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廣州,舊時光

老廣州,舊時光

全書分成數個主題,每一主題都選配近十餘二十個故事,或長或短,力求使廣大讀者從多個側面和層次,在閱讀和鑑賞當中,感受和品味近代舊廣州二百餘年,作為粵港澳珠三角中心城市,綿長精彩,深邃厚重,奇趣曲折的歷史。書中其中絕大多數,已經在近年廣州的主流報刊《羊城晚報》晚會“羊城滄桑”版上陸續發表過,作為一份精神糧食,曾經帶給了廣大羊城讀者許多茶餘飯後的悠閒和消遣,如:舊時過年“恭獅子”、蟋蟀在羊城、珠江“躉船”的前世和今生、舊廣州鬥狗趣聞、舊廣州曾經禁上“天棚”……原汁原味的廣府風情,頗受讀者好評。更有不少篇章當時屬首次面世和披露,引起了讀者們的強烈關注和反響。發掘歷史,還原歷史,舊廣州充滿了時尚和奢華,也不乏壯麗和悲憤,一兩處翔實的點滴都有可能帶來社會的關注和反響。本書所匯集的這許多名城歷史中的陳年舊事,當中一部分也許只屬於往昔被塵封和遺棄的“邊角材料”,雪泥鴻爪而已,種種原因,游離於目前存世的,以政治和軍事為主的正史之外。匯集成書後,歷史的解讀往往能圍繞這些鮮活的點面,更顯得有血有肉,精彩絢麗。

基本介紹

  • 書名:老廣州,舊時光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頁數:287頁
  • 開本:32
  • 品牌:廣東花城出版社
  • 作者:朱江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607182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廣州,沉澱和積累了豐厚的史料傳聞和舊事雜憶。本書作為一冊史海鉤沉類的小書,有著綿密的內容和珍貴的價值。
兼顧時代背景和細節描寫,呈現了一幅濃淡相宜、滄桑妙趣的歷史畫卷。書中突出的地域特徵和人文信息,對嶺南地域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作者簡介

朱江, 生於1951年,廣西平南人。1958年末遷移至廣州生活至今。1982年畢業於廣州教育學院英語系,曾任英語高級講師。1981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1983年加入了廣東省科普作家協會,2008年始,成為羊城晚報特約作者,發表作品多篇。

圖書目錄

市井百態
廣州長堤南拓舊事
西關大押老當鋪
致美齋當年的風水鋪面
舊時牙醫館垂“牙簾”接診
舊廣州的街頭草藥攤
廣州城最後一家馬匠鋪
“精益眼鏡”的名人顧客
舊廣州人以群分上茶樓
“食在廣州”的詩歌詠嘆
“竹升面”傳入廣州
舊時過年“炸獅子”盛況
手提式滅火器進入廣州
東濠涌風情舊憶
民國廣州婚嫁費用三六九等
民國廣州公立名校亦時興贊助
清末粵省科考嚴查替槍
清代碼頭華洋水手技能競賽
清末洋人青睞珠江水上游
清末洋人來穗首次表演熱氣球升空
八旗子弟在廣州“再就業”
撈“水浮財”
東郊摸蚌人家
街邊有個“捉蛇洪”
捉甴曱射果鼠
觀“香牙蕉”巧捕水蛇
亂難歲月
名剎長壽寺清末被毀始末
駭人龍捲風曾席捲白鵝潭
往昔廣州城防炮戰操演
一間不尋常的兵工廠
清代順德人溫瓞園捐資造軍艦
引起外交風波的維多利亞酒店炸彈案
伶仃洋上蠶繭船舊憶
土匪闖入廣州市區“綁羊”
廣九鐵路火車劫案
廣佛水道女賊剪徑
“飛賊”入屋禁上天棚
沙河瘦狗嶺曾淪為匪巢
小軍艦桅頂機關槍震懾江匪
舊長堤駐防軍與“摩羅差”駁火
何異驪山烽火
舊軍人拒種“牛痘”開槍互擊
一鍋“雜燴藥”放倒八士兵
廣州城曾鬧“柴荒”
舊廣州騎警捉賊
清末一起“仙人跳”騙局
七千民兵與日軍的一場血戰
廣州版“拉貝日記”
嶺南大學“廣寒宮”憶舊
“文革”中的石室大教堂
珍聞雜憶
廣州及珠三角地區的鬥狗趣聞
南海里水金山寺舊聞
蟋蟀在羊城
珠江躉船的前世與今生
水井之城舊聞多
廣州清末曾禁端午賽龍船
羅浮山曾嚴禁洋人狩獵
西江碼頭攀塔摘劍花盛況
大塘名果“胭脂紅”
最是美味“燉鹹魚”
陽江豆豉的美味之憶
光怪陸離的“過瘋”傳聞
廣州石圍塘的一次離奇地陷
民國中山大學曾參與西沙鳥糞開發
省督夫人空運“紙包雞”宴客
往昔廣州近鄰虎聞
目擊打老虎的回憶
昔日羊城上空的鳥
後記

後記

近年來,把自己完成的一百多篇有關羊城舊聞的零散文稿,已發表或未發表的,整理結集,著書出版,一直是心中的一個願望,就如把散落一盤的珠子一顆顆撿拾起來,穿成一串,使之變成熠熠生輝的項鍊.完成一次質的提升和飛躍。兼且方便保存,防止日久散失。友人把我介紹給花城出版社,當今華南地區最著名的文學類出版機構。在富有經驗且專業內行的張懿主任的鼓勵下,自己有幸獲得了一次寶貴的編書立著的機會。
雖然這一摞百多篇涉及羊城近代舊事,從清末切入,直至“文革”前夕.有關社會珍聞和民生百態方方面面的文稿,都是自己往昔親手所撰,當中的片段和情節,早已爛熟於胸,但如今接觸和撫摸,一頁頁翻開,依然感受到這壇
“名城舊事”的陳年佳釀,時時逸出縷縷醇香。重新閱讀、挑選、修改和編排,時光倒流,仿佛又一次把自己帶回了近代史上,號稱“千年古都,二百年商埠”的舊羊城那色彩斑斕的後花園。歷史並不遙遠,重溫歷史,和歲月對話的一份感覺油然而生。篇幅所限,百多篇新舊文章將近一半要被整理取捨,僅保留六七十篇,有時真的深感為難,不忍割捨,不少篇章直至最後時刻才決定放棄。仿佛古人將送遊子遠行,“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此情此感不時湧上心頭。日積月累,雖然文稿和圖片大多數早已在自己手頭案邊,電腦存檔,但若然要編輯成書奉獻給讀者,雖非嚴謹正史,散篇匯集而已,也當須精益求精,既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責任。有個頗有名氣的媒體記者兼朋友梁先生得知信息後,深知“出書難”.及時送來了他的祝願和建議“靜心一年,精雕細琢”,這的確是飽含真知灼見的一句經驗之談。
精選出來的文稿合共約十三萬字,力求圖文並茂,配上充滿自身獨特鮮活感染力的歷史舊照。這些篇目大多數是近五六年來,經兩任《羊城晚報》“羊城滄桑”專版主編的指導,大量瀏覽早年《廣州民國日報》《申報》和《廣州文史》,涉足廣東中山圖書館文獻館和報刊室、羊城晚報資料室,沙海淘金,伏案翻閱檢索拍照,歷經寒暑,查閱和參考了大量相關資料後執筆成篇。
全書分成數個主題,每一主題都選配約二十個故事,或長或短,力求使廣大讀者從多個側面和層次,在閱讀和鑑賞當中,感受和品味近代舊廣州二百餘年,作為粵港澳和珠三角中心城市,綿長精彩,深邃厚重,奇趣曲折的歷史。這諸多文稿的撰寫過程可說得上殫精竭慮,凝聚了自己多年業餘寫作的心血。其中絕大多數,也已經在近年廣州的主流報刊《羊城晚報》晚會“羊城滄桑”版上陸續發表過,作為一份精神食糧,曾經帶給了廣大羊城讀者許多茶餘飯後的悠閒和消遣,如:舊時過年“恭獅子”、蟋蟀在羊城、珠江“躉船”的前世和今生、舊廣州鬥狗趣聞、舊廣州曾經禁上“天棚”……原汁原味的廣府風情,頗受讀者好評。更有不少篇章當時屬首次面世和披露,引起了讀者們的強烈關注和反響。如《一間不尋常的兵工廠》.提及中共早期多位著名領導人,曾先後在此領導工運並建立黨組織,甚至毛澤東和周恩來都曾到此涉足。有當今在此舊址辦校的某院校領導閱報得知,即派人聯繫作者了解文中所提及的周文雍是否歷史上“刑場上的婚禮”的英雄主角。答案是肯定的,遂成為該校校史上一個引以為傲的亮點。再如,《七千民兵與日軍的一場血戰》一文在《羊城晚報》刊出後,便有從小在廣州長大,生活了五六十年的幾個朋友對我說:“以前只知道曾有廣州三元里鄉民不畏強敵,奮勇抗英的彪炳千秋英雄史詩,原來距此地僅十幾公里遠的江高鎮,一百年後,又爆發過一次完全沒有正規軍參加,七千多北郊民眾自發抗擊日寇近半個月的壯舉,代代相傳的廣州人民的愛國精神和傳統,的確給我們補了一課。”還有《清代順德人溫瓞園捐資造軍艦》一文見報後,即有溫氏族人致電報社,進一步獲悉詳情,了解這段引以為榮的宗族歷史。
發掘歷史,還原歷史,舊廣州充滿了時尚和奢華,也不乏壯麗和悲憤,一兩處翔實的點滴都有可能帶來社會的關注和反響。本書所匯集的這許多名城歷史中的陳年舊事,當中一部分也許只屬於往昔被塵封和遺棄的“邊角材料”,雪泥鴻爪而已,因種種原因,游離於目前存世的,以政治和軍事為主的正史之外。匯集成書後,歷史的解讀往往能圍繞這些鮮活的點面,更顯得有血有肉,精彩絢麗。如能給廣大讀者帶來如此感受,喚起人們對這座南粵名城的記憶和懷念,或者更進一步,由衷地產生一份對名城的自豪和熱愛,這將是本書作者的最大希企,也是最完滿的成功和最好的安慰。
由於本書所收入的近代史料時間跨度長,獵涉面廣,加之年代久遠,難免有所錯漏,特此敬請讀者和專家原諒並指正,更熱切歡迎提供意見和資料與本人交流。
2014年6月

序言

後 記
近年來,把自己完成的一百多篇有關羊城舊聞的零散文稿,已發表或未發表的,整理結集,著書出版,一直是心中的一個願望,就如把散落一盤的珠子一顆顆撿拾起來,穿成一串,使之變成熠熠生輝的項鍊,完成一次質的提升和飛躍。兼且方便保存,防止日久散失。友人把我介紹給花城出版社,當今華南地區最著名的文學類出版機構。在富有經驗且專業內行的張懿主任的鼓勵下,自己有幸獲得了一次寶貴的編書立著的機會。
雖然這一摞子近百篇涉及羊城近代舊事,從清末切入,直至“文革”前夕,有關社會珍聞和民生百態方方面面的文稿,都是自己往昔親手所撰,當中的片段和情節,早已爛熟於胸,但如今接觸和撫摸,一頁頁翻開,依然感受到這壇“名城舊事”的陳年佳釀,時時逸出縷縷醇香。重新閱讀、挑選、修改和編排,時光倒流,仿佛又一次把自己帶回了近代史上,號稱“千年古都,二百年商埠”舊羊城那色彩斑斕的後花園。歷史並不遙遠,重溫歷史,和歲月對話的一份感覺油然而生。篇幅所限,百多篇新舊文章將近一半要被整理取捨,僅保留六七十篇左右,有時真的深感為難,不忍割捨,不少篇章直至最後時刻才決定放棄。仿佛古人將送遊子遠行,“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此情此感不時湧上心頭。日積月累,雖然文稿和圖片大多數早已在自己手頭案邊,電腦存檔,但若然要編輯成書奉獻給讀者,雖非嚴謹正史,散篇匯集而已,也當須精益求精,既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責任。有個頗有名氣的媒體記者兼朋友梁先生得知信息後,深知“出書難”,及時送來了他的祝願和建議“靜心一年,精雕細琢”,這的確是飽含真知灼見的一句經驗之談。
精選出來的文稿合共約十三萬字,力求圖文並茂,配上充滿自身獨特鮮活感染力的歷史舊照。這些篇目大多數是近五六年來,經兩任《羊城晚報》“羊城滄桑”專版主編的指導,大量瀏覽早年《廣州民國日報》《申報》和《廣州文史》,涉足廣東中山圖書館文獻館和報刊室、《羊城晚報》資料室,沙海淘金,伏案翻閱檢索拍照,歷經寒暑,查閱和參考了大量相關資料後執筆成篇。
全書分成數個主題,每一主題都選配近十餘二十個故事,或長或短,力求使廣大讀者從多個側面和層次,在閱讀和鑑賞當中,感受和品味近代舊廣州二百餘年,作為粵港澳和珠三角中心城市,綿長精彩,深邃厚重,奇趣曲折的歷史。這諸多文稿的撰寫過程可說得上殫精竭慮,凝聚了自己多年業餘寫作的心血。其中絕大多數,也已經在近年廣州的主流報刊《羊城晚報》晚會“羊城滄桑”版上陸續發表過,作為一份精神糧食,曾經帶給了廣大羊城讀者許多茶餘飯後的悠閒和消遣,如:舊時過年“恭獅子”、蟋蟀在羊城、珠江“躉船”的前世和今生、舊廣州鬥狗趣聞、舊廣州曾經禁上“天棚”……原汁原味的廣府風情,頗受讀者好評。更有不少篇章當時屬首次面世和披露,引起了讀者們的強烈關注和反響。如《一間並非尋常的兵工廠》,提及中共早期多位著名領導人,曾先後在此領導工運並建立黨組織,甚至毛澤東和周恩來都曾到此涉足。有當今在此舊址辦校的某院校領導閱報得知,即派人聯繫作者了解文中所提及的周文雍是否歷史上“刑場上的婚禮”的英雄主角。答案是肯定的,遂成為該校校史上一個引以為傲的亮點。再如,《七千民兵與日軍的一場血戰》一文在《羊城晚報》刊出後,便有從小在廣州長大,生活了五六十年的幾個朋友對我說:“以前只知道曾有廣州三元里鄉民不畏強敵,奮勇抗英的彪炳千秋英雄史詩,原來距此地僅十幾公里遠的江高鎮,一百年後,又爆發過一次完全沒有正規軍參加,七千多北郊民眾自發抗擊日寇近半個月的壯舉,代代相傳的廣州人民的愛國精神和傳統,的確給我們補了一課。”還有《清代順德人溫瓞園捐資造軍艦》一文見報後,即有溫氏族人致電報社,進一步獲悉詳情,了解這段引以為榮的宗族歷史。
發掘歷史,還原歷史,舊廣州充滿了時尚和奢華,也不乏壯麗和悲憤,一兩處翔實的點滴都有可能帶來社會的關注和反響。本書所匯集的這許多名城歷史中的陳年舊事,當中一部分也許只屬於往昔被塵封和遺棄的“邊角材料”,雪泥鴻爪而已,種種原因,游離於目前存世的,以政治和軍事為主的正史之外。匯集成書後,歷史的解讀往往能圍繞這些鮮活的點面,更顯得有血有肉,精彩絢麗。如能給廣大讀者帶來如此感受,喚起人們對這座南粵名城的記憶和懷念,或者更進一步,由衷而起,產生一份對名城的自豪和熱愛,這將是本書作者的最大希企,也是最完滿的成功和最好的安慰。
由於本書所收入的近代史料時間跨度長,獵涉面廣,加之年代久遠,難免有所錯漏,特此敬請讀者和專家原諒並指正,更熱切歡迎提供意見和資料與本人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