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楊氏鳥

孔子楊氏鳥

新發現的孔子鳥類化石發現於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的義縣組,具明顯區別於其它孔子鳥類的形態特徵,如頭骨的上頜骨背突呈矩形,並發育一外脊,前、後肢長度的比值明顯超過其它孔子鳥類,最為特別的是大手指爪節沒有縮小。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孔子楊氏鳥(Yangavis confucii)。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孔子楊氏鳥
  • 拉丁學名:Yangavis confucii
  • :動物界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生活習性,

物種學史

孔子鳥類是早白堊鳥類中化石材料最為豐富的一個支系,在系統樹上屬於最原始的尾綜骨類(Pygostylia)。尾綜骨類是指具有縮短的尾骨,其末端止於由若干枚尾椎癒合成尾綜骨的鳥類,主要包括反鳥類和今鳥型類,以及孔子鳥類和會鳥類。孔子鳥類的化石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骨骼形態非常特殊,最為明顯的特徵是大手指(第2指)的爪節高度退化,以及近相等的前、後肢。與之相反,在多數的中生代鳥類中,最先退化往往是小手指的爪節(第3指),而大手指的爪節則很少縮小。

形態特徵

系統發育分析的研究表明楊氏鳥較始孔子鳥進步,而為長城鳥和聖賢孔子鳥的外群。這樣的系統位置,表明在孔子鳥類演化歷史中,相較於大手指退化的趨勢,楊氏鳥所在的支系獨立演化出了正常大小的大手指爪節。

生活習性

通過利用主成分分析來可視化早期鳥類的形態空間,研究人員發現,楊氏鳥的發現極大擴展了孔子鳥類的生態空間,表明孔子鳥類的生態多樣性要比此前認識的更為豐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