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井山石殿

聖井山石殿

聖井山石殿位於浙江省瑞安市大南鄉境內,歷史悠久。明嘉靖前就以濃厚的宗教色彩和絢麗的景色著稱於民間。聖井山石殿始建於南宋景定元年,現存部分為明代萬曆至清朝光緒年間所築。為浙南歷史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構建築群。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聖井山石殿
  • 地理位置:浙江省瑞安市大南鄉
  • 屬性: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所處時期:明至清
簡介,建築特色,外觀,價值,建築藝術,歷史,

簡介

聖井山石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明至清
聖井山石殿
聖井山石殿聖井山石殿
公布時間:2006年5月25日
聖井山石殿,位於浙江省溫州市大南鄉,海拔794米。因石殿神座前正中,有一口泉眼井,終年不溢不涸,水位不變,泉水清洌甘甜,故譽為“聖井”,山也由井(原名青龍泉)得名。聖井山石殿的所有構件都是用石料雕刻而成,殿內陳設也都由石塊刻制,全殿不見寸木塊磚。殿始建於南宋景定元年(1260),占地面積410平方米,建築面積229平方米。現存建築群為明代萬曆至清代光緒間的建築,由山門、石坊、前殿、正殿和左右廂房組成,分布在一條東西向縱軸線上,形成左右對稱的建築格局。殿內保存多方記載溫、瑞宋、明時期百姓到此“求雨”碑刻,記錄多次大旱時間及災情,留下珍貴史料。1989年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特色

聖井山石殿位於海拔748.6米的馬嶼大南鄉聖井山之顛,有石殿和玉皇塔組成,肇建於南宋景定元年(1206),為人民祈雨之所,後傳說為西晉旌陽令許遜練丹成仙之處,故又名許府聖廟。聖井山石殿坐西朝東,由山門、石坊、迴廊、前後進和左右廂房組成,占地486平方米,建築面積略小,構件純為石料。殿宇造型古樸莊重,結構巧妙而堅固;石坊、山門恢弘典雅;殿內立塑像外還陳列著石碑8方和石香爐、石佛、石雕等,別具一格,饒有藝術品位。建築群中精美浮雕頗多。現存有明天啟元年(1621)石刻獅子和香爐以及多方明清碑刻。
聖井山石殿聖井山石殿

外觀

殿宇梁、柱、檁、椽、斗拱、山牆、屋面及殿內陳設之案、床、凳等均用石料刻成,且位於聖井山巔,故稱聖井山石殿南宋景定元年(1260)肇建,明萬曆至清光緒年間重建,占地面積480平方米,建築面積229平方米,平面依次由山門、石坊、前殿、後殿和左右廂房等組成,建築格局對稱。東西朝向,山門單開間,重檐懸山頂,卷葉形吻。闌額上題刻:“光緒二十八年冬重建”。牌坊四柱三間,重檐懸山頂,鴟尾吻。明間石匾上刻有“萬曆庚子歲七月壬子吉日,住持僧募造”題記。前殿三開間,穿斗式梁架,懸山頂。明間金柱上刻有修理題記:“康熙十七年孟秋”。正殿三開間,明間抬梁式,次間穿斗式梁架。明間後金柱上刻有明萬曆時林元深等捐銀修建題記。廂房六開間,門楣石額有清道光年間題記。建築群中精美浮雕頗多,惜在十年浩劫期間遭受嚴重毀壞。現存有明天啟元年(1621)石刻獅子和香爐以及多方明清碑刻。
聖井山石殿聖井山石殿
石殿為宋景定元年(1260年)肇建,明萬曆至清光緒年間重建,占地面積480平方米,建築面積229平方米,依次由山門、石坊、前殿、後殿和左右廂房等組成,建築格局對稱。因殿宇梁、柱、檁、椽、斗拱、山牆、屋面及殿內陳設之案、床、凳等均用石料刻成,且位於聖井山巔,故稱聖井山石殿。

價值

聖井山石殿建築群內,還保存著明天啟元年(1621年)的兩座石刻獅子、香爐及多方明清碑刻和精美浮雕等。如此時代久遠、特色顯著、保存較完整的石構建築群,極具觀賞價值。
聖井山石殿聖井山石殿
聖井山石殿是溫州市時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石構建築群,對研究我國古代石構建築藝術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此外,殿內還保存的多方記載宋、明時期溫、瑞人民到聖井“求雨”的碑刻,記敘每次大旱年月與災情,是研究溫州歷史上災害和氣象規律的真實史料,彌足珍貴。2006年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那么這石殿可算是黃鐘大呂,金聲玉振,奏出了中國古代工匠技藝高超的強旋律。一行人徘徊觀賞,讚嘆不已。

建築藝術

聖井山地處東海之濱,飛雲江畔,登臨遠眺,五縣山河和東海煙波盡收眼底。相傳許真君在此修煉,“丹灶尚存,石室下有井,深廣尺許,水無盈涸,傳為海眼”,此後“顯聖”而名“聖井”,山亦由此而名。
聖井山石殿建築群即建於山巔,據縣誌載,石殿創建於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明萬曆至清光緒年間重修。石殿坐西朝東,由山門、牌坊、前殿、後殿和左右廂房等五大部分組成,布局規整。殿宇的梁、柱、檁、斗拱、山牆、屋面及殿內陳設之案、床、凳等均用石料打制和雕刻而成,不用一木一磚一瓦,共用去3000多條(塊)的花崗岩,其在建築學上的獨創性由此可見一斑。
聖井山石殿佛、道並重。初建時屬道家宮觀,主祀許旌陽。明成化、弘治年間規模漸大,約從明萬曆時始,又半為佛家禪林。
聖井山石雕建築群,迎面即為二柱三樓式山門,鐫刻精緻,華麗秀韻。其後為高4.65米的牌樓,四柱三間三樓,懸山頂。額枋上刻“萬曆庚子歲月壬子吉日,住持僧法靜募造”銘記。前殿和後殿是聖井山石雕建築群的精華所在,屋寬約6.6米,高約5.7米,棟樑採用花崗岩穿斗抬梁結構。懸山頂屋面由花崗岩石板雕成陰陽複合瓦片覆蓋。前、後殿之間為封閉式院落,兩側沿牆設單坡檐廊。石殿中多雕飾,十分精美。同時殿內還留存有從宋至明清石碑多通。
一些到此考察的專家以為,聖井山石殿整個建築群設計和安裝所具有的技術水平,在當時已達到一個空前境界,石與石之間的銜接如此精細完美,實在令人驚嘆不已,在山頂打造出這樣的建築更屬奇蹟。

歷史

聖井山石殿是為紀念許真君而建。許真君曾在此山修煉,灶井尚存。考證許真君名遜,字敬之,晉汝南(今河南汝南縣)人,做過旌陽縣令。感晉室紛亂,棄官浪跡江湖,為民排憂解難;傳說東晉寧康二年(374),舉家42口拔宅飛升。宋封“神功妙濟真君”,世稱“許真君”或“許旌陽”。他是否曾在此修煉,實存疑惑。至於灶井尚存,或許是好事者牽強附會。
所謂“聖井”,就在石殿的神案下,井水清澈甘洌,不盈不涸,相傳飲用有益於身心健康,吉祥無邪。不少男女提著3公斤容量的塑膠壺向聖井取水。此水究竟含何種元素不得而知,但帶個“聖”,自然受人青睞。
聖井山石殿周邊還有石質的玉皇塔、皇后宮、景福寺大南湖、楓葉坑諸勝,構成一個總面積11平方公里的“聖井山風景區”。遊客絡繹不絕,有的從遠道而來。據稱每年正月初一,來此地遊覽、度假的男女老少多達數萬人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