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凹壩鄉

老凹壩鄉

老凹壩鄉(舊鄉名),位於納雍縣城以東22公里處,東經105°28′至105°35′,北緯26°49′至26°52′。1941年屬大定府(今大方縣)管轄,同年7月1日,成立納雍縣政府後。劃歸納雍,1953年為老凹壩鄉,1958年與果比、平寨、碓叉三鄉合併而成立老凹壩人民公社。1984年又改建為鄉,1991年底,建並撤後由原來的武佐、果比、老凹壩鄉三個小鄉合併而成為現在的老凹壩鄉。2015年撤銷老凹壩鄉,設定玉龍壩鎮。長防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農業開發項目等,植造了大量的用材林和經濟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老凹壩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西南地區
  • 下轄地區:街上、箐腳、果幾蓋
  • 政府駐地:街上村
  • 電話區號:0857
  • 郵政區碼:553307
  • 地理位置:貴州省納雍縣
  • 面積:105.1平方公里
  • 人口:27918人(2000)
  • 方言:地方白話
  • 氣候條件: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 車牌代碼:貴F
簡介,地形,氣候,企業,交通,經濟,文教,衛生,文化,旅遊景點,村委會,地圖信息,

簡介

老凹壩鄉為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納雍縣城以東22公里處,老凹壩鄉東鄰織金縣,南毗水東鄉,西接樂治鎮,北與大方縣隔河相望。全鄉總面積105.1平方公里(折合157650畝),轄24個行政村,216個村民組,201個自然村。居住有漢、穿青、苗、彝、布依、南京、仡佬、蔡家、蒙古等民族。共7185戶,31841人,其中,農業人口31647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7.8%(含穿青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04人,鄉政府駐地在街上村,處在貴陽-織金-納雍-水城公路主幹線上,是納雍縣的東大門。
2015年9月29日(黔府函〔2015〕223號),撤銷老凹壩鄉,設定玉龍壩鎮,撤鄉設鎮後,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

地形

地處高中山丘陵地帶,西高東低,山脈縱橫交錯,四面高山,有蠶箐梁子、德黑大坡、石人大坡、大草壩、轎子山等主峰,西南面最高峰大草壩海拔為1999.2米,正東面兩岔口海拔為1052米,相對高差為947.2米,平均海拔為1525.6米。
全鄉共有河流三條,即西蓋河、武佐河、果比河,境內流程全長約27.5公里,三條河在兩岔口交匯後注入分岔河為烏江支流。

氣候

全鄉屬低緯度、高海拔、暖溫帶夏濕乾季風氣候型,年平均氣溫14.03℃,年總積溫5121℃。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3.7℃,最低溫度-3.5℃,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22.4℃,最高溫度33℃,年平均溫差為29.5℃,年日照時1564時,占35.7%,年總輻射量達每平方米94.7千卡。雨量充沛,乾溫明顯,四季分明,年總降雨量1219.87毫米,溫季(4-9月)平均降雨量超過125毫米,無霜期平均261.7天。

企業

2006年相繼有外商投資開發果比片區3-4個煤礦,預計在2009年正式投入開採。礦產資源主要有無煙煤,儲藏豐富,以及現發現開採的少量鉛鋅礦等,故有煤水俱全之稱。
鄉鎮企業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全鄉輕工、食品、糧食加工共30餘個,服務行業、飲食店9個,還有皮鞋生產、手工制磚、釀酒業等,尤其是白酒生產遍及雲、貴、川、廣西等省區。

交通

交通運輸方面有較快發展,1970年僅修通了老凹壩至納雍的22公里,1980年後相繼修(接)通了納雍至織金的斷頭公路,貴州省S307省道從中而過,2015年01月10日夏蓉高速老凹壩至納雍段正式開通,新修了本鄉內十個村的鄉村公路,通車裡程約34公里,現有各類大小車輛500餘輛(台)包括二輪、三輪機車。

經濟

全鄉以農業為主,有習慣耕地面積26545.6畝,其中:水田3285.8畝,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洋芋等農作物,糧食總產量6018噸。
經濟作物有烤菸、油菜籽等,種植烤菸面積5-6千畝,產量0.8-1萬擔,油菜1675畝,產量99.3噸。
農副產品有花生、辣椒、生漆、竹蓀等。

文教

文教衛生不斷得到改善和發展,解放前全鄉無一所國小,現有學校(點)36所,其中:公辦5所,民辦31所,教師194人,其中:公辦教師90名,民辦教師104人,在校學生5722名,其中公辦2629名,民辦3093名,其中:7-12歲的5028名,入校學生4421名,未入學607名,入學率達87.9%。

衛生

衛生方面:解放前全鄉無一診所,現有醫院3個,醫藥衛生員13名,村級衛生室醫護員7人,病床14張,備有手術床、產床和計畫生育常規器械,從而方便了民眾看病就醫,從根本上改變了該鄉缺醫少藥的狀況。

文化

文化方面:現有文化廣播站1個,有地面衛生接收站1個,錄像室4個,放影室1個。大大豐富和活躍了該鄉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境內有最為險要的“擦耳岩”,距鄉駐地約15公里,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七師一四一團以許銀芝指導員為核心的官兵在解放武佐時曾戰於此。為紀念因剿匪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於1970年建立了莊嚴肅穆的革命烈士紀念碑,讓人民世代憑弔瞻仰。還有古蹟“文昌閣”遺址,系鹹豐十一年(1861年)所建,現今不存,殘跡可見。

旅遊景點

武佐河風光
該旅遊開發區位於貴州省納雍縣老凹壩鄉,屬喀斯特地貌發育地區,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隨著烏江洪家渡電站水庫的建成,武佐河水位上漲,形成了景觀美、野趣濃,集古,秀,奇,幽等自然景觀和水西文化於一體的旅遊區,景區有著古樸的苗、布依等少數民族風情,千年的水西文化和數百年的釀酒文化。可謂青山綠水,載歌載舞,舟行峽谷,魚游清水,鳶翔險峰,令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不醉不歸。是休閒、避暑、垂釣等不可多得的好去處。
武佐河風光武佐河風光
老凹壩鄉白龍洞
距三岔河不到3公里即為白龍洞,白龍洞是一個特大高位旱溶洞,與織金洞相距30公里,前者為龍,後者為鳳,遙相呼應。洞內景觀奇絕,五步一景,十步一觀,看!“蓮花寶柱”、“石猴出世”、“天王托塔”、“仙女敬酒”、“神龜過江”、“水簾洞”等百十處景點神態維妙維肖,栩栩如生,韻味無窮。這不得不讓人對這大自然賦予的鬼斧神工感到驚嘆。這裡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這裡有戶家道殷實的何姓財主,一生扶貧濟困,可卻命運不濟,這裡年年夏遇雹擊,冬遭火燒。為此,何財主前往白龍洞下方敬香許願,祈求神靈,觀音菩薩感其誠,便請來了北海龍王嫡孫小白龍駐守,保一方平安。於是,白龍洞成了小白龍的住所,故名白龍洞。這小白龍與駐守織金洞的金鳳凰常相往來,每逢暴雨,人們會看到一龍一鳳並肩雲中大戰雨老凹壩鄉白龍洞魔,直至雨過天晴,那鳳才依依不捨往織金洞飛去,龍則化作一道白煙飄進白龍洞。龍鳳相戀之事到底有悖天規,於是,天遣一水隔斷了它們的往來,這一水即為浩浩蕩蕩的武佐河。
聽完白龍洞美麗感人的故事,最後讓我們去領略一下這裡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風情。距白龍洞3公里處的果幾蓋布依族村寨,有著600多年的歷史,這裡山巒重疊,林木參天,風景宜人。布依族人民熱情好客,居所優稚古樸,別具風味的布依族粽子、杯子米讓你回味無窮,美麗動聽的布依族愛情歌曲讓你無限陶醉。每逢六月六,這裡更是熱鬧非凡,一派歡慶的節日景象。姑娘們濃妝艷抹,打扮得花枝招展,帶著自己精心刺繡的手帕、荷包趕到花場,看看是否有自己中意的“郎君”;小伙子們則精神抖擻,神采奕奕,早已雲集花場,希望有姑娘的愛情信物拋給自己。人們你吹我唱,載歌載舞,盡情歡歌。這裡濃郁的民族風情將把你帶到另一個美麗動人的境界,為你這次愉快的旅行增添無限樂趣,讓你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村委會

老凹壩鄉下轄村民委員會
(總計24個)
街上、箐腳、果幾蓋、平寨、壩子、岩腳寨、水淹壩、新坡、樂新、龍場、新廠、新灣、德黑、新良、新街、高坡田、化磋窩、安家寨、何家院、塘家壩、大河灣、老街、新山、倉邊

地圖信息

地址: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307省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