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大家:作家的素材本

聆聽大家:作家的素材本

《聆聽大家:作家的素材本》是一本文學演講文集,內中具體收錄了:《聆聽的愉悅》、《寫作與生活的關係》、《我的寫作與上海》、《京城四合院到秦嶺深山》、《“我”的潘金蓮》、《叩開西藏的宗教文化之門》、《我的生活,我的創作》等文章。 《聆聽大家:作家的素材本》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聆聽大家:作家的素材本
  •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 頁數:209頁
  • 開本:16
  • 品牌:安徽文藝出版社
  • 作者:傅光明 陳建功
  •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9631686, 978753963168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聆聽大家:作家的素材本》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聆聽的愉悅
寫作與生活的關係
京城四合院到秦嶺深山
我的寫作與上海
京味兒漫談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
“我”的潘金蓮
當下文學的危機和出路
叩開西藏的宗教文化之門
我與《白鹿原》
我的生活,我的創作

文摘

不過,文學館的這個活動,我知道已經持續好幾年了,基本有固定的聽眾,而且受到了很多關心文學的人也好,關心時代進步的人也好,至少是對文化有興趣的聽眾們的歡迎。所以我對這個活動也是心儀已久。因為我經常來文學館嘛,所以我覺得對這個活動有支持的義務。我只是希望我不要使你們失望。
我想先簡單說一下我的寫作經歷。我注意到今天我們的聽眾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也有一些年紀很大的人,所以我心裡確實是有一份感動,我會儘量把自己心裡的真實想法跟大家交流。
我是一九五。年出生在杭州,在杭州上國小,上中學。到一九六六年“攻化大革命”開始,到一九六九年上山下鄉那個時候,就是帶著文學的夢想去北大荒的。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我曾經在浙江省的江南水鄉,杭州附近的一個農村,已經去好幾個月了,那個時候在那兒養蠶採桑葉。後來聽說可以去北大荒,我就離開那個農村,在一個有月亮的晚上,在聽說去北大荒有這個報名的訊息以後,我就步行走了十八里地,趕回杭州報名去北大荒。因為一開始去北大荒,當時是反修前線,所以在黑龍江烏蘇里江那一帶邊境是不允許出身不好的報名的。當時我知道自己是沒有機會去北大荒了,所以才去了浙江農村。但是後來隨著上山下鄉運動的進展,現有的像浙江這樣地少人多的省根本承受不了那么多知青,所以黑龍江中部地區就開始把那些農場就業的大量職工,都把他們遷走了,騰出地方來接受知青。所以中部地區可以允許我們報名。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我是帶著一個文學的夢想去東北的。那個時候覺得遙遠的地方有一種神秘感,有一種新奇感,或者是陌生的生活在吸引著我。
我對文學喜歡得比較早,中學的時候就喜歡寫作文,文學的興趣發生得比較早,閱讀也比較早,也開始比較早地寫作文、寫日記什麼的。在“文革”的時候,雖然作家的夢想破滅了,這個時候作家都已經被打倒了,但我還是覺得我將來有一天能夠寫作。因為寫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它可以生活在你虛構的一個世界裡面,表達你對這個世界、對人生的看法。而且,在我們當時讀到的那些文學作品當中,它都有一種崇高的精神在召喚你、在呼喚你。所以我一直說我去北大荒,不是被迫的,而是自願的。
在那兒的農場待了八年,那個時候就開始練習寫點兒筆記呀,跟朋友、家人的通信;到了一九七二年,開始發表一點兒小文章、小散文、小小說;到一九七五年寫了一部知青小說,當時還是在“文革”的時候,算是我最初的長篇的一個習作吧。《分界線》,那是我最早的一部小說,現在看起來,當然很幼稚。以後就到了改革開放以後,一九七七年離開農場,去哈爾濱讀書。終於有機會學習了,其實那個時候學習是我最大的渴望。在哈爾濱念完書以後,因為當時我已經有一些作品了,就留在了黑龍江作家協會。一九七九年我調到黑龍江作家協會,開始從事專業創作。所以我應該說是比較幸運的一個人,正好趕上改革開放的這么一個我們中國歷史上重大的轉折和變化的時期。所以,在當時,可能現在年紀大一點的朋友還記得,新時期之初,我寫的那個最短的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後來是《夏》,再後來是《北極光》,都是在新時期之初寫的。也就是我進入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以後開始寫的那些作品。對新時期的對人性的呼喚,對“文革”和過去那個時代對人性的扭曲,提出了我自己的,我想是帶著批判意識的寫作。
在以後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我創作了長篇小說《隱性伴侶》,這個也是以知青生活為背景,但是實際上是寫人和自己的一種關係,就是人性當中,我,顯我和隱我,或者說是理性的我和非理性的我這樣一種關係。《隱性伴侶》就是每個人都有這樣一種看不到的終身,跟隨你的另一個看不見的“我”。我還有一些中短篇小說,可能大家也注意到了。以後到了九十年代,我電腦就是在那個時候學的,到現在水平還停留在那個階段。到了一九九五年的時候,出版了我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叫做《赤彤丹朱》,其實這部小說在我自己認為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小說。《赤彤丹朱》它是四個“紅”字,在我們漢語裡面,對“紅”字有很多解釋,因為它這個“紅”的質量,“紅”的調性,實際上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中國的漢字是很豐富的,它光是“紅”字還不只是這四個字。我們可以回去查字典,這四個字的意思都是不一樣的。“赤彤丹朱”組成了變化很豐富的這樣一個紅色。實際上它寫了整個半個世紀以來,我們父輩,他們從參加紅色革命,到接受了紅色的理想,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紅色風暴的來臨,一直到最後的紅色神話的消解,這樣一個過程。是以我的角度來看待我們上一代人的歷史,實際上是寫我們這代人對上一代歷史的認識。
這部小說不像《情愛畫廊》那樣比較好讀,它裡面充滿了一些比較沉重的,或者說是很沉痛的、很悲慘的這樣的故事。但是大家肯定都知道裡面有一個故事,有個烈士被找到了,前幾年拍一專題片——《遲到的英魂》,大家可能還有印象。就是由於這部小說發表以後,結果五十年以前犧牲的一個人。根本不知道他的家人,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到底到哪裡去了,當然肯定知道他是犧牲了。但是這個小說發表以後呢,它還在《小說月報》上有一個片段的轉載,結果他們家的人竟然就看到了這本雜誌,覺得這個故事怎么跟我們家二舅的那個故事那么像呀?所以就拿回去給那個老太太看,老太太就是這個烈士的妹妹,看了以後,覺得很像。因為我還是用了他原來參加革命的那個名字,結果就通過這個雜誌社找到了我,然後就找到了我的父母。接上了這個關係以後,這五十年前抗戰犧牲的人,終於被追認為烈士。這個故事其實挺感人的,因為我覺得它已經不是革命意義上的這么一個故事了,它實際上是一種親情和友情。為什麼五十年以後,他的家人都還是知道這個故事呢?就說明犧牲的這個人的妹妹一直在給他們講這個二舅的故事。而小說里母親這個原型,她一直在為這件事感到愧疚,因為他的犧牲跟她有關。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她就跟我講這件事。我覺得最寶貴的是留在人們心靈裡面不能忘記的東西。我覺得這部小說產生了小說之外的影響和一些想不到的影響。
到一九九六年出版了小說《情愛畫廊》,其實《情愛畫廊》的準備很早就已經開始了,但是一直沒有下決心寫。因為對藝術的積累需要比較長的過程,到《赤彤丹朱》寫完了以後,當時一鼓作氣地寫了《情愛畫廊》,這個我想看到的人會更多一些。小說表達了我對於物質時代,依然希望人們保留自己心靈裡面有一塊愛情聖地,它是一部比較純粹的寫愛情的小說,也表達了我對於人追求自由的嚮往。這個小說實際上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那種通俗小說,我想表達我在進入商業時代一個作家應有的姿態,我們不能停留在計畫經濟時代,以自己的作品寫作跟讀者無關的態度。我那個時候確實是從《情愛畫廊》開始進行一種嘗試,希望找到自己跟讀者對應的一種關係,能不能把小說寫得好看,能不能夠吸引讀者。因為市場在根本上,我覺得它不是一個商業的概念,市場在根本上它是一個客群。你對讀者抱有什麼樣的態度,是不是希望更多的人來閱讀你的作品,它是大眾傳播的一種特殊方式。所以說,你用你的小說讓更多的讀者來欣賞它,或者說來接受你的小說中某一些想法的時候,我覺得這個對作家來講,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覺得不能再抱有一種在我們過去,書賣多少跟作者都是無關的那種態度。當然我也經歷過《隱性伴侶》那樣一種嘗試。

序言

作家俗稱是耍筆桿子的,誰寫得好,常被讚譽為筆頭兒厲害,有的甚至可以把筆用作刀槍劍戟,令心虛者膽寒;當然,也有的拿筆溜須拍馬,成了御用幫閒。
再一個對作家習以為常的感覺,似乎是寫得一手錦繡文章,卻不一定口才卓然。實非盡然,別的不說,單看曾被許多現代文學史長期蓋棺論定為座次排名前六位的魯(魯迅)郭(郭沫若)茅(茅盾)巴(巴金)老(老舍)曹(曹禺),文采自不必評說,口才幾乎都堪稱演講家。與之相比,倒是文壇的後學晚輩遜色者多,不少作家文采斐然,口才就差強人意了。尤其是或性情木訥或善於私人寫作的,只把自己關在藝術探險的象牙塔里,遠離公共視野,執著於筆頭兒,不善社交、辭令。這也足以令人肅然起敬。因為純粹對一個作家來說,他的藝術生命力完全取決於他的筆頭兒,而非口舌之快。
作家筆能寫,口亦能縱橫辭章,揮灑真知灼見,最欣喜莫過於“冬粉”讀者們能見到他/她的真人秀。因為不僅閱讀文學是一種精神的愉悅,聆聽文學,也是一種精神的愉悅。作為新媒體的網路興起以後,眾多的網友還可通過視頻聆聽自己喜愛的作家,並與之交流。
閱讀與聆聽,尤其現場聆聽的滋味與感覺是截然不同的。事實上,比起廣播、電視、網路視頻,杏壇開講的現場聆聽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這也屬於老字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