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汪曾祺:我們眼中的父親(老頭兒汪曾祺)

老頭汪曾祺:我們眼中的父親

老頭兒汪曾祺一般指本詞條

《老頭汪曾祺:我們眼中的父親》是一部人物紀實類讀物。汪曾祺是個作家,在兒女們眼中他是一位好父親,愛家,愛孩子,愛寫作,愛畫畫,愛做飯;性格平和,處事低調。同時也有缺點,愛抽菸,有酒癮。這本書表現出來一個本真可愛的汪曾祺形象。

基本介紹

  • 書名:老頭汪曾祺:我們眼中的父親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頁數:455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青年出版社
  • 作者:汪朗 汪明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303192, 751530319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老頭汪曾祺:我們眼中的父親》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尋常文人一個,普普通通一生,讀大學沒有文憑,當右派只是“一般”,小說散文寫過幾篇,自稱“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偏還有人喜歡,詩酒書畫略知三四,居然成了“最後一個士大夫”,六十歲後有點名氣,在家人朋友中還是“老頭兒”,一個好“老頭兒”。

圖書目錄

引子
我們管爸爸叫“老頭兒”
歲月留痕
爸爸的身世
上學只有文科好
“夜貓子”最怵英文、體育
“高射”過聞一多先生
“比汪曾祺寫得還要好”
習作得了120分
吃飯館泡茶館,苦中有樂
五年也沒撈上畢業文憑
汪曾祺認識了施松卿
媽媽的檔案
京滬之間的落魄才子
沒能“混進”革命軍隊
救活沒腿兒的“死馬”
寫過一篇表揚稿
寫了幾句詞兒,認了幾個人兒
三生有幸當了“右派”
隨遇而安的三年
三篇小說與三個劇本
從《蘆盪火種》到《沙家浜》
站在政治漩渦的邊緣
趕進小樓成一統
稀里糊塗上了一次天安門
深受“三突出”之苦
幾度改寫《杜鵑山》
大亂十年成一夢
賦閒兩年寫閒篇
60歲後又成了作家
寫了個小和尚的戀愛故事
老頭兒成了“下蛋雞”
一輩子只會寫短篇
只寫自己熟悉的事
摟草打了只肥兔子
也寫書評也作序
“老頭兒”三雜
誤打誤撞成了美食家
和京劇較勁,一拳打在城牆上
寫話劇寫電影一個沒上演
集淡泊與執著於一身
“老頭兒”如何看“老頭兒”

往事雜憶
我們的爸

後記

感懷
齊方
直到現在,我們一大家子人湊在一起的時候,還是習慣把作家汪曾祺先生叫作“老頭兒”,好像其他任何叫法都顯得不夠順溜、親近、自然,顯得生分,沒有家庭氣氛。
我上初一那年,老頭兒連個招呼都沒有跟我們打,就突然飄離了這個世界。
在上高中之前,我對老頭兒的記憶只停留在他的煙、他的酒,他的菜、他的飯,以及家人對他的玩笑、外人對他的讚譽,和與他沒大沒小地廝混的片段上,但在那之後,所經歷的種種,讓我不知是該嘆息聲:“惜哉!”還是該嬉笑句:“緣,妙不可言”。
高中,我的偏科傾向越來越明顯,文科像情人,理科似仇敵。理科成績可以用“且戰且退,涉險過關”來形容,而文科卻是風景獨好,捷報頻傳,作文常被當成範文。在那段糾結的日子裡,我“阿Q”地想:老頭兒數學也不怎么樣,這是遺傳啊遺傳。
大學,我考入了前身為國立藝專的中國美術學院,這是老頭兒當年在昆明欲投考的學校之一,後來他被西南聯大錄取。可是已經成了著名作家的他卻一直對沒能進入美術學院無法釋懷。站在校門口,我得意地想:我考進了老頭兒曾經神往的學校吶!
大一,期末的作業是寫一篇中國古代畫家的介紹,並模仿一幅這位畫家的作品。我選了倪瓚,文章寫的很順利,但臨畫時卻犯了難。隨一位國畫系的同學學了近兩個月的水墨,才勉強交差。之後在老頭兒的文章中居然看到了倪雲林,還提到他早年臨過倪的字!我後悔地想:要是小時候向老頭兒學點中國畫和畫學理論就好了!
隨學校去蘇北考察時,我專程到“富春茶社”吃揚州乾絲,茶社牆上嵌著一幅老頭兒的書作,於是好感倍增。乾絲很好吃,卻不是老頭兒做出的味道。沒有記憶中的鮮美,沒有記憶中的歡暢,更沒有記憶中老頭兒那一臉得意的笑容。我默默地想:早該珍惜的!
做畢業論文時,我的選題是“華嵒與揚州八怪的交往關係”,研讀了大量的關於揚州八怪的古論今書,當然也看到了老頭兒論述華新羅、金冬心、鄭板橋的文章,於風趣的文字中領略到他精到的見解。我鬱悶地想:為什麼當初沒問一句老頭兒對揚州八怪的看法呢?這得是多高級一論文參謀啊!
現在,已工作的我,對老頭兒的學識有了更深的了解,正在學著從他的字裡行間汲取營養,享受快樂。有時候讀著他的文章,似乎看到他的表情,聽到他的聲音,會忍不住會心地一笑。我理解了人們推崇他、喜愛他的緣由,對名叫汪曾祺的這位老頭兒,我這個外孫女也開始崇拜了。
篡改一句電影《甲方乙方》中的台詞,老頭兒已經去世14年了,我十分懷念他。
2011年12月

序言

我們管爸爸叫“老頭兒”
老頭兒,是汪曾祺在家中的“別號”。媽媽這樣叫,我們三個兒女這樣叫,就連他的小孫女也這樣叫。有時外人來了,我們在言談話語之間,一不留神也常把“老頭兒”冒了出來,弄得人家直納悶:這家人,怎么回事?沒大沒小。
沒大沒小,是爸爸自找的。他一向主張父母與子女之間應該平等相處,從不講究什麼父道尊嚴。他甚至還寫過一篇《多年父子成兄弟》,說什麼“我覺得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兒女‘筆管條直’最沒有意思。”有這樣一個爸爸,不叫“老頭兒”實在有點對不起他。
“老頭兒”之稱呼用於汪曾祺,是在他尚未到60歲時。後來他雖然戴上了“著名作家”甚至“著名老作家”的帽子,參加各種活動被人恭恭敬敬地稱為汪先生、汪老師、汪老,但是在家人中問,他始終只是“老頭兒”,平平常常,隨隨便便,還經常受點打擊。孫女小時跟安徽小保姆念歌謠:“老頭子,上山抓猴子。猴子一蹦,老頭兒沒用。”老頭兒湊過來插話:“猴子沒蹦,老頭兒有用。…‘不對不對,老頭兒沒用。你這個老頭兒就沒用!”“沒用就沒用。”老頭一縮脖子,笑嘻嘻地走了,繼續寫他的文章。
“老頭兒”文章寫得好,全家人都同意。惟一投反對票的是孫女:“爺爺的文章一點也不好,和別人的不一樣,沒詞兒!”當時她上國小,老師讓班上的同學從名著巾找點花哨的詞藻用在作文中。她很用心地在“老頭兒”的文章中找了半天,毫無所獲,於是很惱火。“老頭兒”聽了哈哈笑:“沒詞兒,好。”
“老頭兒”成了名人之後,寫他的文章有不少,有些我們看了直納悶:“這說的是誰呀?這么高大?是不是還有個汪曾祺?”還有的簡直就是瞎編故事。“老頭兒”在世的時候,對這些故事往往一笑置之,不去計較。可如今,我們做子女的覺得,還是應該讓人知道我們眼中的汪曾祺是什麼樣子,這個“老頭兒”未見得高大,但比較真實。
真的要提筆寫東西了,我們兄妹還真的有點怵。在“老頭兒”心裡,我們都不是幹這行的料,借用他評論別人的話——不是嗑這棵樹的蟲。這一點,雖然他沒明說,但我們卻心知肚明,不然豈不枉當了一回汪曾祺的兒女。儘管如此,為了還“老頭兒”一個真面目,我們還是盡力把這件事完成了。文章大致分兩部分,《歲月留痕》主要把“老頭兒”的一生簡要梳理一番;《往事雜憶》和《我們的爸》寫的是我們與他生活幾十年中的一些片段。如果有人看過之後覺得還有些意思,我們也就知足了。 時間真快,爸爸走了十幾年了。他要是還在,今年該是91歲了。多想當面再喊他一聲——“老頭兒”!
汪朗 汪明 汪朝
2011年1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