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本尼迪克

聖本尼迪克

聖本尼迪克特(Benedict of Nursia,約480-550年) 亦譯本篤,義大利修道士,義大利基督教教派本篤會創建人。生於義大利斯波萊托貴族家庭,痛感羅馬人的生活荒淫無度,18歲出家隱修,初為蘇比科地區的隱士,在該地區建立了12座修道院。529年在羅馬城西南的蒙特卡西諾荒山上拆毀阿波羅·丘比特神廟建立一座著名的修道院,廣收修士,制訂了嚴格的規章制度作為修士的行動和思想準則,內容多達72條,修士一經發“三絕誓言”,就終身不能反悔,以此修道院為中心建立了教團,6世紀在義大利各地擴張勢力。後逐漸流傳到法蘭克、英吉利和德意志,9世紀已經有很大的經濟實力,10~11世紀成為勢力龐大的一個教派,擁有大量地產和大批農奴。

基本介紹

  • 本名:聖本尼迪克特
  • 別稱:Benedict of Nursia
  • 民族族群:義大利人
  • 出生地:義大利斯波萊托
  • 出生時間:480年
  • 去世時間:550年
  • 主要作品:Rule of Benedict
簡介,生平,影響,

簡介

聖本尼迪克特(Benedict of Nursia,約480-550年)亦譯本篤,義大利修道士,義大利基督教教派本篤會創建人。生於義大利斯波萊托貴族家庭,痛感羅馬人的生活荒淫無度,18歲出家隱修,初為蘇比科地區的隱士,在該地區建立了12座修道院。529年在羅馬城西南的蒙特卡西諾荒山上拆毀阿波羅·丘比特神廟建立一座著名的修道院,廣收修士,制訂了嚴格的規章制度作為修士的行動和思想準則,內容多達72條,修士一經發“三絕誓言”,就終身不能反悔,以此修道院為中心建立了教團,6世紀在義大利各地擴張勢力。後逐漸流傳到法蘭克、英吉利和德意志,9世紀已經有很大的經濟實力,10~11世紀成為勢力龐大的一個教派,擁有大量地產和大批農奴。
在中世紀的時候建造的。 從400AD-1600AD

生平

雖然西方的修道院制度早在尼西亞的聖本尼迪克(公元480—550年)之前很久就已經 很好的確立下來了,但聖本尼迪克還是常常被稱作“西方修道院之父”,他偉大的貢獻在於 將帕奇奧姆斯,巴希爾,卡薩安和其他人的思想綜合在一本叫做“聖本尼迪克規章”的書里 面,該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和同時代的許多基督教領導者一樣,本尼迪克是個家庭出身良好的羅馬人。他出生在意 大利半島中部的山脈地區,被送到羅馬接受教育。但他在學業未完之前就離開城市,在尼祿 的鄉下行宮廢墟旁的一個窯洞裡過起了隱居生活。他神聖的言論及時得到傳播,而周圍也聚 集了一批信徒。隨著這一切的發生,本尼迪克不再是一個獨居的隱修者;他是一個對人的心 理具有敏銳洞察力的人,一個極好的組織者,他從他年輕時代經歷過的事情中明白怎樣的修 道院生活才是最適合的。他那極具影響力的法則描述了這樣一種修道院制度,其特徵就是溫 和的隱修,溫和的戒律,以及寬鬆的規則。
本尼迪克修建了很多修道院,不過他修建的最偉大的修道院是在蒙特卡薩諾的山頂上, 該地位於羅馬和拿坡里之間。他的妹妹,聖蘇克拉斯提卡(公元543 年死亡),在附近的隱 居地安身,並且每年訪問一次她哥哥那裡,探討精神上的問題。蘇克拉斯提卡變成了本尼迪 克修道院中婦女的保護神,而本尼迪克修建在蒙特卡薩諾的修道院在許多世紀中一直是西歐 重要的宗教生活中心之一。 本尼迪克的法則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忙碌,規則的生活,單調但並不殘酷無情的苦行。雖 然它是為男性群體而寫出來的,但它也同樣適用於修女們。本尼迪克派的僧侶和修女們彼此 可敬地共同生活,頻繁地交流,很少離開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們是將生命獻給上帝的人,通 過祈禱和社會服務獲得自身的神聖性質,這也是一種隨便什麼基督徒,只要他願意,就可以 擁有的生活。換句話說,本尼迪克派的修道院不僅歡迎那些想成為聖徒的人,也歡迎那些試 圖在他們有限的能力內尋求一種虔誠生活的普通人。本尼迪克派的團體甚至對兒童也敞開大 門,他們中的許多人通過他們的父母或者監護人,將自己獻給宗教生活,並且之後在修道院 設立的學校中接受教育。這種行為就是所謂的“捐獻”,而兒童就是被奉獻給教會的人。 寺廟的生活充滿了被詳細規定的活動:公共祈禱,專心的閱讀,還有工作——野外工作, 室內工作,或者抄寫工作,做什麼工作視需要和能力而定。
本尼迪克的團體包括引導聖禮的 牧師,大部分的人不是牧師,但將所有的僧侶都變成牧師是絕無必要的。僧侶和修女一樣, 都要宣誓履行貧窮,貞潔,以及順從,這三樣義務。通過放棄一切私人財富,過獨身生活, 服從教會這三樣行為,本尼迪克派教徒抵抗著世上最大的三樣誘惑:金錢,性,以及野心。 本尼迪克教會的領導者由教眾選出,他們擁有無可置疑的權威,像家長(在亞拉姆語中,“神 父”這個詞意思是“父親”)一樣管理著他們的僧侶大家庭。他們向上帝負全責,被上帝委 派憑藉本尼迪克的法則公正,和諧地進行管理。但他們同時也是細心和有耐心的管理者,警 惕著自己不要濫用權力,也提防著自己不要對上帝有任何看似正當的“抱怨”。 本尼迪克派僧侶和修女的貢獻 在本尼迪剋死後兩至三個世紀內,他的教規傳遍了整個西方基督教世界。其結果不是形 成一個龐大而等級分明的組織,而是形成一批獨立,自治的修道院,這些修道院中的僧侶們 共同過著一種普通的生活。在這個意義上說,早期的修道院跟現代的學院和大學類似,每個 機構都是相對其它機構完全獨立的(除了這些大學中設立的國家監管體系),但所有的機構 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在芝加哥大學跟西北大學或森林湖學院之間並沒有正式層面的聯繫, 但這三所學校中,學生們獲得學位證書的方式卻大體一致。早期的修道院也是這樣的:它們 在管理上是分開的,但在目標上是緊密聯繫的。 本尼迪克將他的修道院視為精神上的避難所,虔誠的基督徒可以藉此躲避俗世。
但本尼 迪克派的僧侶和修女們很快就插手早期中世紀的政治關係了,這得感謝他們修道院積累下來 的巨量教產,大部分僧侶和修女跟有權勢的貴族家庭之間的聯繫,以及為了社會的長治久安, 需要由修道院學校來提供教育。這樣的結果就是,本尼迪克派的僧侶和修女們在他們已經斷 絕關係的現實世界中擁有強大的影響力。他們控制著大部分受教育的機會,大部分的學者都 是由他們教育出來的,他們還保存了大量的文本,沒有他們這些文本可能就散佚了。他們熱 心於承擔傳教任務,充當先鋒,將基督的福音傳播到了今天德國的森林地區,後來又傳到了 斯坎迪納維亞半島,波蘭,以及匈牙利。他們中有記錄世俗宮廷事務的抄寫員,有王子的顧 問,還有教會高層職位的候選人。而作為捐贈人所捐的大量地產的接受者,他們還管理著巨 大的不動產,其中有些成為了精細農業組織和技術革新的模型。雖然每個本尼迪克派的僧侶 和修女都發誓保持個人貧窮,但一座本尼迪克的修道院卻可能得到巨額的共同財產。有些本 尼迪克修道院成為了大土地所有者,牽涉到了政治和法律上的管理,以及在他們控制的廣大 土地上招募兵員。簡單的說,本尼迪克派修道院成為了一支主要的勢力,影響著早期西方的 基督教。不過這些修道院,通常從理論上來說,而且有時也是這么做的,堅持著一個基本目 標:祈禱,思考,以及為上帝服務。

影響

在最初的年代裡,依照聖本尼迪克和他的規則的修道院幾乎完全被摧毀。本尼迪剋死後 大約30 年間,蒙特卡薩諾修道院遭到倫巴第人的洗劫,它的僧侶們被驅散。有些人逃到羅 馬避難,在那裡他們跟一位虔誠的,出身良好的僧侶互相接觸,這位僧侶就是未來的教皇,偉大的格里高利一世。雖然他本人並不是一位本尼迪克派的僧侶,但還是對他們所描述的本尼迪 克的神聖和他的規章留下深刻的印象。格里高利寫了一本傳記,描述這位聖徒得到巨大聲望 的過程,並且為本尼迪克派修道院贏得了廣泛的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