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樂(南朝樂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翳:用羽毛做的華蓋。翳樂:華蓋樂舞的禮樂。古今樂錄:收錄古樂曲的古書。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翳樂
  • 創作年代:南朝
  • 作品出處:樂府詩集
  • 作者:佚名
作品全文,其一,其二,其三,注釋,

作品全文

其一

人生歡愛時,少年新得意。
一旦不相見,輒作煩冤思(1)。

其二

陽春二三月,相將舞翳樂。
曲曲隨時變,持許艷郎目(2)。

其三

人言揚州樂,揚州信自樂。
總角諸少年,歌舞自相逐(3)。

注釋

(1)歡愛時:尋歡做愛之時。少年:古稱青年男子。年輕,年輕時。得意:稱心,滿意。猶得志。一旦:有朝一日。輒:動輒。總是。煩冤:煩惱冤恨。煩躁憤懣。思:思緒。思念。
(2)陽春:陽氣興盛的春天。溫暖的春天。二三月:農曆二三月。相將:相偕,相共。行將。舞:跳舞。舞蹈。翳樂:華蓋樂舞的禮樂。曲曲:每個曲子。持許:拿來允許。艷:艷麗。美艷。郎:郎君。丈夫。兒郎。對年輕男子的稱呼。目:目光。眼睛。
(3)人言:人說。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等。春秋時稱“”(邗國為周代的方國之一,後被吳所滅,建吳都),、漢時稱“廣陵”、“江都”等,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周時稱“吳州”。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揚州刺史部。今南京。樂:歡樂。信自樂:相信自己歡樂。總角:古時兒童束髮為兩結,向上分開,形狀如角,故稱總角。借指童年。諸少年:諸位少年。自相逐:獨自相互追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