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孔子鳥

聖賢孔子鳥

1993年,遼寧北票市附近的四合屯農民楊雨山釆集到一副近30厘米的鳥類化石,後來化石收集者張和又收集到一些鳥類的前肢和顱骨的化石。及至1995年,由侯連海所帶領的研究小組對該鳥進行了描述並命名為聖賢孔子鳥。屬名為中國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種名為孔子的尊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聖賢孔子鳥
  • 拉丁學名:Confuciusornis sanct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鳥綱(Aves)
  • :孔子鳥目
  • :孔子鳥科
  • :孔子鳥(Confuciusornis)
  • :聖賢孔子鳥(C. sanctus)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科學分類,歷史研究,藏品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聖賢孔子鳥
圖片1·聖賢孔子鳥化石及復原圖圖片1·聖賢孔子鳥化石及復原圖
【拉丁學名】:Confuciusornis sanctus
【生存年代】:1.4億年的晚侏羅紀 (白堊世早期)
【地層層序】:早白堊世義縣組下部
【化石產地】:中國遼寧省北票凌源義縣阜新等地
【保護級別】:遼寧省二級

形態特徵

聖賢孔子鳥是除德國始祖鳥外世界最早最原始的鳥類,頭骨上下頜均無齒而具粗壯的角質喙——為世界上最早出現角質喙的古鳥類;前頜骨極長,其前端癒合而後端直接與額骨相接觸,使兩側的鼻骨不在中線處相接;眶孔大;顳區為典型的雙弓型,三射型的眶後骨與鱗骨接觸並完全分隔上、下顳孔;方顴骨Y形;下頜前部粗壯,其腹緣距前端1/3處向下突出呈一明顯的鈍角;齒骨後部分叉,前下頜窗很大而後下頜窗小且呈圓形追求背椎椎體具有很深的側凹;7枚薦椎完全癒合;尾綜骨長,略長於脛跗骨之半;肩胛骨與短的烏喙骨癒合,叉骨為與始祖鳥相似的U字形,胸骨單枚、大、低平,腹膜肋完全且發達;肱骨稍長於尺骨,肱骨近端非常寬大且被一大的卵圓形孔所洞穿追求前肢各骨未癒合,第Ⅱ、Ⅲ掌骨近於等長,指式2 3 4 x x;第Ⅰ指爪很大,第Ⅱ、Ⅲ指長度近於相等,第Ⅱ指強壯但爪小;第Ⅱ—Ⅳ骨近端癒合,趾式2 3 4 5 0。羽毛非常發達,飛羽窄長,羽片不對稱,其長度超過骨骼體長,顯示其具有較強的飛行能力,抑或能夠短距離奔跑而從地面直接起飛。一些化石的尾端還發育著一對極長的中央尾羽,尾羽基部及中部無羽枝分化,其末端約1/4處具明顯的羽枝,具有這種尾羽的通常被認為是雄性個體。
圖片3·聖賢孔子鳥化石圖片3·聖賢孔子鳥化石
顱骨的重構,紅色的部分是無牙的喙部和顳孔顱骨的重構,紅色的部分是無牙的喙部和顳孔
頭骨各骨塊不癒合,尚具有其爬行類祖先遺留下來的眶後骨,牙齒退化,出現了最早的角質喙。前肢仍有三個發育的指爪,胸骨無龍骨突,肱骨有一大氣囊孔等等。
辨認要決: 前頜骨和下頜骨具有規律的溝紋構造,不具牙齒

生活習性

食物: 肉食

分布範圍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圖片2·聖賢孔子鳥骨骼圖片2·聖賢孔子鳥骨骼
綱:鳥綱(Aves
亞綱:未定(Incertae sedis
目:孔子鳥目Confuciusornithiformes
科:孔子鳥科(Confuciusornitnidae
屬:孔子鳥Confuciusornis
模式種:聖賢孔子鳥(C. sanctus)

歷史研究

聖賢孔子鳥是熱河生物群第一個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的中生代鳥類化石。科學家根據發現的聖賢孔子鳥在鳥綱下建立了一個新目——孔子鳥目。在2006年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國際古生物學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忠和研究員等報導發現了聖賢孔子鳥取食魚類的直接證據。聖賢孔子鳥是現今發現的具有角質喙的最古老的鳥,在鳥類進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該化石產於遼寧朝陽大佛堂,化石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聖賢孔子鳥頸部有魚類的殘體,因此該發現為重建古生態食物鏈提供了重要的直接證據。
圖片4·聖賢孔子鳥復原圖圖片4·聖賢孔子鳥復原圖

藏品信息

藏品圖片:來源 中國古動物博物館
中國古動物博物館聖賢孔子鳥藏品圖片中國古動物博物館聖賢孔子鳥藏品圖片
圖片描述:上圖為早白堊世(距今約1億2千5百萬年前)的聖賢孔子鳥Confuciusornis sanctus Hou, Zhou,Gu et Zhang標本照片。發現於 遼寧省北票市上園鎮四合屯(98.4。現收藏於中國古動物博物館。
展品關鍵字: 鳥類、孔子鳥目
化石發現地/產地: 遼寧省北票市上園鎮四合屯(98.4)
保存現狀:基本完整的個體
化石形成時代:早白堊世(距今約1億2千5百萬年前)
化石級別: 遼寧省二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