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炎

耳炎

耳炎簡介,中耳炎和外耳炎的區別,護理,外耳炎,中耳炎,

耳炎簡介

耳炎可分為外耳炎中耳炎
外耳指的是耳和耳道。中耳在耳膜之內,包括三個精緻的耳骨。耳道分泌油脂和耳垢,若耳道有水進入,水中的細菌侵犯耳道,形成外耳道炎。外耳炎是外耳道皮膚的炎症性病變。外耳炎為瀰漫性,多由挖耳後皮膚損傷,細菌乘機侵入引起,也可因異物、中耳炎膿液、游泳時進水等誘發。發作時耳內跳痛,張口、咀嚼和打哈欠時疼痛加劇,拉耳廓或壓耳屏有明顯疼痛。聽力影響不大,是與急性中耳炎的區別之點。嚴重時伴有耳下淋巴結腫痛及發熱。外耳道炎時整個外耳道皮膚紅腫,少量膿性分泌物,急性治療不當可轉為慢性。亦有起病即為慢性表現,如外耳道不適、微痛、微癢、少量黃色分泌物或皮屑等。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 包括咽鼓管鼓室 鼓竇及乳突氣房 )全部或部分結構的炎性病變絕大多數為非特異性炎症尤其好發於兒童可分為非化膿性及化膿性兩大類。非化膿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氣壓損傷性中耳炎;化膿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異性炎症少見,如結核性中耳炎等。

中耳炎和外耳炎的區別

中耳在耳膜之內,包括三個精緻的耳骨。外耳指的是耳和耳道。
中耳炎就是中耳發炎,經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發的疼痛併發症。慢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鼓膜或深達骨質的慢性炎症,常與慢性乳突炎合併存在。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時治療,或病情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
耳道分泌油脂和耳垢,若耳道有水進入,水中的細菌侵犯耳道,就會引發外耳炎外耳道癤和外耳道炎均為外耳道皮膚的炎症性病變。外耳道癤為局限性、化膿性;外耳道炎為瀰漫性,多由挖耳後皮膚損傷,細菌乘機侵入引起,也可因異物、中耳炎膿液、游泳時進水等誘發。發作時耳內跳痛,張口、咀嚼和打哈欠時疼痛加劇,拉耳廓或壓耳屏有明顯疼痛。聽力影響不大,是與急性中耳炎的區別之點。
外耳道癤常長在外耳道口,呈局限性隆起,膿腫形成後頂部變軟,膿熟後可自行潰破,流出少量稠厚膿液,常帶有血絲,此時疼痛很快明顯緩解。外耳道炎時整個外耳道皮膚紅腫,少量膿性分泌物,急性治療不當可轉為慢性。亦有起病即為慢性表現,如外耳道不適、微痛、微癢、少量黃色分泌物或皮屑等。

護理

外耳炎

1、未病時就注意衛生,尤其是兒童。凡有化膿性中耳炎、耳癤腫、嬰兒濕疹者,更應格外注意局部的乾淨與乾燥,保持耳及其周圍清潔,並要注意不要亂掏耳朵
2、既病之後,切忌水洗。如其污穢或痂皮堆積,可先用植物油塗擦,待其疏鬆之後,再用紗布或消毒過的軟紙輕輕擦淨。實在必須洗滌者,用苦參湯。
3、按時更換外用藥,按時進服內服藥。
4、癢時忌搔抓,必要時泡些食鹽水,滴在癢處。其濃度以能達到止癢為標準。如是小兒要防止他亂抓搔擦。
5、患病期間,忌酒類、辛辣食品(如大蔥、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裡紅、姜、咖喱)、腥物、淡水產品、海鮮。

中耳炎

1、中耳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所以父母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為孩子選擇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多採用青黴素及青黴素族,切不可盲目亂用抗生素。給藥途徑多選擇靜脈點滴,這可以使藥物更快地到達病灶,發揮作用。
2、向耳道內滴藥是治療中耳炎的重要方法,滴耳藥可以直接作用於病灶局部,使藥物的作用發揮得更充分。在給孩子滴藥的時候,可以讓他側臥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頭向一側偏斜,然後進行滴藥。
3、孩子的外耳道有一定的傾斜度,所以在滴藥前應將耳道拉直,以便藥液順利流入耳道。滴入藥液後,要用手指輕壓孩子的耳屏數次,使藥液到達患處。
4、如果孩子的耳朵有出膿的現象,應先用3%雙氧水清潔他的耳道,然後再滴藥。孩子滴藥後要側臥,待藥液滲入組織後再起來活動。
5、在給孩子滴藥前要注意:藥液溫度要與體溫相近,如果藥液過冷的話,應該稍稍加溫,以免孩子在藥液滴入後出現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此外,滴藥的滴管不要接觸外耳道壁,以免造成污染。
6、時刻保持孩子外耳道及耳前皮膚的清潔,如果有膿性分泌物,要及時清理。
7、如果孩子患的是慢性中耳炎,經上述治療仍不見好,且膿有惡臭,耳後紅腫疼痛,說明有可能合併乳突炎,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診治,必要時需拍片。如果是慢性乳突炎還需手術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