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之星

翱翔之星

“翱翔之星”是由西北工業大學師生團隊自主研製的第一顆微小衛星”。2016年6月25日,隨長征七號一起飛入太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翱翔之星
  • 類型:小衛星
  • 研發團隊:西北工業大學師生團隊
  • 研發國家:中國
主要任務,實驗工程,研發團隊,社會評價,

主要任務

翱翔之星”是國際上首顆12U立方星,其主要任務是開展地球大氣層外光學偏振模式測量,為偏振導航技術的研究提供數據支撐,未來“翱翔”系列衛星還可套用於伴飛巡視、對地遙感、數據中繼等領域。
“翱翔之星” 是世界首次開展在軌自然偏振光導航技術驗證,該技術從偏振導航信息獲取的角度出發,開展大氣層外偏振模式測量,這在國際上具有“開創意義”。

實驗工程

西北工業大學陝西省微小衛星工程實驗室成立於2009年,是以微小衛星的總體設計和系統集成、測試和套用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在立方星研製方面,西北工業大學陝西省微小衛星工程實驗室已經形成了2U,3U,6U,12U等系列化的立方星及其組件產品,部分組件已經套用於國外立方星。制定了立方星總體設計、系統集成和總裝測試的研製規範,可以在3—6個月內完成1顆立方星的研製,具備了年生產10—20顆2—12U立方星的能力。

研發團隊

以周軍教授為核心的西北工業大學陝西省微小衛星工程實驗室在國內率先開展立方星研究。目前,該實驗室已經形成了2U、3U、6U、12U等系列化的立方星及其組件產品,部分組件已經套用於國外立方星。
總設計師周軍教授說,目前,實驗室正逐步形成12U立方星的國際標準。未來,立方星設計的部分國際標準將由中國科學家制定,這將大大提升中國在國際微小衛星研製領域的影響力。
航天學院研究生余冬至,參與該項目一年多來,和指導教師一道,為了完成衛星的環境適應性試驗,不知道熬過了多少個通宵,記憶深刻的“假期”就是“春節休息了7天”,但是也基本上是“睡”過去的,因為“太困了”。
此外,這個“造星團隊”還有多名國外研究生參與項目研究。基於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移動平台環境感知及空天套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先後有5名研究生,參與了飛輪、小型抗輻射計算機和地球敏感器的研究。

社會評價

走近“翱翔之星”研製團隊,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嚴”。這支由12名教師和20多名研究生組成的團隊,對這個字可謂感觸良多,體會深刻。
“在航天企業參觀時我們注意到,技術員連上一個螺絲需要擰幾圈,都有嚴格規定。這樣的嚴格規範讓我印象深刻。”航天學院研究生朱翔感慨地說,“其實,在我們實驗室內,也是如此。在這裡,沒有‘可能、大概、差不多’這樣的話。今天你偷懶犯迷糊,明天一定會反過來懲罰你”——他對指導教師這樣的“名言”津津樂道。
“研製衛星不是做玩具,我們需要絕對可靠。”朱翔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