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口語法

聽覺口語法

所謂“聽覺口語法”是利用聽障兒童的剩餘聽力,藉由助聽器的擴音系統把聲音放大,或以植入人工電子耳的方式,幫助無任何剩餘聽力的孩童重新獲得聽覺潛能後,將聽覺、語言、認知,依其自然發展之程式,在自然且有意義的情境中,透過會話式的互動,讓聽障兒童學習傾聽、說話及語言。『聽覺口語法』的主要特色包括:專業團隊合作的模式及父母深度的參與,使聽覺成為兒童全人發展的一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聽覺口語法
  • 外文名:Auditory Verbal Therapy
  • 利用:聽障兒童的剩餘聽力
  • 藉由:助聽器的擴音系統把聲音放大
  • 幫助:無剩餘聽力孩童重新獲得聽覺潛能
概念,>> 優點,>> 特色,團隊合作方式,父母的深度參與,語言輸入為主要的聽覺刺激,依循正常發展程式來教學,強調聽覺的運用,有效的聽覺管理,訓練的目標,聽覺口語的先決條件,發展聽能與語言的要素,聽覺口語法的原則,增進聽能技巧的方法,

概念

國際聽覺口語委員會於1991年會議中,定出如下的宗旨:『使聽障兒童在正常的學習與生長環境中成長,並使之成為獨立、且對社會有貢獻的個體』(Simser,1991)。『聽覺口語法』必須在不依賴讀唇的情形下,先將聽覺加以發展,否則聽覺及視覺並用的技巧無法建立(Ling,Leekie,Pollack,Simser&Smith,1981;引自Ling,1993)。由於助聽系統及人工電子耳之發展,多數聽障者都可以嘗試這個方法。因此,Ling(1993)認為『聽覺口語法』應當是聽障兒童的父母們,首先要嘗試採用的方法。

>> 優點

Goldberg(1993)提出了支持『聽覺口語法』的九幾個理由:
1、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聽障兒童都擁有可加以運用的剩餘聽力。
2、 配戴適當的助聽器或植入人工電子耳之後,聽障兒童可察覺到語音範圍內多數的聲音。
3、 聽覺管道是認知發展的最有效途徑。在合適的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幫助下,聽障兒童會得到以聽覺管道正常發展語言的機會,而不必依賴視覺的學習。
4、 聽力問題的診斷、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的配置與聽覺的刺激,這些都必須及早進行,以免錯失神經與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5、 若未在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及時開發聽覺,音響的輸入效果將會因生理與心理因素的影響而變差。
6、 聽覺口語治療是以正常語言之發展為架構,因此在大環境都支持的情境下,嬰幼兒、兒童與養育他的人,若能持續地進行有意義的互動,他們所學到的都將是最有效的語言。
7、 透過聽覺管道來學習語言,將會連帶發展出閱讀的技巧。
8、 聽障兒童若學習『聽覺口語法』,父母們將不必學手語或口手標音法,而能以口語/說話與孩子進行溝通。
9、 『聽覺口語法』已經訓練出許多的成功案例,這些聽障者不但會說話、能夠獨立,更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 特色

『聽覺口語法』有其特定的哲學與原則,集合數字資深教師與學者對此法的見解(Estabrooks,1994;Simser,1993;Marlowe,1993),將其特色陳述如下:

團隊合作方式

團隊成員包括:聽障兒童的家庭醫生、耳鼻喉科醫生、聽力師、聽覺口語治療師、兒童心理師、社工人員、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遺傳學家、語言病理師、校方人員、父母或養育兒童的人。所有成員都以支持與協助父母為目標。而由於聽覺口語治療師與父母往來頻繁,所以雙方尤其要維持良好的關係。Estabrooks(1994)特別提出一個聽語治療團隊的模式,其中,聽力師、聽覺口語治療師與父母則是最主要的核心人員(Simser,1993;Estabrooks,1994)。

父母的深度參與

『聽覺口語法』是以父母為主要的個案經營者,因此父母要學習的知識與技巧相當多,聽力學、助聽器、行為改變技術、聽覺口語法教學技巧等。父母不但要瞭然於心,而且要將這些技巧套用在日常生活中。總而言之,在教學上透過聽覺口語治療師的指導,父母要扮演的是積極參與的教學者,而非觀察者的角色。另外,在聽障兒童的聽覺管理中,父母也要積極明了有關孩子的聽力問題、聽力變化與助聽系統之狀況。
Marlowe(1993)指出,透過積極、深度的參與,能促使聽障孩童的父母主動去學習,並了解如何運用策略以發展孩子的聽覺功能。 父母在參與過程中所扮演的,不只是在孩子接受訓練時,做為聽覺口語治療師的示範對象之外,更可以提供治療師有關孩子溝通意圖與發展現況之訊息;而在離開教學中心回家之後,父母更要將課堂中所學得的知識技巧,在自然且有意義的情境中教給孩子,以完成治療師所要求的當周或當月教學目標(Simser,1993;Estabrooks,1993,1994)。

語言輸入為主要的聽覺刺激

強調以"語言輸入",而非使用周圍環境的聲音,做為孩子最主要的聽覺刺激。因為要促進語言能力,唯有從"語言輸入"本身著手(Simser,1993;Estabrooks,1993)

依循正常發展程式來教學

課程中的五個主成分:聽覺、說話、語言、認知、溝通,都是以正常發展為架構,因此聽障兒童的發展與正常兒童相似,只是在開始時發展速度較慢(Simser,1993)。

強調聽覺的運用

聽障兒童必須學習用聽覺接收訊息,而非使用視覺。有時候,為了達到真正刺激聽覺的效果,老師會運用一些技巧,以避免聽障兒童並用視覺(即讀唇)與聽覺。這些技巧包括:遮住嘴型、與兒童平行而坐等等。聽覺口語治療師發現,強化聽覺對孩子在發展說話、語言、認知、溝通時,將能產生良好的循環效應;亦即當他們聽、說的能力增強時,說話、語言、認知、溝通等能力也會跟著進步,反之亦然。至於讀唇則不必刻意教導,因為聽障兒童在音響不佳的溝通情境中,自然會用上視、聽並用的方式(Simser,1993;Estabrooks,1993,1994;Marlowe,1993)。

有效的聽覺管理

『聽覺口語法』並未藉助特殊的助聽系統,而是使用一般的助聽系統或者人工電子耳。此法非常重視聽覺訓練,因此聽覺管理格外重要。在『聽覺口語法』中,聽力師所做的聽覺管理包括:聽障類型、聽力損失程度之鑑定;聽障的早期發現和早期配置助聽系統;觀察聽覺系統是否有變化,並協助配置合適的助聽系統;與聽障兒童父母密切合作,以提供孩子高品質的聽覺與學習環境。『聽覺口語法』所強調的聽覺管理並不把責任全放在聽力師身上,同時也需要聽障兒童家庭的投入。換言之,聽障兒童的父母親(或養育者)必須由被動的觀察,轉換為主動的參與角色。因此,聽力師在為孩子做聽力檢測時,他的家人也必須在場。一方面讓他們更了解聽障兒童的聽力問題,一方面也增加他們對聽力學的相關知識,此外,家人也可針對孩子做聽檢時的反應,向聽力師提供一些自己平日所觀察到的事項(Marlowe,1993)。
研究報告 國外學者曾針對152位接受聽覺口語法的聽障者,做了一份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你將自己歸屬在聽人世界、聽障世界或兩者皆是?
1. 72.7%的人將自己歸屬在聽人世界
2. 26.7%的人將自己歸屬在聽人世界及聽障世界
3. 1%以下的人將自己歸屬在聽障世界
1. 將近90%的聽障者在上國中之前,已經完全回歸正常學校
2. 77.6%的聽障者可以使用電話
3. 75%的聽障者,其配偶聽力正常
4. 95%的聽障者在高中畢業後,繼續接受高等教育
註:回答此問卷者,有93%是重度或極重度聽障者

訓練的目標

其目標是希望聽覺障礙兒童在正常的學習生活環境中長大以使他們可以在主流社會中成為獨立、有參與力、有貢獻的公民。聽覺口語的理念是不論幼兒的聽力損失程度如何,每一聽覺障礙兒童都應享受有發展聽能、在日常生活中以口語與他人溝通的機會,並視此為人類之基本權利。

聽覺口語的先決條件

1、有效的聽覺處理。
2、父母參與的個別診斷與教學。
3、兼俱知識與經驗的聽覺口語專業人員,協助父母與兒童發展聽覺、說話、語言、認知等技巧。
4、父母與相關專業人員應對聽覺口語法有信心,相信孩子右以透過[聽]學習語言。
5、教育聽人,並與聽人世界產生良好的社會互動。

發展聽能與語言的要素

1、團隊工作。
2、聽覺管理。
3、父母的參與。
4、期望。
5、聽覺口語法的專業人員聽能、說話、語言、認知、溝通等依序發展。

聽覺口語法的原則

1.提倡新生兒、嬰幼兒、學步兒和兒童的早期聽力診斷,並在聽損被診斷後立即有聽能管理和聽覺口語法的 介入。
2.推薦立即的評估,並且使用合宜且適當的聽力科技來獲得最大且有幫助的聽能刺激。
3.引導及訓練父母去幫助他們的兒童使用聽能為最重要的感官來發展傾聽和口語。
4.指導和訓練家長通過主動且持續參與個別化的聽覺口語法課程,來成為幫助他們孩子傾聽和口語發展的主 要促進者。
5.引導和訓練父母去創造一個支持兒童在每天活動中用傾聽來學習口語的環境。
6.指導和訓練家長去幫助他們的兒童將聽能和口語融入兒童生命中的各部分。
7.指導和訓練家長去使用聽能、言語、語言、認知和溝通的自然發展模式。
8.指導和訓練父母去幫助他們的兒童經由聽能來達成自我語音監控。
9.實施持續的正式和非正式診斷性評估來發展個別化的聽覺口語治療計畫,並監控進步狀況和評估此計畫對兒童及家庭的效益。
10.促進聽損兒童在普通班與聽常兒童的教育,並在早期兒童生活中給予合適的支持服務。

增進聽能技巧的方法

察覺:
1、重複訊息。
2、靠孩子近一些。
3、強調非語段部分的模式。
4、容許孩子有部分視覺線索的管道。
5、提醒孩子注意聽之後重複一遍。
分辨:
1、重複。
2、強調選項中的差異性。
3、選擇聲學差異性較大的題材。
4、提供一些視覺線索。
辨識:
1、重複。
2、強調目標中的特性。
3、換句話說或用較熟悉的同義詞。
4、縮短句型設定。
5、選擇差異性較大的物品。
6、提供些關於視覺的線索。
理解:
1、重複問題[這個迷你的杯子是什麼顏色?]
2、強調關鍵字[這個迷你杯子是什麼顏色?]
3、重複或使用同義詞[這個小的杯子是什麼顏色?]
4、提供選擇[這個杯子是綠色、紅色、還是黃色?]
5、提供其他的例子[那個大杯子是紫色。這個小杯子是什麼顏色?]
6、描述所有選擇物[迷你杯子是綠色的,大杯子是紫色的,迷你汽車是紅色的,大車是黃色的。]
7、退回至辨識的階段[給我迷你杯子。]
8、提供一些視察線索。
請注意:在治療師提供孩子任何視察或觸覺線索練習後,請再次用聽覺輸入以確認並強化其聽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