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漪

翁文漪

翁文漪,男,漢族,出生於1907.3,浙江寧波人,去世於1978.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翁文漪
  • 出生地:浙江寧波
  • 出生日期:1907.3
  • 逝世日期:1978.6
個人簡介,作品,

個人簡介

翁文漪(1907.3~1978.6),出生於浙江寧波湖裡青石橋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自幼受親職教育的薰陶,深懷科學救國的理想。民國13年(1924年)在寧波四明中學畢業後,進上海滬江大學攻讀化學。民國17年畢業,經校方推薦,進劉鴻生創辦的蘇州鴻生火柴廠任試驗室主任,時年21歲。民國19年升任上海大中華火柴公司總工程師、技術室主任。此後20餘年間,協助劉氏家族在國內設立多家火柴工廠,改變了“洋火”左右中國市場的局面。抗日戰爭期間,火柴的主要原料氯酸鉀一度進口中斷,翁受命試製該原料成功,克服了生產危機。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翁文漪時兼香港大中國火柴廠廠長,毅然決定留滬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效力。建國初期,他繼續在私營大中華火柴公司主持技術工作。1950年6月,以專家身份應邀參加輕工業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火柴專業會議,並被委任為國家科委輕工業組成員。1955年春,參與地方工業部制訂關於火柴生產技術的部頒標準工作,為中國火柴工業的規範化生產作出貢獻。

作品

1956~1957年,翁文漪致力於特種火柴的研製。在他主持下,先後製成的有供海上和野外工作以及登山運動使用、能在12級大風中擦燃的抗風火柴,供火車、海輪在緊急遇險情況下使用、能燃燒5分鐘的信號火柴和遇水能自燃半小時以上的信號火焰,以及能在水下燃燒或作焊接用的焊接火柴等等,填補了國內空白。
1956年公私合營後,翁被任命為上海市輕工業研究所塑膠試驗室主任。還先後擔任上海市火柴塑膠工業公司、火柴塑膠毛刷工業公司、制筆塑膠工業公司、皮革塑膠公司的塑膠試驗室主任和總工程師。當時中國的塑膠加工工業尚處於萌芽狀態,他把主要精力轉向塑膠製品的開拓。1957年,上海市輕工業局下達了試製聚氯乙烯人造革的任務。在原料、配方、工藝規程等完全缺乏的情況下,翁文漪和少數技術人員藉助有關的零星資料進行反覆試驗、摸索,初步形成了配方標準和試製方案。此後,經過不斷改進,深入新建的上海塑膠製品一廠(原上海漆布裝訂生產合作社),了解漆布的生產過程和設備,仿照生產漆布採用的直接塗布工藝原理,製成中國最先生產人造革的“土木機”。1958年4月,上海塑膠製品一廠用這台設備進行人造革的小批量生產。這時,翁文漪還和該廠技術人員共同研製成功適合邊遠地區和軍事部門使用的定向銀幕(又稱微珠銀幕),並開發了一系列品種,有用於特技攝影、投影電視和電化教育的透視幕,反射亮度高於傳統布幕和供白天放映電影的白晝銀幕等。
1958年,根據翁的建議,上海塑膠製品一廠從聯邦德國貝斯多夫公司引進國際上比較先進的四輥壓延機。安裝、試車、維修過程中有相當複雜的技術問題,翁文漪以深厚的學術根底和科學求實的精神,敢於承擔風險,組織技術人員和工人堅韌不拔地攻克難關,取得成功。
根據1959年6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關於要求上海試製第二十六屆世界桌球錦標賽用球的指示,在上海市輕工業局局長直接領導下,翁文漪全力投入了研製工作。他和上海桌球廠的有關人員,不僅提出了桌球各項物理性能的檢測標準,還設計製造出用以檢測桌球偏心、硬度的專用儀器,解決了球的重心落點、對稱度和硬度等問題;還和該廠私方廠長蔡有青等研究高檔桌球材料的性能和配方,進一步改善球體的色澤和彈力。製成的樣球經送國家體委和上海市體委組織運動員試打,被認為性能優良。當時正值慶祝建國10周年和中國桌球運動健兒容國團獲第二十五屆世界桌球錦標賽冠軍,遂將此球定名為“紅雙喜”。1960年被國際桌球聯合會批准為國際比賽用球,並被國家科委授予工業新產品二等獎。此後,在眾多國家生產並被認可的國際比賽用球中,中國“紅雙喜”的質量一直名列前茅。翁首創的偏心儀及其檢測原理和標準也於1983年被“國際乒聯”作為國際標準加以推廣套用。
50年代後期,翁文漪致力於中國泡沫塑膠材料的研製工作。在他的組織指導下,研製成功了聚氯乙烯軟、硬兩種泡沫塑膠,取代木棉、軟木用於水上救生器材。1958年,為了簡化救生器材浮體材料的製作工藝,又指導上海塑膠製品六廠的科技人員用戊烷浸漬法於1960年製成可發性聚苯乙烯塑膠。1964年,為了進一步完善可發性聚苯乙烯塑膠的製造工藝,他指導、幫助以上海市輕工業研究所工程師周似春為主的科研小組和上海塑膠製品六廠、七廠的科研人員,採用後處理加發泡劑的方法,將“兩步法”改為“一步法”工藝,研製出可用於緩衝包裝和隔熱保溫的閉孔結構的軟質泡沫塑膠——聚苯乙烯珠粒,為中國工業產品包裝提供了新材料。
50年代末,用途廣泛的聚氨酯泡沫塑膠材料在中國尚屬空白。翁文漪經過研究有關資料並向上級領導作了匯報、建議後,被輕工業部列為重點科研項目,委派他會同上海塑膠製品六廠技術人員進行研製。在克服種種困難後,於1962年試製成功。1963~1964年,他領導的試製小組還先後試製成功屬於填補國內空白的塑膠原料聚醚多元醇和聚醚型輕質泡沫塑膠。
翁文漪在大量科學實踐之餘,勤於筆耕,編著、校閱和翻譯了許多專著,行業中有較大影響的有:1955年5月編寫出版的《火柴用膠的檢驗方法》;1964年為上海科技編譯館主編《聚酯泡沫塑膠》譯叢和《發泡對粘彈性的變化》等多篇譯文。
翁文漪於1956年被上海市第一輕工業局評為先進工作者。同年,作為特邀代表參加第一次全國輕工業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1963年參加國務院召開的科技人員國慶招待會期間,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文化大革命”期間,翁文漪被以“莫須有”的罪名監禁達8年之久。1976年刑滿釋放。1978年5月得到平反,恢復名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