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縣

肥城縣

肥城歷史悠久,也是革命老區。西周時肥族人散居於此,古稱肥子國,肥城因此而得名。西漢初設定肥城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肥城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古稱“君子之邑”,是史聖左丘明的家鄉,商聖范蠡最後的定居之地。在近代也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著名的泰西抗日武裝起義和羅榮桓、陳光指揮的陸房戰鬥就發生在肥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肥城市
  • 位置:山東中部、泰山西麓
  • 古稱:君子之邑
  • 發生事件:泰西抗日武裝起義
沿革,概況,區位及人口,經濟,自然條件,資源,改革開放,旅遊,

沿革

肥城縣始置於西漢。二千二百多年來,縣境為郡、為縣、為鎮代有沿革。  肥城置縣前,商(殷)時期,地域屬青州、徐州所轄;西周時屬兗州所轄;春秋時期屬齊、魯兩國所轄;戰國時期歸齊國管轄;秦代為齊郡所轄。
西漢初年(公元前206年)始置肥城縣,屬兗州刺史部泰山郡所轄。
東漢章帝末年(公元87~88年)撤銷肥城縣,境地分屬濟北郡盧縣、蛇邱縣和東平國富城縣。
三國魏(220~265年)至東晉(317年前)歸屬同東漢。327年(晉成帝鹹和二年)後,境地屬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的濟北郡、東平郡分轄。
南北朝宋(420~479年),在原肥城縣故城設濟北郡,原肥城縣境地分屬盧縣、蛇邱縣和富城縣,隸屬兗州。
南北朝北魏,527年(孝昌三年)復置肥城縣,並設東濟北郡於肥城縣城。
南北朝北齊(550~577年)撤東濟北郡,併入茌平縣的濟北郡,肥城縣屬之。
南北朝北周,577年(建德六年)於肥城縣城置肥城郡。
隋開皇初年,廢肥城郡,保留肥城縣,屬濟州轄,隸屬兗州。隋末,廢肥城縣,境地屬濟北郡管轄。
唐代622年(武德五年)復置肥城縣,屬東泰州轄,隸屬河南道兗州。627年(貞觀元年)撤肥城縣,境地併入博城縣。666年(乾封元年)改博城縣為乾封縣。668年(總章元年),改乾封縣復為博城縣。705年(神龍元年)再次改稱乾封縣。
五代(907~960年)境地仍屬乾封縣,隸屬兗州。
宋代(960~1279年)初屬乾封縣,後屬奉符縣、平陰縣分轄,隸屬京東西路鄆州。1115~1234年曾在舊肥城設辛寨 鎮,境地屬平陰縣、奉符縣分轄,隸屬山東西路東平府。
元代1275年(至元十二年)復置肥城縣,隸屬山東東西道濟寧路。
明代1369年(洪武二年),肥城縣改屬濟南府,隸屬山東布政使司。
清代初沿明制。1734年(雍正十二年)改屬泰安州,隸屬山東布政使司泰武道。1735年(雍正十三年)泰安州升為泰安府,肥城縣仍屬之。
1992年撤縣,改置肥城市。屬泰安市。

概況

區位及人口

肥城地處山東中部、泰山西麓。1992年撤縣建市,總面積1277.3平方公里,轄11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605個村(居)民委員會,戶籍人口98.35萬人。

經濟

肥城工業門類齊全,產業體系完善,品牌特色突出。近年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嚴重衝擊,著重從最佳化區域發展布局、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加快推進以綠色、低碳、和諧、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特徵的生態型城市建設,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全市經濟逆勢上揚,綜合實力大幅提升。2011年,完成生產總值560.95億元,境內財政收入實現46.2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7.4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8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4.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149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6元。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中列45位,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第50位、投資潛力百強第24位、最具區域帶動力百強山東省第4位。

自然條件

肥城地理坐標為北緯35°53′~36°19′,東經116°28′~116°59′。全境南北最長48公里,東西最寬37.5公里。屬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暖。年日照時數為2607小時,年平均氣溫12.9℃,無霜期200天左右。平均降雨量659毫米。境風地勢北高南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中部隆起地帶丘陵山地,北部是康匯平原,南部是汶陽平原。自然形成了平原、山地、丘陵等多種地貌形態。

資源

特產豐富,肥城桃是獨有的寶貴資源,被國家命名為“中國佛桃之鄉”,栽培總面積達到了10萬畝,被列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肥城也是全國和山東省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境內主要資源有煤炭、岩鹽、石膏、花崗岩、鉀長石、優質石灰岩和豐富的地熱資源,年產原煤600多萬噸、水泥近200萬噸、鋼材100萬噸,石橫電廠裝機總量126萬千瓦。

改革開放

以來,肥城各項事業都有了長足發展,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社會協調進步,被評為全國明星市和山東省經濟強縣。2004年我市先後榮獲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和山東省發展民營經濟、就業工作、農民增收工作、平安山東建設、第六屆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市稱號,被確定為山東省循環經濟和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市,再次獲得山東省計生工作創新獎,“農村道德評議”的做法被中宣部列為全國公民道德建設十大典型範例之一,“鮮花送文明”活動獲得山東省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實施普法宣傳和法律服務“雙進工程”的做法在全省推廣。2004年實現本市生產總值152.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8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49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3.3億元,其中儲蓄存款餘額66.4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12.5億元和5.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70億元,增加5.2億元。全市上下政通人和,經濟社會百業俱興,整個改革和建設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肥城縣始置於西漢。二千二百多年來,縣境為郡、為縣、為鎮代有沿革。

旅遊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擁有大汶口文化遺址、齊長城等歷史文化遺存,有金牛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陶山國家級地質公園、小泰山、望魯湖、雲蒙山等十幾處優美的自然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主峰穆柯寨是北宋名將穆桂英屯兵打仗之地;陶山國家級地質公園風景秀麗,存有幽棲寺、范蠡墓等遺蹟;被稱為“百果之山”的翦雲山山勢險要,植被覆蓋率98%以上;雲蒙山林豐樹茂,有著“北方植物王國”美譽,春秋時期孫臏與龐涓曾在此鬥智鬥勇。十萬畝桃花園,是肥城旅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春天,花海連綿起伏,層林盡染,緋紅如霞,惹人心醉;秋天,碩果飄香,沁人肺腑,令人流連往返,有“世外桃源,人間仙境”之美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