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井村(東營市黃河路街道耿井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耿井村位於黃河路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側,屬東營市中心城區南部,該村南靠南一路,西依西二路,建設住宅樓房502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耿井村
  • 行政區類別:?>山東東營市東營區 
  • 所屬地區:東營市黃河路街道辦事處 
  • 電話區號:0546 
  • 郵政區碼:257068 
  • 地理位置:南靠南一路,西依西二路
  • 車牌代碼:魯E
  • 行政級別:村 
  • 行政代碼:370502002 
建制沿革,村名由來,姓氏,村領導,行政區劃,地理位置,村鎮建設,政治,文化事業,教育事業,歷史文化,

建制沿革

村名由來

耿姓原是西周時所封的姬姓小國(姬姓周武王后)在今山西省河津縣西南,公元前六百六十一年被晉國滅掉,耿君子孫以國為姓,即耿氏,至今已歷兩千六百五十三年。當時晉國大夫趙夙滅霍國有功,晉獻公就把耿賞給他做封邑,趙夙的後人也有姓耿的,這就是耿氏起源。明永樂二年,耿氏祖先原籍山西省洪洞縣,即山西汾河岸邊人,遷山東省博興縣東北辛以殘碑為記,二世祖耿事修自辛耿莊徒居大耿莊(即今墾利縣郝家鄉耿家村);十世耿世孝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從大耿莊東遷大耿莊草場,世代繁衍,遂成一村,即今耿井村。
耿世孝一家,子6人,孫15人,重孫31人,當時,耿世孝家居附近(今耿井村西南角)有一口飲水井,村人就用井字取村名——— “耿家井”。後人又簡稱其為“耿井”。

姓氏

全村居民主要以耿姓為主,其餘有四姓,分別是張、王、李、趙。

村領導

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耿考亮

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

耿井村位於黃河路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側,屬東營市中心城區南部,該村南靠南一路,西依西二路,建設住宅樓房502戶。

村鎮建設

黃河路街道耿井村村民委員會地溝改造工程
耿井三期安置房安置點位於西二路以東,海德路以西,濟寧路以南,南一路以北。自2016年5月份開工建設,經過近43個月的緊張施工,實現路通、水通、電通,達到分房條件。項目區占地31729平米,總投資1.4億元。規劃設計住宅9棟,建築面積64619平米。村民人居樓房面積達到了100餘平方。

政治

文化事業

東營區黃河路街道耿井村文體活動中心

教育事業

黃河路街道耿井國小
東營市東營區黃河路街道耿井國小創辦於1956年,是一所有著60多年歷史的學校。學校於2012年9月新建遷於現址,是由耿井村一次性投資850萬元,按照山東省標準建設的一所完全國小。目前學校占地面積15102平方米,建築面積2995平方米。現有教學班8個,學生296人,教職員工15人(其中大學本科學歷10人,專科學歷3人,中專學歷2人),教師中國小高級4人,國小初級11人。圖書室共藏書16102冊,人均54冊以上。教師用機18台,微機室學生用機56台。

歷史文化

據傳說,十世耿世孝乾隆四十八年又添一子,三奇家的人在議論此事時,無意間說出了“又添一小夥計”的話,而這話又恰好讓世孝聽到了。正值年輕氣盛的耿世孝一氣之下,便於當夜一條扁擔挑起全部家當,舉家東遷,到當時的大耿莊草場(今耿井村一帶)落腳,搭起簡陋的茅屋住了下來。初到時,全家人采野蔬充飢。耿世孝決計力耕田疇,勤儉度日。他置買田地時,狠心的地主把鹽鹼地、撂荒地翻耕了一遍,充當良田賣給他。他也果真上當受騙,花錢買下了。但該著耿世孝時來運轉,他在這塊鹼地里種上大豆、高粱、棉花,且連續三年風調雨順,蒼天相助,喜獲豐收。據傳說,當年他種棉花的時候,棉花一發芽,“老天爺”就送來了綿綿細雨,雖是薄田,卻出得一地好苗。收穫後足足裝了六大車。在這荒野之地里居然藏著這么多好棉花,令收花人大為驚奇,一時間成為了美談。
耿世孝一家,子6人,孫15人,重孫31人,真可謂人財兩旺。耿家分家時,六個兒子每人分得了一部馬車,這在當時是很少見的。耿家日子越過越紅火,幾十年後這裡競形成一個不小的村落。當時,耿世孝家居附近(今耿井村西南角)有一口飲水井,村人就用井字取村名——“耿家井”。後人又簡稱其為“耿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