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新學大全集

老子新學大全集

老子新學大全集》匯集了老子主要思想,並取其精粹,選其基礎理論,對老子的全部著述加以直譯,為讀者深入理解老子精髓,發揚我國二千多年的文化思想,加強文化建設有著深遠的影響。

基本介紹

  • ISBN:9787507425697
  • 頁數:512
  • 定價:48.00元
  • 出版時間:2012-5
內容介紹,作品賞析,

內容介紹

《老子新學大全集》第一次用宇宙生成論(無中生有而有無相生)、哲學本體論(以無為本而“無”體“有”用)、科學和諧論(“道”體“德”用而無為無不為)、技術實用論(正言若反、反正相成)、生活智慧論(“利而不害”而“為而不爭”)對《老子》進行了全方位的闡述。 《老子新學大全集》以“傳統本”《老子》作為基礎文本,參考“帛書本”《老子》和“楚簡本”《老子》等。本書由楊郁、黎荔著。
黎荔,廣西梧州人,北京大學博士,現任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人文學院副院長、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陝西省經濟文化合作促進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陝西產學研基地辦公室副主任,陝西省改革發展研究會理事,陝西省企業文化研究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出版專著十多種,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參與省級重大文化產業項目。 楊郁,貴州金沙人,1977年考入大學,碩士研究生學歷,現任中國城市出版社編輯。歷任中學、中專、大學教師,教研室主任,出版社編輯、編輯部主任等職。在口才學、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文化學、歷史學等方面有專著多部,對《易經》、《老子》、《鬼谷子》、《戰國策》、《論語》等研究比較深入,各有專著。

作品賞析

“博士”走俏,證書吃香,刻章辦證,熙熙攘攘,一張小廣告所提供 的“業務範圍”,趕得上國家的很多機構和很多社會團體的總和! 各種證件,而今已成“難得之貨”,有之則“一帆風順”,無之則“ 寸步難行”,甚至有的名人也不得不弄一張“太平洋”的博士文憑…… 假證泛濫成災,中小城有辦證牆,大城市有辦證街,這早已是人人皆 知的事情啊!如果人類及整個社會對這些東西以平常心看待,還會出現這 樣的現象嗎?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的意思是:人主如果“放鄭聲,遠美人(河上 公注)”,“可欲”之心不顯示出來,老百姓就“不邪淫,不惑亂(河上公 注)”,就會出現好的社會風氣。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 欲,使民心不亂”等,都是站在“常道”的立場來說的,如果在“二元對 立”(非常道)的角度看,自然“物以稀為貴”因為“貴”則可能價值連城 。
“不尚賢,使民不爭”是不爭“名”;“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是不奪“利”;“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不戀“欲”。
二、“四要”(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四要”也屬於 “常道”的範圍,也是從“非常道”走向“常道”的必然。
一個當權者,一個掌握話語權的集團,能夠不爭名,不奪利,不戀欲 ,自然是天空海闊。可因為人為的身份作怪,面子作怪,貪心作怪,甚至 是有人故意設定障礙,所以老子不得不馬上出了這樣一個主意,開出了這 樣一張藥方——“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虛其心”就是“使心虛”,“除嗜欲,去亂煩(河上公注)”,“心 不為可欲所亂(唐玄宗注)”,就能夠“心虛”——心胸開闊,心如止水; “實其腹”就是“使腹實”,就能夠“懷‘道’抱‘一’守‘五神’(河上 公注)”,“心懷智而腹懷食,虛有智而實無知(王弼注)”——道德內化, 不生貪慾;“弱其志”就是“使志弱”,“和柔謙讓”而“得意忘形”, “心虛則志弱(唐玄宗注)”。
誰“虛其心”?所有人,聖人、君子等,是所有人,而不僅僅是“民 ”等。
什麼是“虛其心”?“虛其心”就是“虛靜”,就是老子所說的“致 虛極,守靜篤”,就是老子所說的“重為輕根,靜為燥君”,“知清靜為 天下正”。
同樣的道理,“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也是指聖人及普通人而 言,不是僅僅針對普通人。
“弱其志”的意思是,削弱爭強好勝之心,淡化玄虛的臉面之想,這 是“虛其心”的前提和基礎;“強其骨”就是調整心態,健康體魄這是“ 實其腹”的結果和保證。這都是“為學”、“為道”的開始,這是“為學 ”、“為道”的基礎,所以《老子》在最開始就開章明義,讀者應該引起 特別的重視。
什麼是“虛其心”?“虛其心”就是“虛無”,就是“大而無外”, 包羅天地,運行日月,養育群生,就是“小而無內”,紅顏白骨,瓦礫便 溺,無處不存。“虛無”,浩浩蕩蕩,無始無終,“迎之不見其首,隨之 不見其後”,“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虛無”乃是“無狀 之狀、無象之象,無形之形,無名之名”。
人人都應該“虛其心”,聖人更應該“以身作則”,“虛生明”,“ 靜生智”,“定生慧”。一個人但凡舉心動念就私慾纏繞,進退之際就七 情橫生,必然心猿意馬,想入非非,妄自馳騁,必然有失“虛靜”,難以 獲得“清靜”之妙,必然會出現“蠢蠢欲動”,“無事生非”,瞎折騰, 最終必然難以“出有人無”。
一個人如果脫離自然而虛靜之道,妄為胡為,看似起來似乎積極有為 ,而其實是胡作非為,結果自然難逃“兇險”,所以不能守“虛靜”就必 然“不知常,妄作凶”! 聖人處於高位,身負治國安邦的重任,更需要虛靜其心,澄心定意, 神清氣正,天心自然復歸清寧,民心自然復歸淳樸,這樣就會“不欲以靜 ,天下將自定”啊! 老子所說的“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 可欲,使心不亂”,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因為只要整個社會不推崇奇謀怪 計,老百姓就不會“爾虞我詐”,因此就不會出現紛爭,因為只要不把稀 有的東西看得很重,老百姓就不會巧取豪奪,因為只要平和心態,人們的 心就不會耿耿於懷。
老子所說的“聖人之治”就是要“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就是要“常使民無知無欲”,這樣就能出現“智者不敢為,則無不治 ”的局面。這段話被很多人所詬病,據說這就是“愚民政策”,老子就是 “愚民政策”的始作俑者。
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與孔子所說的“民可 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相似之處。對這句話,有的人這樣斷句:“民可使 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讓老百姓乾就行了,沒有必要讓老百姓 知道為什麼這樣乾。”有的人這樣斷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意思是:老百姓能夠乾的,就放手讓他們乾;老百姓不能幹的,就教 他們怎么乾。前者自然是典型的愚民政策,而後者則是典型“導師”! 怎么理解老子的這段話呢? 幾千年來,專家、學者、政治家、軍事家及一般人對此進行了五花八 門的解讀,儒者解儒,法者解法,兵者解兵,商者解商,光怪陸離,莫衷 一是。
一般人都這樣解釋這段話:空虛老百姓的心靈,解決老百姓溫飽;削 弱老百姓的志向,強健老百姓的體魄,因而這是統治者老百姓的一種策略 。
這些觀點,大謬不然! 對於這種現象,老子早就明察秋毫之末——“智慧出,有大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