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慶國

耿慶國(1941—),1941年1月生,北京市人,滿族;中國著名地質學家、地震學家。耿慶國曾在北京地震隊工作,他提出了旱震理論,並對1976年發生的唐山大地震提前提出了告急,又成功預測了1990年代以來的若干次地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耿慶國
  • 國籍:中國
  • 民族:滿族
  • 出生地:北京市
  • 出生日期:1941年
  • 職業:地質學家、地震學家
  • 畢業院校:中國科技大學
人物簡介,地震研究,中期預報,預報海城大地震,預報唐山大地震,獲得殊榮,主要著作,

人物簡介

1965年8月中國科技大學地球物理系地震專業畢業,分配到地質部物探研究所;1968年1月任地質部物探所地震預報室技術負責人和北京管莊地震前兆預測台站首任台長;1970—1979年在北京市地震隊工作;1980—1989年在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從事地震預報套用研究;現任中國地球物理協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聯合國行政管理與減災全球計畫項目科學顧問。
耿慶國
自稱“國寶級”的耿慶國,媒體面前大談其“旱震”理論多么厲害,但到中國地震台網中心查詢,耿慶國一共填寫過14張地震預報卡,都是無對應地震的誤報,誤報率為100%。(此處疑為梅世蓉等類攻擊性描述)

地震研究

中期預報

耿慶國師承著名地震學傅承義教授;曾成功參與預報出遼寧海城地震,震驚中外;唐山大地震主震派代表人物之一;其從事的工作主要是探索6級以上大地震的中期預報問題。
耿氏旱震理論的基本出發點是地震和氣象的關係,他認為在大地震的孕育過程中會有氣象效應存在。如震前一至三年半時間內,包括震中區在內的廣大地區出現的大面積乾旱現象,不過是孕震過程中造成的氣象效應,是地震引起的氣象變異。據此應能預報地震。
為此,耿慶國研究了近百年來中國6級以上大地震的旱震實例229起,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6級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區,震前一至三年半時間內往往是旱區;如果是一年內震,那是小震,但倘若是兩年、三年才震,那就極有可能是大震了!
1966年3月8日5時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專區隆堯縣發生震級為6.8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9度強;1966年3月22日16時19分46秒,河北省邢台專區寧晉縣發生震級為7.2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這是一次久旱之後的大震。地震發生後,漫天飄雪。
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三赴震區,百姓的苦難使他落淚,他指示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地震預報系統。同年4 月1日,周恩來在邢台向中國科技大學地震專業同學提出:“希望在你們這一代能解決地震預報問題。”耿亦在其中。
1970年1月5日1時0分34秒,中國雲南通海縣發生震級為7.7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為10度強,震源深度為10公里,死亡15621人,為中國1949年以來繼1954年長江大水後第二個死亡萬人以上的重災。震前,豕突犬吠,雀啼魚驚,牆縫噴水,騾馬傷人。
中央地震工作小組辦公室主任劉英勇帶隊,耿慶國和其他幾位地震科學家參加,立即飛赴現場。當天上午抵達通海極震區後,即接到北京打來的電話傳達總理凌晨作出的重要指示,耿慶國做筆錄。周總理指示:“密切注視,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預測的,可以預防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地震工作要以預防為主”。
初一晚10時整,耿慶國等被接到國務院小會議廳,周總理要在接見1970年全國地震工作會議的全體代表並做重要講話之前,找幾位青年專家介紹情況。總理用整整4個小時聽取匯報,他一邊親自做筆記一邊主動發問。從名單上見耿慶國是地質部物探研究所北京管莊地震前兆綜合觀測台任技術台長,便詢問:“耿慶國同志,你是地質部的。你對地震預報是什麼主張?什麼觀點?李四光同志是什麼主張,什麼觀點?”
耿慶國非常惶恐地站起來:“我對地震預報沒有什麼主張和觀點。我完全擁護李老的主張和觀點。李老是地質力學地應力觀點,他強調地球自轉速度的不均勻性,造成了地殼的構造運動;在研究活動構造體系的基礎上,劃分危險區,通過測定地應力變化加強過程來預測地震。”
周總理要他坐下回答:“耿慶國同志,你是我們培養的?”
“是。”
“哪個學校的?”
“中國科技大學。”
“是在北京時的科技大學?”
“是。”
總理問:“科技大學有沒有地震地質、地應力專業?”
“沒有。”
“北京大學呢?”
另一青年專家答:“也沒有。”
“地質學院呢?”
大家一面搖頭一面答:“沒有。”
周總理說:“我們國內總可以創辦一個地震地質、地應力專業嘛!地應力是肯定存在的,運動的變化一定會有力的表現。地震預報問題,你們要好好攻!人口這么多的國家,攻不破這點怎么能行啊!要有雄心壯志。”
周總理又問:“耿慶國同志,你剛才講,你們現在用10餘種方法手段進行觀測,到底有哪10餘種手段,要一個一個地說給我聽。”
大家一一做了具體匯報:測震、地形變、地傾斜、地應力、地磁、形變電阻率、地電……
周總理談了很多話題:“測震,地震台我去邢台看過。地形變搞些什麼,歸誰管?地傾斜歸誰搞?地應力歸誰搞?用地磁預報地震何必那么急於否定呢?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嘛!提出來研究,看哪一種比重大。地電歸誰搞?重力是怎么回事?地下水,邢台地震時變化很顯著嘛!冒黑水是什麼原因,雲南有沒有?水化學是什麼?氡氣是什麼,英文怎么說?……你們說有10餘種方法,才說9種,動物為什麼沒有提到,是不是不重要?地震前動物是否有反應?動物觀測不能取消。動物某一種器官比人靈敏,動物要研究。螞蟻雖小,下雨天就知道要搬家。各種動物有各種反應,有的遲鈍,有的不遲鈍;不僅動物要研究,植物也要研究。……氣象與地震有沒有關係?天體的因素都要考慮。中國縣誌上也講了一些現象,有些是有道理的,別國可能沒有那么長的記載。”

預報海城大地震

耿慶國1972年在去平谷一地震台路上因口渴向老農買西瓜。閒談中,老農長說:“大旱不過陰曆五月十三,可今兒都陰曆六月十五了,天還沒雨……我活了67年,還沒趕上這么旱的!”他頓時想起通海震中區老鄉們反映過震前的大旱。回去後,研究1972年大旱與未來幾年華北強震活動的關係。
看到苦心蒐集的到有關氣象資料時驚呆了:1972年,華北及渤海北部大旱區面積達113萬4千平方公里,廣播裡天天都有農村學大寨“沒見過的大旱,沒見過的大幹”的報導。經分析研究,他在年底召開的全國地震中期預報科研工作會議上,作了旱震關係的報告,提出了新的發現:6級以上大地震,地震的震中區,震前 1至3年半往往是旱期,旱區面積越大,則震級越高。
1974年5月31日耿慶國重申中期預報意見:1972年大旱後的1至3年或稍長時間內,在華北及渤海地區,特別是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四省旱區範圍內,可能發生7級以上大地震。若在1975年以後發生,則震級可達7.5-8級左右。
果然在1975年2月4日19時36分遼寧海城縣發生了7.3級地震。由於地震工作者的努力,2月4日10時30分,遼寧省人民政府通過電話發布了臨震預報,使得遼寧省南部100多萬人在震前兩個半小時撤離危險區。世界震前預報奇蹟降臨到了海城。

預報唐山大地震

1975年12月,在耿慶國等人成功預報出海城地震後,國家地震局曾在北京市召開1976年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議,肯定了他的旱震理論。耿慶國提出:京津唐地區可能還有大震。耿慶國等人的判斷很快被國家地震局上報。
1976年1月28日,《關於京、津、唐、渤、張地區1976年地震趨勢的報告》寫道:“會議認為,當前我國正處在地震活動的高潮階段,估計近一、二年內大陸地區有可能發生七級以上的強震”,明確提出“京、津、唐、渤、張今年內仍然存在發生五至六級地震的可能,但目前尚未出現明確的短期和臨震異常”。
1976年7月24日的會商準備會上,一位專業人員提出短期預報的看法:依據磁情指數異常,發震危險點是1976年7月26日±2天,將在京、津、懷來、唐、渤、張地區發生4級以上地震。耿慶國說道:“你如果能把預報震級提到5級以上,我就敢報京津唐渤張地區馬上會發生6級以上地震,時間是1976年7月29日之前!”可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他的報告未曾引起重視。

獲得殊榮

2008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耿慶國
耿慶國的言行並未實際影響2008年中國的現實,沒能挽救生命,沒能促進法律修訂,但我們依然將他評為“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在寫給國家地震局的信中,他署名一位貧病交加的老人、一個個人英雄主義,他自稱,所做之事只是為了周恩來總理當年的一句囑託。
耿慶國
1970年雲南通海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後,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接見全國地震工作會議全體代表前,要求先聽取青年專家的情況介紹。當時周恩來總理見的3位青年專家中,時任地質部物探研究所北京管莊地震前兆綜合觀測台技術台長的耿慶國說,他自己對地震預報沒什麼主張,他擁護李四光部長的主張。周恩來總理專門問他,你是不是我們自己培養的。耿說是。
在那次小型會議中,周恩來總理說,地震預報問題,你們要好好攻;人口這么多的國家,攻不破這點怎么能行啊。
那次匯報之後,要在多震的人口大國攻破預報問題的使命,引導了耿慶國至今42年的地震預測套用研究。而多年的堅持,也使耿慶國創立了依據旱震關係、強磁暴組合法、短期氣象異常指標等獨特的地震預報科學方法,並且在共和國歷史上數次特大震災前,對地震來臨做了中期預測,包括海城、唐山、汶川大地震。對唐山大地震的預測和震情分析,在時任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室京津唐組組長汪成民等專家的共同努力下,提前在京津唐渤張地區群測群防經驗交流會議上向京津塘的地方地震工作者作了通報。雖然受到當時的體制和歷史原因鉗制,該次預測沒能獲得發布許可,但河北青龍縣根據之前的內部會議通報,在縣內採取了強化臨陣監測和防震措施,唐山大地震發生時,無一人因地震死亡。
而對於汶川大地震,耿慶國從2005年5月開始,已用了整整3年時間緊盯著四川阿壩州的7.5級以上,乃至8級左右強震預測不放鬆。此時,他是退休研究員,身份是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沒有科研經費、沒有實時數據,靠退休金購買歷史資料,緊張盯著這個有特大殺傷力的地震。
依據耿慶國的旱震關係研究,2002年中國四川、甘肅青海陝西出現了大面積旱區,這是一個足以發生8級左右強震的旱區面積;其中由馬爾康松潘—合作—達日一帶,構成了2002年川、甘、青特旱區。2004年川甘陝交界地區出現連旱局面。2006年和2007年在川甘青交界廣大地區又接連出現大面積旱區。耿慶國認為,“在旱後第三年發震時,震級要比旱後第一年內發震增大半級”,在2008年5月發震時,震級果真達到8級左右,造成巨大災害損失。
由於根據旱震關係作的中期預測時間和範圍都很寬泛,不利於臨震預防,耿慶國繼續依據強震活動有序性,研究預測了強震發震危險時段,在馬爾康—松潘—合作—達日一帶特旱區中,進一步尋求了強震震中位置。在2005年1月,通過強震活動有序性研究,給出20世紀以來的中國強震,具有5月中旬或11月中旬發震信息的強震旋鈕共軛點,交匯在四川阿壩紅原(北緯32.7°,東經102.6°)附近(150公里為半徑的地區)。
這個研究做完後,在減災會議上、內部會訊上以及預測預報資料上,耿慶國明確預測過每年5月中旬或11月中旬才可能是強震的發震危險時段。 他說:“中國地震局每年只需認真做好5月中旬和11月中旬的短臨監測工作,就不會有很大失誤。”在2005年2月中國科協的減災會上, 耿慶國代表地球物理學會詳細闡述了這些預測,當時中國地震局有代表在場。
而依據強磁暴組合法,耿慶國進行了7級以上強震跨越式發震危險時間點的預測。從2005年5月中旬以來,他共填寫了5張短臨卡片針對四川阿壩州紅原附近的7.5級以上強震的預測。而他每年填寫的原因在於,“2005年之後,那裡持續乾旱,推後了震情”。“為了提醒中國地震局加強監測”,他只能持續填卡。
耿慶國平生最不愛寫信,但他總給中國地震局局長和黨組寫信提醒震情,其中有一句話,“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在一些人看來,這似乎只是太過遙遠的古代精英們的自我激勵。在這位生於1941的滿族老科學家那裡,卻字字擲地如金。

主要著作

作者:耿慶國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地震氣象學天文氣象學進展》
出版時間:1988年
作者:耿慶國著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作者:耿慶國
出版時間:1990年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