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保祿教堂

聖保祿教堂

聖保祿教堂,是澳門著名的名勝。教堂原本由一名義大利籍耶穌會神父設計,以日本工匠鬼斧神工的技術協助建成。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建築風格,教堂結構,

歷史沿革

1602年奠基,1637年全部竣工。而教堂前一段長石階則於稍後完成。這間教堂與火結下不解之緣,從其雛型起始,至現時僅存的前壁牌坊,先後經歷三次大火,屢焚屢建,是一所活生生的歷史見。
1835年1月26日黃昏,聖保祿教堂失火,一發不可收拾,焚燒了兩個多小時,整幢教堂幾乎付諸一炬,幸好教堂最珍貴的前壁仍能保存屹立,成為今日的大叄巴牌坊,期間曾數度修葺,最近一次大規模的維修保養工程於1991年進行。

建築風格

當年的聖保祿教堂建築,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的風格而成,教堂前寬闊的68級長石階梯,更突出了卓爾不群的氣勢和顯赫的地位。聖寶祿教堂建成後,在遠東享有盛名,它不僅是遠東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遠東第一所西方大學,許多西方傳教士都到此研修天主教義,如明朝時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等著名人物。中西合璧、雕刻精細,單獨是大叄巴牌坊的造價,三百年前已達三萬兩銀。

教堂結構

遊覽大三巴牌坊,除欣賞巍峨壯觀的前壁之外,還要細心瀏覽壁上精緻的浮雕,它包涵著深刻的宗教意義。從牌坊頂部逐層而下,先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其下再分三層,每層的壁龕均藏有一銅像,是澳門早年的制炮工廠所鑄造。
十字架對下是一具鴿形銅像,據說是代表聖神,像的旁邊圍有太陽、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徵聖母貞懷孕一剎那時光。
銅鴿之下是一個耶穌聖嬰雕像,像的旁邊刻有用以釘死耶穌的工具。
第三層的正中刻著一個童貞母雕像,旁邊以兩種花朵圍繞──分別是牡丹和菊花,前者代表中國,後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還刻有『永恆之眾』,一艘『葡式帆船』及一『面目猙獰的魔鬼』。右方則刻有代表生命之樹及聖母征服魔鬼並刺穿其骷髏的圖像,象徵正義戰勝死亡。第三層的下面有一層壁龕,有四位耶穌會聖人雕像。牌坊的底部有三面大門,正面的大門上刻有拉丁文MAT-ER DEI字樣,意即『天主聖母』,兩側的門 上刻有耶穌的記號″IHS"。 從大三巴牌坊鄰近的大炮台城堡下望,可以看見整座教堂原跡及其後面廣場的一些石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