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捕虎

老翁捕虎

《老翁捕虎》是清代大文豪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里記載的一件故事。頃刻之間,一頭罕見的猛虎就死在一位年邁的老翁手裡,使人對唐打獵的絕技不能不倍加讚嘆。關鍵是最後作者又補敘了老翁絕技的由來,從而不僅使故事令人信服,也由此展示了一條哲理:世上的事兒,都是“功到自然成”,唐打獵的殺虎絕技也同樣來之不易。這篇故事末尾還有一段話,說明的就是這個道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老翁捕虎》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一·槐西雜誌一》
  • 文學體裁:記敘文
  • 作者紀昀
  • 作者信息:字曉嵐
原文,注釋,解釋,作者,啟示,

原文

族兄中涵旌德縣時,近城有虎暴,傷獵戶數人,不能捕。邑人請曰:“非聘徽州唐打獵,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幣往,歸報唐氏選藝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則一老翁,鬚髮皓然,時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滿,半跪啟曰:“聞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賜食未晚也。”遂命役導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爾尚畏耶?”入谷將半,老翁顧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嘯聲,果自林中出,徑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縱八九寸,橫半之,奮臂屹立,虎撲至,側首讓之,虎自頂上躍過,已血流仆地。視之,自頷下至尾閭,皆觸斧裂矣。乃厚贈遣之。
老翁自言,煉臂十年,煉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掃之,不瞬,其臂使壯夫攀之,懸身下縋不能動。《莊子》曰:“習伏眾神,巧者不過習者之門。”(意思是:技藝熟練能使技藝超群的人們佩服,能工巧匠也不敢在技藝熟練的人門前經過。按:莊子中並沒有這兩句話,可能是作者誤記)信夫。嘗見史舍人嗣彪,暗中捉筆書條幅,與秉燭無異。又聞靜海勵文恪公,剪方寸紙一百片,書一字其上,片片向日疊映,無一筆絲毫出入。均習而已矣,非別有也。

注釋

①中涵:即紀中涵,當地的縣令。
②知:主持。
③旌(jīng)德縣:今在安徽省。
④唐打獵:姓唐的獵戶。(休寧戴東原曰 :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於虎,其婦後生一子,祝之曰:“爾不能殺虎,非我子也。後世子孫,如不能殺虎,亦皆非我子孫也。”故唐氏世世能捕虎。)
⑤咯咯(kǎkǎ):咳嗽的聲音。
⑥哂(shěn):微笑,譏笑。
⑦仆:通撲,撲倒。
⑧頷(hàn):下巴。
⑨尾閭:尾巴根部。
⑩瞬:眼睛轉動。
⑪縋:把人或物由上往下放。
⑫勵文恪(kè):即勵杜納。“文恪”是他的諡號
⑬謬(miù):欺詐。

解釋

同族哥哥中翰主持旌德縣縣政的時候,縣城附近發生虎害,傷了幾個獵人,卻無法捕殺(老虎)。當地個人請求中涵說:“不請來徽州的唐打獵,就無法剷除這個虎害。”於是派了一個小官吏帶著禮物前去。使者回來報告,唐打獵挑選了兩個武藝精湛的人前來,而且快到了。到了,卻是一個了老翁,頭髮鬍子全白了,還不時咯咯咳嗽,和一個小伙子,十六七歲罷了。中翰非常失望。姑且吩咐給他們準備飯食。老翁察覺到中涵不滿意,單腿跪下說: “聽說這隻老虎離城還不到五里,先去捕殺老虎,再請我們吃飯不遲。”於是命令差役帶路前往。差役到了山谷入口,不敢向前走。老翁微笑著說:“有我在,你還害怕嗎?”進入山谷將近一半的路途,老翁回頭看著小伙子說: “這個畜生好像還在睡覺,你把它叫醒。”小伙子模仿老虎的呼嘯聲,老虎果然從林中出來,直撲向老翁。老翁拿著一把短柄斧子,長約八九寸、寬是長的一半,舉起右臂,巍然站立。老虎撲到,老翁側頭避過老虎。老虎從老翁頭頂跳過,已經流著血撲倒在地。看那老虎,從下巴到尾巴根部,都撞上斧頭刃被割裂了。中翰於是贈給他們豐厚的禮物,並送他們回去。
老翁自己說,他練臂力十年,練眼力十年。用毛掃帚掃他的眼睛,眼珠不轉動;他的胳膊讓壯漢子當槓子攀,身體懸空吊著往下墜,胳膊一動不動。《莊子》上說:“技藝熟練能使技藝超群的人們佩服,能工巧匠也不敢在技藝熟練的人門前經過。”確實是這樣。
曾經看到中書舍人史嗣彪在黑暗中握筆書寫條幅,跟在燈光下寫的沒有什麼兩樣。還聽說靜海的勵文恪公剪下一寸見方的紙一百片,在每片上面寫同一個字,片片疊在一起對著太陽看,沒有一筆有一點點出入。都是技藝熟練罷了,不是有奇特的竅門。

作者

紀昀,清代學者、文學家,字曉嵐,一字春帆,乾隆年間進士,諡文達。能詩文,多宣揚封建倫理觀念及歌功頌德。晚年著《閱微草堂筆記》,全書著重宣傳封建道德及因果報應,且議論說教過多,但文字質樸簡明,涉獵面廣,多方面表現了作者的學問和見解。有《紀文達公遺集》。

啟示

作者寫道:《莊子》說,技術高超的人能夠讓眾人佩服,天生神巧的人也不敢經過他的家門。其實,現存《莊子》里並沒有這句話,大概是作者為了行文有信,杜撰出來的。但是道理很明白,任何絕技都是經過苦練才能成功。作者說,他的一位朋友嗣彪,黑燈瞎火捉筆寫條幅,和白天燈下寫一樣;還有康熙年間的勵文恪,將紙張剪成一百片,每片書寫一個字,然後對著太陽,將幾十片疊映,字型沒有絲毫出入。這都是熟能生巧的例子,決不是另有什麼詐巧。其實,作者自己的淵博也是這么練出來的。他做官做到副宰相,任《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編修,本身就曾經苦讀思考,才能成就一代文豪的。《閱微草堂筆記》實在是魏晉以來,志怪筆記的佳篇。敘述簡淨,說理透徹,語言平易,魯迅就認為此書“雋思妙語,時足解頤,”在今天,這句話仍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適用於各行各業。對我們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學習是快樂的過程,但是也要付出辛苦,一點辛苦都不付出,不可能有所成就,哪一個奧運冠軍鮮花背後沒有汗水和淚水。學習還需要反覆的熟練的過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無他,但手熟爾”,告訴我們的是相同的道理。 這是一篇著名的、寓意深刻的故事。唐家打虎的人,無論老幼都身懷絕技,擅長打虎,而其絕技又是數十年苦練的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