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耳

老虎耳

老虎耳,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中華錐花Gomphostemma chinense Oliv.的全草。分布於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具有益氣血,祛風濕,通經絡,消腫毒之功效。常用於氣虧血虛,風濕痹痛,拘攣麻木,刀傷出血,口瘡。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老虎耳
  • 別名:山繼谷、棒絲花、棒紅花、白臘鎖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管狀花目
  • :唇形科
  • :錐花屬
  • :中華錐花
  • 分布區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 採收時間:7-8月
  • 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涼。

功效

益氣血,祛風濕,通經絡,消腫毒。

主治

氣虧血虛,風濕痹痛,拘攣麻木,刀傷出血,口瘡。

相關配伍

1、治斷指:中華錐花葉適量。口嚼爛,調梅片少許,敷患處。(《廣西民族藥簡編》)
2、治刀傷出血:中華錐花葉適量。口嚼爛或搗爛敷患處。(《廣西民族藥簡編》)
3、治口瘡:中華錐花葉適量。水煎,洗口腔。(《廣西民族藥簡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採集加工

7-8月採收全草,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4-80cm。莖直立,上部四棱形,下部近木質,密被星狀絨毛。葉對生;葉柄長2-6cm,密被星狀絨毛;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13cm,寬2-7cm,先端鈍,基部鈍和圓形,邊緣具不等大的粗齒或幾全緣,上面密被星狀柔毛和鈍或圓形,邊緣具不等大的粗齒或幾全緣,上面密被星狀柔毛和短硬毛,下面密被星狀絨毛。聚傘花序具4-多花,單生或組成圓錐花序,腋生或生於莖的基部,苞片形或披針形,長11-16mm,下面被星狀短毛;小苞片線形,長度不超過苞片,花萼狹鐘形,長12-13mm,外面密被星狀毛,萼齒5。披針形,先端長漸尖;花冠淺黃或白色,長約5.2cm,外面疏被微柔毛,內面無毛,上唇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倒卵形,邊緣為不規則波狀,側裂片卵圓形,邊緣微波狀;雄蕊4,前對較長。具微柔毛,藥三棱形,長約4mm,褐色,具小突起。花期7-8月,果期8-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60-650m的山谷濕地密林下。分布於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葉:治刀傷出血,斷指,口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