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草

老虎草

虎耳草(學名:Saxifraga stolonifera,Saxifrage,Creepinp Rockfoil),又名金絲荷葉、耳朵紅、老虎草等,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ga stolonifera Meerb)的全草。可入藥。主要生長在南方的四川、雲南、兩廣等地。祛風,清熱,涼血解毒。主治風疹;濕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癰,崩漏,痔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虎耳草
  • 拉丁學名:Saxifraga stolonifera
  • 別稱:石荷葉、金線吊芙蓉、金絲荷葉、耳朵紅、老虎草
  • :植物界
  • :虎耳草科
  • 分布區域:山東、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 中文名來源:《履巉岩本草》
藥物別名,植物形態,生長環境,化學成分,

藥物別名

石荷葉(《綱目》),金線吊芙蓉老虎耳(《生草藥性備要》),系系葉(《簡易草藥》),天荷葉、金絲荷葉(《現代實用中藥》),絲棉吊梅(《中國藥植志》),耳聾草、豬耳草、獅子草(《福建民間草藥》),金錢荷葉(《民間常用草藥彙編》),金線蓮(《江西民間草藥》),石丹藥(《四川中藥志》),佛耳草、絲絲草、蟹殼草、搽耳草、貓耳朵(《湖南藥物志》),耳朵草(《閩東本草》),紅絲絡、紅線草、紅線繩、水耳朵、月下紅、金絲草、耳朵紅、銅錢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植物形態

虎耳草多年生常綠草本,高達40厘米,全體有毛。 匍匐枝赤紫色,絲狀,著地可生幼苗。 葉數片,叢生在莖基部;圓形或腎形,肉質而厚,寬4~9厘米,先端渾圓,邊緣淺裂狀或波狀齒,每淺裂疏生鋸齒3~4個,基部心臟形或截形,上面綠色,下面帶紫紅色,有小圓點;葉柄長,基部膨大。 花莖由葉腋抽出,比葉高2倍以上,赤色;總狀花序長12~20厘米,苞片卵狀橢圓形,先端尖銳,小花柄密被紅紫色腺毛;萼5片,卵形,先端漸尖;花瓣5片,白色,不整齊,下面2片較大,上面3片較小;雄蕊10,不等長;蜂蕊1,子房球形,上位,花柱2歧,柱頭細小。 蒴果卵圓形,頂端2深裂,呈嘴狀。 種子卵形,具瘤狀突起。 花期6~7月。 果期7~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陰濕處、溪旁樹蔭下、山間小溪旁或岩石上。 分布在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扛、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全年可采。 但以花後采者為好。

化學成分

含生物鹼、硝酸鉀及氯化鉀、熊果酚甙。 其葉綠體中所含的酚酶能將順式咖啡酸氧化為相應的鄰位醌,後者經自然氧化而生成馬栗樹皮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