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陰虛證

肝臟陰液虧虛不足而虛熱內擾所導致,臨床以頭暈耳鳴,脅肋隱痛,煩熱目澀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候。多見於中風、失眠,以及現代醫學的高血壓病、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肝陰是維持肝臟正常生理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若情志不遂,或腎陰虧虛,則可導致肝陰不足,出現肝陰虛證。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中醫科
  • 常見病因:情志不遂、氣鬱化火上陰,脾腎虧虛,生化之源不足
  • 常見症狀:面部烘熱,脅肋隱痛,失眠多夢,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兩目乾澀,口咽乾燥,舌紅少津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施治要點,辯證施治,飲食療法,

病因病機

多因情志不遂、氣鬱化火上陰,或脾腎虧虛,生化之源不足,或慢性病耗傷肝血,或失血過多所致。若溫熱病後期,耗傷肝陰;或腎陰不足,不能滋水涵木。

臨床表現

以面部烘熱,脅肋隱痛,失眠多夢,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兩目乾澀,口咽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為主。肝陰不足,內熱煩擾,為其基本病理變化。陰虛火旺,虛火上炎,則面部烘熱;陰虛脈絡失養,則兩脅隱痛;肝藏魂,虛火內擾,魂不守舍,則失眠多夢;陰虛內熱,則五心煩熱,午後潮熱;虛熱內擾營陰,則見盜汗;肝陰不足,目失滋養,則兩目乾澀;陰液不能上潤,則口乾咽燥;肝陰不足,沖任失充,故月經不調;舌紅少津,脈細數,為陰虛內熱之象。

施治要點

1.本證屬虛證,治療應以“虛則補之”為原則。常選用生地、沙參、麥冬。枸杞等滋陰藥物,大忌辛溫之品。
2.本證常見於各種疾病之中,不同的疾病,肝陰虛證的臨床特點是不盡相同的,其遣方用藥也是不盡相同的。如月經後期,治宜滋肝調經,當選用熟地、阿膠、麥冬、雞血藤之類的藥物;雀盲,治宜養肝明目,當選用枸杞、菊花、羊肝之類的藥物。
3.臨證時要注意整體關係,分清標本緩急。若陰損及陽,以陰虛為本,陽虛為標,治療仍以滋陰為主,扶陽為輔。肝腎關係十分密切,有“肝腎同源”之說,其病變常相互影響,治療時,就注意滋補腎陰。

辯證施治

以養肝滋陰為法,常用補肝湯、一貫煎等方劑。若見肝陽上亢可選瀉肝丸、龍膽瀉肝湯;肝腎陰虛可選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之類。
1.肝陰虛化熱
證候: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乾口燥,舌紅少津,脈細弱或虛弦。治則:滋陰疏肝。主方:一貫煎。方藥:北沙參,麥冬,當歸身、生地黃、枸杞子、川楝子。用法: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溫服,每日1~2劑。
若脅肋隱痛不止者,加玄胡、鬱金:若陰虛潮熱,顴赤盜汗者,加地骨皮、白薇、青蒿;若陰虧甚者,加玉竹、花粉、石斛。
2.肝陰虛兼肝血不足
證候:頭暈眼花,耳鳴,目乾畏光,急躁易怒等。治則:養血滋陰。主方:補肝湯加味。方藥:當歸、生地黃、川芎、白芍、木瓜、麥冬、酸棗仁、首烏、甘草。用法: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溫服,每日1~2劑。
若月經量少,甚則閉經者,用熟地易生地,加阿膠(烊化)、龜板、雞血藤。若見崩漏,加山藥、阿膠(烊化)、旱蓮草;若心煩失眠者,加五味子、蓮子心。
3.肝陰虛兼腎陰不足
證候:眩暈、耳鳴、目澀畏光、視物昏花。治則:滋腎養肝。主方:杞菊地黃丸。方藥:枸杞、菊花、熟地、山藥、茯苓、澤瀉、山茱萸、丹皮。用法: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溫服,每日1~2劑。
若頭痛,眩暈甚者,加龜板、黃精;若目乾畏光,兩目昏花,夜盲者,加服明目地黃丸,每日3次。

飲食療法

1.飲食宜忌
忌食辛辣、油膩、生冷之物,戒菸灑。宜食銀耳、百合、紅棗等滋補類食物。
2.食療方
(1)山萸肉粥山萸肉15~2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用砂鍋煮粥,連食3~5天為1療程。適用於肝陰虛兼腎陰不足者。
(2)仙人粥制首烏60克、粳米100克、紅棗5枚。先將首烏煮爛,去渣取汁;再同粳米、紅棗放入砂鍋煮粥,粥將成時,放入少許紅糖,稍煮即食。連服5~7天為1療程。適用於肝陰虛兼肝血不足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