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升天

聖母升天信理和無原罪信理一樣,可追溯到到厄弗所大公會議(431) (參 56)。在聖母學上此會議是一個最重要的時刻,這定斷了天主之母的基本信理。在這信理基礎上,聖母升天及無原罪的道理以後才受到注意。但聖母升天比無原罪信理更順利的被接受,因為它沒有與另一個已被接納的信理髮生衝突,因而也沒有一波三折地受盡排斥,很快就為教會所接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母升天
  • 外文名:ASSUMPTION OF MARY
  • 來源書籍:《廣賜恩寵的天主》
  • 性質:一種救贖方式
介紹,概念說明,神學基礎,簡史,提香作品,卡拉瓦喬作品,

介紹

聖母升天 ASSUMPTION OF MARY
聖母升天

概念說明

1950年11月1日,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 1939-1958)頒布《廣賜恩寵的天主》(Munificentissimus Deus)憲章,公布了聖母蒙召升天(assumption of Mary)的信理:「無原罪的天主之母,卒世童貞瑪利亞,在完成她在塵世的旅程之後,靈魂肉身一起被提升進入天國的光榮里」(DS 3900-3904)。嚴格說來,這裡所定斷的是「聖母被提升天」的道理,這個被動詞強調的是天主的能力。定斷中說明瑪利亞是靈魂肉身一起被提升天;所以聖母升天不等於靈魂不滅,而是靈魂肉身一同得到救贖,這是最圓滿的一種救贖方式。

神學基礎

聖經並沒有明顯指出聖母升天。不過,教會訓導卻一再聲明聖經是這端信理的最後根據。可以說,教會是在反省基督徒與基督的最後關係(復活的基督就是基督徒的典型,是人類在末日要達到的真人模樣),以及聖母與基督已經完成的圓滿關係而宣布這端信理的。基督徒在末日才能達到的境界(與基督的親密關係),聖母以一種優越的方式預先品嘗。

簡史

在厄弗所大公會議之前,可能只有一位教父曾經論過聖母升天:伊皮凡尼烏斯(Epiphanius, 約315-403),他也是第一位給予默示錄第十二章一個聖母論的解釋的人。這種聖經詮釋法在六世紀以後漸漸普遍;把默十二的天上女人視為天主之母,自然有助於升天理論的發展。
在民間,信仰聖母升天也可能自熱心敬禮開始。聖母逝世紀念日在東方很流行,可能在厄弗所會議之前已經存在了,不過日期並不固定。此紀念日慢慢傳到西方,650年左右,在高盧一帶已開始慶祝,再加上一本記載聖母逝世的偽經故事「瑪利亞的遷移」的影響。到了十二世紀,聖母升天信理已經成為教會中普遍的信仰。定斷不定斷都無關緊要了。
二十世紀是聖母論蓬勃發展的時代,在多方面的要求力促下,這信理終於獲得定斷。在神學上,它肯定基督已經戰勝死亡與罪惡;羅五18~19的話已經獲應驗,在聖母身上,顯示出基督的救贖已經完成。另一方面,聖母升天也是瑪利亞,天主之母,一生與主無間地配合的結果及高峰,即從受孕的一刻所開始的恩寵和回應的辨證過程至此終於圓滿地劃上休止符。最後,聖母升天也指出人的最後景況,也是所有人終必分享基督復活生命的保證。

提香作品

創作時期:1516-1518年
《聖母升天》---提香義大利690*360 教堂壁畫
提香作品提香作品
創作者:提香·韋切利奧(Tiziano Vecellio)
材 料:板 油彩
存藏處:威尼斯 弗拉里榮耀的聖母堂(Santa Maria Gloriosa dei Frari)
這是根據《聖經》故事繪製的宗教繪畫。畫家充分發揮了想像力,大膽處理了聖母升天這一複雜的主題:聖母雙臂張開,裙裾飄曳,在小天使們的簇擁下,向天上飛升。就作品來看,有著強烈的矯飾主義風格,浪漫而瑰麗,形式特點很強,人物生動細膩,聖母的虔誠神往與小天使可愛的形象動作,構成了一個並不缺少人情味的天上世界。
這是一幅具有恢宏氣勢的巨大壁畫,描繪了聖母升天的神聖瞬間,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畫中,站於地面上的是仰天呼送聖母的人們,動態不一,但神情卻是一致的虔誠,中間是一群被天使們簇引,身穿紅衣的聖母,上方是有天使相隨的上帝。這是提香早期作品,構圖莊嚴,描繪真實細膩。
此畫現存放在弗拉里榮耀的聖母堂

卡拉瓦喬作品

創作時期:1605-1606《聖母升天》
卡拉瓦喬作品卡拉瓦喬作品
1601年,一個富有的法官委託卡拉瓦喬給他私人的禮拜堂創作以聖母瑪利亞升天為題材的畫,這個題材在宗教藝術中是很神聖的,而據說卡拉瓦喬用一個妓女作為聖母的原型,繪製了此畫:在一個破爛的農舍小台上,躺著一位久病無人醫治的中年婦女,頭髮蓬亂,面容憔悴,赤著一雙腳躺在小床上,聖母的軀體有一半還在床位吊掛著,逼真的再現了一個義大利窮苦家庭的悲劇。在這幅畫中,沒有宗教氣息,也沒有你臆造虛構,他樸素的就像生活本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