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紅稗

習水紅稗

習水紅稗,貴州省習水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習水紅稗原料顆粒細小、飽滿,大小均勻,顏色呈棕紅色至深紅色,去殼後的紅稗粉呈灰白色,具有紅稗特有的香氣及滋味。

2016年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習水紅稗”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習水紅稗
  • 外文名:Xishui hongbai
  • 產地名稱:貴州省習水縣
  • 品質特點:顆粒細小、飽滿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16年第9號公告
  • 實施時間:2016年2月1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習水紅稗原料顆粒細小、飽滿,大小均勻,顏色呈棕紅色至深紅色,去殼後的紅稗粉呈灰白色,具有紅稗特有的香氣及滋味。
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總胺基酸,%≥
4.5
維生素B1,毫克/100克≥
0.45
蛋白質,%≥
4.6
習水紅稗習水紅稗

產地環境

習水紅稗產值貴州省習水縣,習水縣地處大婁山山系西北坡與四川盆地南緣的過渡地帶,境內屬中山峽谷地貌,地勢東高西低,最高處海拔1871.9米,最低處海拔275米。習水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伏旱;秋季,溫度下降快,多綿雨;冬季,多低溫陰雨;春季,氣溫回升不穩定,多夜雨;多陰雨、少日照、濕度大;局地小氣候明顯;氣候的垂直差異十分顯著,適宜種植紅稗。
習水縣環境習水縣環境

歷史淵源

明朝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平息播州之亂前遵義習水已有種植;
清朝道光年間(1821—1850年),有雞爪稗、水稗、爛草米等品種,並有秈、糯之分,在農曆三月種,八月收,黍子農曆三月種,九月收;
乾隆期間,命貴州年進紅稗,以為永制;
民國時期,只種稗類而不種黍子。稗類有糯紅稗和秈紅稗兩個農家品種;
1995年,《習水縣誌》載:“縣內主要有小米、大麥、燕麥、豌豆、胡豆、綠豆、巴山豆、北京豆、芸豆、蕎子、五穀子、紅稗等”。
習水紅稗習水紅稗

生產情況

2018年,習水示範種植習水紅稗5000畝,輻射帶動村民種植1萬畝,共有2613種植戶。
習水紅稗習水紅稗

產品榮譽

2016年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習水紅稗”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習水紅稗習水紅稗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習水紅稗產地範圍為貴州省習水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種源
莎草薹科草屬植物漿果薹草(Carex baccans Nees)
立地條件
產地範圍內海拔800米至1600米,土壤類型主要為山地黃棕壤、黃壤紫色土、沙質壤土。土壤pH值5.0至7.0,土壤有機質含量≥1%,土層厚度≥0.6米。
種植技術
育苗:農曆3月下旬至4月上旬育苗。用草木灰拌豬牛糞撒在土面上,然後將種子撒下,再以木棒撥蓋3至4厘米薄土。育苗時間(苗齡)≥40天。
播種:農曆4月下旬至5月中旬。栽植密度以株行距均以3至4厘米為宜。
施肥:每公頃施農家肥≥15000千克。
收穫: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收割變黃的紅稗粒,紅稗粒分三次依次變黃,每隔5天可收割一次,15天左右收割完畢。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加工工藝及操作要點
紅稗粒加工流程:
紅稗谷→第一次晾曬→脫粒→第二次晾曬→脫殼→紅稗粒。
工藝要點:
第二次晾曬:水份≤13%。
紅稗粉加工流程
紅稗→去殼除雜→烤焙→磨粉→過篩→包裝。
工藝要點:
烤焙:90至120分,溫度控制在140至147℃。
過篩:細度達80至120目。
質量特色
感官特色:
習水紅稗原料顆粒細小、飽滿,大小均勻,顏色呈棕紅色至深紅色, 去殼後的紅稗粉呈灰白色,具有紅稗特有的香氣及滋味。

專用標誌使用

習水紅稗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貴州省習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習水紅稗的檢測機構由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