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火姑

翟火姑

翟火姑是清代歸善縣東平(今屬惠州橋東)人。鹹豐四年(1854),受廣東“天地會”反清起義的影響,聯合三棟沙澳人揭竿起義,領導了清代惠州地區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影響最廣的農民起義。

基本介紹

  • 本名:翟火姑
  • 所處時代:清代
  • 出生地:歸善縣(今屬惠州橋東)
  • 去世時間:1857年
  • 主要成就:領導農民起義
人物簡介,翟火姑起義,

人物簡介

翟火姑(?~1857),清代惠州府城小西門外人,無業游民,“嗜賭無賴,以事系獄”。獲釋後,於1854年(清鹹豐四年)夏往東莞石龍,投奔三合會首領何亞六(即何六或何祿),被清軍擊敗後潛回惠州。為防綠營兵捉拿送官府究辦,藏匿於三棟,被歸善三合會何亞黃、陳吉勝等推舉為頭領,謀划起義。8月11日(七月十八日)在三棟圩聚眾千餘人,頭裹紅巾,刑牲誓眾,豎旗舉義。翟火姑自任大元帥,立平東王、飛龍將軍、飛虎將軍等名目,設議事殿堂,挖水溝防護。為躲官府追捕,於8月16日(七月二十三日)轉移至梁化三角湖,會許李先部,攻洗米塘鄉,取得糧草。8月19日(七月二十六日)進踞馬安圩,近圩各鄉萬餘人附隨,聲勢大熾。8月22日,翟火姑率眾圍攻歸善縣城(今惠州城區橋東)不克。8月25日(閏七月初二日)分三路攻破保和社。8月28日率眾數萬人屯駐花邊嶺,分小隊再攻歸善縣城,派大隊奪取飛鵝嶺,進圍惠州府城。人多勢眾,但戰鬥力很差,城中有備,攻而不克。於9月8日撤圍,回駐馬安。9月27日(八月初六日)由馬安走東江,於10月7日(八月十六日)乘虛進克河源縣城,殺清軍游擊塔明阿,並取得大批物資運回馬安。11月18日(九月二十八日)翟火姑再次進攻歸善縣城,仍不克。於是,分略博羅縣各鄉,並於12月20日(十一月初一日)得到該縣城附近9鄉農民支持,占據縣城。於1855年1月14日(十一月二十六日)仍撤回馬安。春夏間鄰近馬安各鄉紛紛歸附,博羅、永安、河源各縣三合會眾也紛紛到此會合。清軍也先後調集潮勇、閩軍等增援,提督昆壽亦到惠州督師,又大招鄉勇,大舉向馬安進犯。翟火姑在兩軍對峙之時,分別於4月9日(二月二十三日)破白芒花圩,於6月1日(四月十七日)破淡水圩。9月間清軍兵勇開始大舉進犯馬安,翟火姑率主力向歸善、永安兩縣交界處轉移。10月,在永安縣藍塘設伏,阻擊清軍追兵,殺參將陳國輝等。進圍永安縣城不克。11月上旬過秋溪地方,遇當地大族紳民抵禦,雙方死傷枕籍,旋聚踞永安、海豐、歸善3縣交界的南嶺山區,謀求向北發展。
1856年初,翟火姑與何亞黃、陳吉勝等率主力從南嶺出後,經長樂、龍川兩縣境,於1月17日(鹹豐五年十二月十一日)攻克和平縣城。許李先、何亞添等所率一支於3月間圍海豐縣城不克,4月間進永安境,5月經龍川縣境,到和平縣城會合。
6月7日(五月初五日)翟火姑率部撤離和平縣,進軍江西。6月9日(五月初七日),以六七千人進圍定南廳,並於6月28日(五月二十六日)分派所部陳芝麻聯合當地義軍克安遠縣城。圍攻定南廳方面,先後於7月20日(六月十九日)、24日(二十三日)大敗清軍援兵。7月25日陳芝林撤出安遠縣城,與大隊會合。於7月29日(六月二十八日)向定南發動大規模攻擊,“轟倒城垣”,而未能攻入。8月10日(七月初十日)進圍信封縣城,11月19日(十月二十二日)翟火姑出巡,在豐城西門外中炮身亡。(見清·吳秉衡《信豐守城記事略》)。此後,該部在贛南加入太平軍石達開部,繼續和清軍作戰,直至太平天國最後失敗。

翟火姑起義

1854年(清鹹豐四年),在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直接影響下,廣東“天地會”(注)發動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大起義,反清烈火熊熊,燃遍粵、桂、湘、贛、黔五省。東江流域一帶,先是何祿於6月10日在東莞石龍率眾起事;繼之,歸善縣東平(今惠州市東平)人翟火姑又於8月11日在歸善縣三棟沙澳揭竿起義。
是日,翟火姑與官橋的何亞璜聚眾盟誓,亮出“大元帥翟”、“平東王何”的旗號,下封飛龍、飛虎將軍分率千餘部卒。義軍公開宣稱“馬安府 , 三棟縣 , 官橋沙澳皇帝殿”,以官橋吳民宗祠作為聚眾議事之殿堂 , 在沙澳建炮台,在官橋圍築城挖壕,開東、西、南、北四個城門。雖然城牆已被清兵所毀,但直至如今,村民仍根據當時城門方位,習稱官橋圍周圍的田地為“東門田”、“南門田”、“西門田”、“北門田”。據調查,官橋圍至今尚遺留義軍當年挖的護城河,河恰好環繞官橋圍一周,全長600米 , 河面寬5--8米,河床深1.5米。河堤兩岸種有雜樹翠竹,河中的水與村前溪水相通。
翟火姑領導的農民起義前後達十二年之久,是清代惠州地區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影響最廣的農民起義。當時起義軍以官橋、沙澳一帶為根據地,向惠州府挺進,攻縣城, 殺官吏, 破反動民團各鄉農民踴躍回響,“裹紅巾,袒而搏戰者,連村千百為群。”(《惠州府志》)隊伍很快發展至數萬人。起義軍先後攻占了海豐、河源、博羅等縣城,並攻克九龍司城寨,同香港英國當局隔海對峙。時惠州府屬的廣大農村,大部分為義軍所占。惠州府城、歸善和龍川縣城雖久攻不下,但也僅成了幾個孤立的據點。清朝統治當局坐困孤城, 號令不出城外。1855年5月,清提督昆壽率兵瘋狂反撲,起義軍轉戰粵東。1856年1月,義軍自和平攻入江西定南廳。1857年3月,翟火姑陣亡於江西信豐,所部加入太平軍石達開部。參加太平軍後, 這支義軍用花色旗幟作軍旗,仍保持自己的組織系統,被稱為“粵東花旗”。1864年7月,天京陷落後,花旗軍隨太平軍餘部轉戰粵東之興寧、平遠、龍川、長樂(今五華)各縣。1865年6月,義軍被叛徒利王朱興隆出賣,在嘉應州(今梅州)龍虎圩投降清軍而遭瓦解。
註:天地會:清代民間秘密結社之一。因“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故名。又稱“三點會”“三合會”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相傳1674年在福建莆田創立,後逐步擴大到長江流域各省及兩廣地區。會員成分有農民、手工業工人、城鄉勞動者和遊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