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莊會

聯莊會屬於民俗,申報於石家莊井陘礦區,所謂“聯莊會”按行屬分文、武、花會三個支系,文是社戲,武是社火,花會含曲藝、雜耍等。據清雍正八年《井陘縣誌》和有關史料記述,“明清時期”推行移民和八股取土量大舉措,實施保、甲、里、社的嚴格劃分和管制,清康熙建制分里、社、莊、村,一莊轄數村或十多個自然村落不等聯合過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聯莊會
  • 編號: 4—10—4 
  • 名錄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石家莊井陘礦區
名錄簡介
井陘礦區地處太行山東麓,位於省會石家莊西部井陘腹地,為四面環山,中央地勢平緩的井陘盆地。
所謂“聯莊會”按行屬分文、武、花會三個支系,文是社戲,武是社火,花會含曲藝、雜耍等。據清雍正八年《井陘縣誌》和有關史料記述,“明清時期”推行移民和八股取土量大舉措,實施保、甲、里、社的嚴格劃分和管制,清康熙建制分里、社、莊、村,一莊轄數村或十多個自然村落不等聯合過會。特別是以橫澗川為中心的“青橫莊”,與其他莊,幾個莊的數十個村聯合起來交流過會,稱之為“聯莊會”。聯莊會主要在井陘礦區及周邊井陘縣的農村形成,由“青橫莊”崗王莊、北趙莊、南北寨莊、賈棗莊40多個村莊聯合舉辦活動,自願互邀或分別串會。過會期間從每年農曆正月十四日開始至二十日為止。
幾百年來井陘礦區過會的傳統形式,基本沿用著聯莊會的程式,只是淡化了封建迷信的色彩,融入了與時俱進的新風尚。其傳統會日期間聯歡演藝的東道主村稱之過會,各村串聯進行表演的村稱之“走會”。凡是過會的村在臨近會期時,都提前準備好各自的節目,擇日(一般也是傳統日期)在本村沿街串巷設點試演叫踩街。踩街前後置辦備好煙花爆竹纏桿綁火,選定台口(演出點)布置火場(燃放煙花爆竹的場所),為過會做充分的準備。纏火桿叫綁火,就是將零散的煙火,用鐵絲綁在制就的網狀木架上,再用火捻將煙火串聯起來,固定到形似大樹的木桿上,用彩紙剪成形狀各異的花朵裝飾即成。早飯後,各家各戶重要的一件事是送祖宗(也有前一天或後一天的)。不參加過會的農戶,一般都在家準備待客或等候觀看迎桿儀式等演出節目。所有參加過會的成員全部集聚在一起,加入本村的迎桿儀仗行列。所有拉對子的迎桿隊伍行至火場後,在豎立桿火的同時,文會、花會兩廂佇列演奏,武會將帥士卒布陣演藝。一時間多有朝敬桿火神靈,全部人員焚香叩首大禮參拜後,接下來開始過會,按各村節目掛號順序分別進行登台競技表演。過會的當天講究東道主在先,外村走會的在後。過會節目全都演完,才能燃放煙火。放火結束,過會也就圓滿告結,再等來年。
聯莊會民間藝術展演活動是一項特有價值、內涵、人緣、廣受民眾讚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全區及井陘縣周邊一帶,占有首要位置,是難得的一項節日美味佳肴與文化大餐,是井陘礦區大眾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