是將肥皂投入到軟水中,是不會出現有沉澱的現象,水是純淨透明的。
其實,除了鈣、鎂離子外,肥皂亦能被鐵、錳、鋅、銅…等離子所沉澱,所以在化學上乃定義:凡是水體存在能被肥皂產生沉澱的礦物質離子,都稱為硬度離子。由此可知,硬度是指所有硬度離子總濃度的指針值而言。不過在一般的自然水(包括自來水)中,除了鈣、鎂離子外,其餘硬度離子之存量很少,因此水之硬度可以說是水中鈣和鎂離子之濃度所代表之綜合特性而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