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經鬱火證

肝經鬱火證,中醫病證名。是指素性抑鬱,忿怒傷肝,肝鬱化火,沖脈隸於陽明而附於肝致吐血,心煩易怒,或兩脅脹痛,口苦咽乾的一類病證。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治法,常用中藥,常見病證,肝經鬱火型 經行吐衄證,肝經鬱火型 郁證,肝經鬱火型 乳衄證,常用腧穴,預防調護,轉歸預後,

病因

素性抑鬱,忿怒傷肝。

病機

肝經鬱火,伏於沖任,經前或經期沖氣偏盛,沖氣挾肝火循經上逆,肝脈過頏,損傷陽絡,故經行吐血、衄血,色深紅,量較多;經不下行而由口鼻溢出,沖任氣血因而不足,血海滿溢不多甚或無血可下,故經量減少或無月經;肝氣鬱結,故煩躁易怒,兩脅脹痛;鬱火上擾清竅,故頭暈目眩;肝與膽相表里,肝火盛則膽也熱盛,膽熱液泄,故口苦咽乾;火熱傷津,則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數,也為鬱火之徵。

辨證要點

吐血,心煩易怒,或兩脅脹痛,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

疏肝解郁,清肝化火。

常用中藥

龍膽草、黃芩、山梔子、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生地黃、柴胡。

常見病證

肝經鬱火型 經行吐衄證

臨床表現:經前或經期吐血、衄血,量較多,色深紅,頭暈目眩,煩躁易怒,兩脅脹痛,口苦咽乾,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經量減少,甚或無月經,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療法則:疏肝瀉火,降逆止血。
常用方劑:丹梔逍遙散加減。
常用中藥:丹皮、梔子、柴胡、當歸、芍藥、白朮、茯苓,炙甘草、薄荷、煨姜、牛膝、代赭石、黑芥穗。
針灸瀉法:水溝、內關、神門、太沖、行間、俠溪、外關。

肝經鬱火型 郁證

臨床表現:性情急躁易怒,胸脅脹滿,口苦咽乾,或頭痛、目赤、耳鳴、或嘈雜吞酸,大便密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化火。
常用方劑:丹梔逍遙丸加減。
常用中藥:丹皮、梔子、柴胡、當歸、芍藥、白朮、茯苓、炙甘草、薄荷、煨姜。
針灸瀉法:水溝、內關、神門、太沖、行間、俠溪、外關。

肝經鬱火型 乳衄證

臨床表現:乳頭溢液,顏色鮮紅或暗紅,乳暈部無結塊或可觸及腫物,質軟,推之活動;可伴煩躁易怒,胸悶脅痛,失眠多夢;舌紅,苔薄黃,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清熱涼血。
常用方劑:丹梔逍遙散加減。

常用腧穴

水溝、內關、神門、太沖、行間、俠溪、外關等。

預防調護

1.調情志,保持心情舒暢。
2.儘早診斷,及時治療。

轉歸預後

一般預後良好,但必須重視情志調護,避免精神刺激,防其病情反覆波動,遷延難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