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堅(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教授)

肖志堅(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教授)

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88年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同年分配至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工作。1995年獲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肖志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醫師
肖志堅,1998年1月至1998年12月,日本京都大學病毒研究所細胞調控實驗室高級訪問學者;1999年11月至2000年11月英國癌症aves教授實驗室高級訪問學者。現任中國病生學會實驗血液學第6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第七屆血液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白血病·淋巴瘤》雜誌副主編、《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誌》副總編、《中華血液學雜誌》、《中國實用內科雜誌》、《臨床血液學雜誌》編委。主攻研究方向為髓系腫瘤發病分子機制和臨床診治新策略。負責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回國人員科研活動擇優資助等國家及省部級課題8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國際和國核心心期刊發表論文總計13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0餘篇。主編專著2部,參編中文專著5部,英文專著1部。2005年入選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獲衛生部2005-2006年度“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肖志堅
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863”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高等學校博士點基金、回國人員科研活動擇優資助等國家及省部級課題10餘項。在國際上首次證實NPM1基因突變與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發生有關,提出伴i(17q)和t(1;3)染色體異常的MDS應作為MDS的獨立亞型,設計制定了沙利度胺聯合環孢黴素治療低危組的新方案。在國內首次系統研究了我國髓系腫瘤發生的遺傳易感因素,找出了可預測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高危發生人群的基因型。在國際上首次闡明了t(8;21)染色體易位斷裂區基因組結構特徵,證明兒童AML1-ETO+白血病克隆發生於胎兒期,拓普酶II抑制劑可誘導AML1-ETO基因形成。系統研究了雙吲哚類抗癌新藥甲異靛的療效機制。在國內率先開展血液病藥物基因組學研究,以及根據染色體核型指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個體化治療策略制定的研究。在國內率先進行我國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的WHO分型研究。作為主要成員,設計制定了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新方案: HAD、HAM、HAA、HAE,通過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發現HAD、HAM、HAA對AML的誘導緩解率高於常規的HA、DA方案。作為主創人員,實施了國際首例外周血幹細胞治療下肢缺血性疾病。
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已在國際和國核心心期刊發表論文15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1篇。主編《白細胞疾病基礎理論與臨床》、《血液病合理用藥》、《血液病治療策略》等專著3部,參加《indirubin,the red shade of indigo》、《血液病學》、《白血病》等6部專著的編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