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以煊

翁以煊

翁以煊:美籍華人,1999年駕“信天翁”號帆船,完成歷時三年半環球壯舉,途經三大洋、四大洲,成功穿越“五大角”,訪問26個國家,行程30000 多海里,成為創造華人環球航海新記錄的第一人。五年後的八月八日,他又從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太倉駕“鳳凰號”揚帆起航,單桅帆船挑戰鄭和下西洋航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翁以煊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59年6月15日
  • 職業:航海家
  • 畢業院校: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美國圖庫大學
人物經歷,環球日程,人物故事,評價,

人物經歷

1959年6月15日 生於北京。
- 1978年 考入哈爾濱科技大學計算機系
翁以煊翁以煊
- 1980年 赴美留學。
- 1985年 美國德州圖庫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計算機科學系畢業。
- 1986-1991 在波士頓地區從事計算機軟體的開發工作
- 1991-1998 在加利福尼亞州從事計算機軟體的開發工作
- 1998-2004 環球航海
- 2004年 與鳳凰衛視合作,參與<<鳳凰號下西洋>>的電視製作

環球日程

- 1998年12月14日 駕“信天翁”離開美國加州的舊金山。
- 1999年12月31日到紐西蘭的奧克蘭慶祝2000年千禧。
- 2000年2月17日離惠靈頓再征合恩角
- 2000年4月1日 過合恩角後進智利的威廉港
- 2002年3月19日 經90節颶風襲擊後,過第五大角,進紐西蘭的斯悌沃爾特島。- 2002年4月9日回到首都惠靈頓,二年一月二十三天環繞地球。此時離舊金山三年四月二十六天.
翁以煊翁以煊
- 2004年5月抵 香港
翁以煊覺得航行在海上,就好像久違自然的心回到故鄉。他說,"揚帆遠航能給人難以比擬的快樂。當你置身變幻無常的大海波濤中,會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工偉力,當你戰勝一次次風險時,能體會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沒有創造不了的奇蹟;當你被浩無邊際的藍天和海洋擁抱時,才會體驗到什麼叫真正的天人合一;當你身邊盤旋著成群的信天翁時,才真正明白,什麼是寵辱皆忘。"

人物故事

人與大海的接觸
在航海家的眼裡,穿越南大洋的五大角,即智利的合恩角、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島、澳大利亞的盧因角和塔斯馬尼亞西南角以及紐西蘭的斯圖爾特島西南角,類似於登山家攀登珠峰,是一種能力的證明。1998年12月14日,翁以煊駕駛著“信天翁”號帆船,告別了美國舊金山金門橋,開始踏上了征途。
“懂得欣賞過程,並懂得通過怎樣的過程達到自己嚮往已久的結果,這才是航海者的真諦,人生也大抵如此。”翁以煊說。如果說獨自駕單桅帆船走完南大洋的五大角是冒險的話,那么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或許放棄一份國外優裕的工作而選擇去航海,才更是人生的冒險。 “那是真的冒險。”翁以煊說。把自己買房子的錢拿來買船,把自己的錢拿來航海、修船,就等於“坐吃山空”。即使如此,當有人要贊助他三年時間的獨自航海時,翁以煊拒絕了,因為“我要我自己的生活”。“當你置身於變幻無常的大海波濤中,你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功偉力;當你戰勝了一次又一次風險時,你才能體會到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沒有創造不了的奇蹟;當你被一望無際的藍天和大海所擁抱時,你才能體驗到什麼叫真正的天人合一;當你的身邊盤旋著成群的信天翁時,你才真正地明白什麼叫寵辱皆忘。”翁以煊說。最長的一次,翁以煊在海上呆了整整56個晝夜。他說他很喜歡在海上的感覺。每次出發前,他會按照每月20公斤的標準帶足米、面,同時也會準備大量的乾肉、香腸等食物,並且在水箱裡儲備足夠的淡水。翁以煊的船上有個小廚房,他總是喜歡自己煮飯,覺得這是一種特別的享受。有時船靠岸的時候,還親自下廚煮中餐給外國朋友吃。
翁以煊翁以煊
航海者的真諦
在世界各地航行,能遇到像電影中的傳奇故事,也遭遇過常人難以想像的危險。一次午夜,時速每小時90海里的颶風猛烈襲來,雨密集地砸在甲板上,漆黑的海上除了噼啪作響的雨什麼都看不見,翁以煊用盡全身力氣與狂風搏鬥,一個多小時才把船上所有的帆降下來,然後冒著刺骨的寒風和被捲入驚濤駭浪的危險,親自到艙外掌舵,浪越來越大,他的靴子裡灌滿了冰涼的海水,又一點點把涼水焐暖。從黑夜一直熬到天明。直到下午,風漸漸小了,自動駕駛儀可以安全運轉後,翁以煊才回到艙里,躺倒昏睡了過去。“可是黃昏時醒來,爬出船艙,太美了,斯圖爾特島的西南角在夕陽里莊嚴地顯現,一對彩虹把空曠的天空撐了起來,一隻信天翁在空中自由地飛來飛去”。
據翁以煊說,在環球航行就要結束時,自己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船的桅桿斷了,身上只剩幾十塊錢。在南沙群島附近碰見海盜,他們看見他窮兮兮的樣子都沒有使勁追。他的經濟來源全靠自己,幸而祖傳的畫有幾張,經濟緊張的時候就賣點救急。“其實,航海也花不了多少錢的。”他總是這樣來回應有些因為經濟原因而望洋興嘆的人。或許,對於這些人來說,捨棄現有的生活是最大的困難。
如今就在這看不到海的北京,在一個四合院裡,他成立了自己的遊艇俱樂部。翁以煊說自己現在最大的夢想是在中國建一個航海中心,讓更多的人喜歡帆船、喜歡航海,親身感受大海的魅力。“如果這些事兒我辦不了,我仍會去航海,因為那是我最喜歡的。
像一把刀子
"美國南加州,就在大海的邊上,非常漂亮的海,那時我就有一種嚮往,想知道大海的深處有什麼東西。大海有很多的島嶼,有很多的國家和地方,只有通過船才可以到那裡。"45歲的翁以煊,一米七幾的個頭,黑黑的膚色,濃眉大眼。24年前他從中國大陸赴美留學。13年前(1991年)在美國加州買了一艘船,從此開始了他的海上人生。
1998年12月14日,翁以煊駕駛單桅帆船"信天翁號"從舊金山金門橋起航,以3年4個月零26天成功環繞世界。途經26個國家及地區,航程兩萬一千海里,經過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四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非洲),及五大角(合恩角、好望角、魯汶角、塔斯梅尼亞西南角、斯悌沃爾特西南角)。
翁以煊,1959年出生於北京,1978年考入哈爾濱(圖庫)科技大學電腦系。1980年在美籍伯父的贊助下去了美國。1985年畢業於美國德州(圖庫)大學電腦科學系。1998年環球航海前先後在波士頓和加州從事了13年的電腦軟體開發。
"21歲時,在美國,我是一個外國人,一個需要努力的人。那時要為生存而奔波。大學畢業時我入了美國籍,為了生活,我依然是一個需要努力的人。30歲時我在美國算是中產階層了,安穩了,要有也都有了之後,我卻時常感到一種茫然。就在這段時間,那是1991年我接觸到航海。" 翁以煊說,不管心情多苦悶,一出了大海,所有煩惱都忘記了。沒過多久,翁以煊便花了10萬美元購入了這艘長12米、寬4米的二手單桅帆船,配上了自己的姓,叫"信天翁"。
翁以煊說,信天翁是南太平洋上常見的一種候鳥。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之上,在紅霞、落日之下,在天和水之間,信天翁的身影是那樣的迷人。那是生命與自然的對話。這種對話有一種打動人心的美。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翁以煊說,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就很想知道,一個人在自然裡頭,能不能像一隻自由自在的鳥兒,完全憑藉自己和自然提供的東西,到底能夠生存多久,到底生活能力有多豐富?
翁以煊突然覺得有種東西是他應該去追求的。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的心裡逐漸清晰定影:"隨著2000年千禧年的臨近,很多人都在計畫實現一些人生的重要目標。為了滿足自己和在40歲前不至於一事無成,我想展開一次個人的長途旅程,於是有了駕帆環遊世界的規劃。"
翁以煊為了這次的環球之旅認真地準備了6年。先是去學習潛水,然後買船。"我準備得確實很精密,我買了第一條船,完全是拿來學習,後來我有了錢了,又買了第二條船,好好裝備了一遍,我又住在這個船上,有了兩年的時間,把這個船完全了解,最後精心策劃了一條航海的路線,從易到難,因為我還是沒有什麼經驗,先沿著海邊走,過小洋,過大洋,。航海是很綜合的東西,要很多的知識的準備,還有身體上的準備,船的準備、物質上的準備……"
"信天翁"是一艘相當高級的舊帆船,有可折式船底鰭,吃水1.5米深。可在淺岸行駛,放開後又能遠航。翁以煊很是喜歡。
1998年12月14日,翁以煊駕駛著信天翁,離開舊金山開始了他的全球航海之旅。1999年元旦,他到達墨西哥海。2000年元旦,他到達紐西蘭。
翁以煊至今記得千禧年到來的那個時刻:紐西蘭港口靜極了,人們似乎都熟睡了。突然,天空升起一團煙花,接著,港口沸騰了,城市沸騰了,大家都在慶祝新一輪千年的到來。就在那一霎,翁以煊流淚了。他是為自己流淚,2000年他已滿40歲了,他終於實現了自己願望……
他說,"當風起來的時候,我的船就像刀子在水上滑似的,又穩又快。"
大海,故鄉
很多人都這樣問過翁以煊,你是如何愛上航海的?跟你個人的性格、經歷、思想有什麼樣的關係?你一個人駕駛帆船進行過環球航行,你是不是一個非常喜歡冒險的人?
翁以煊的回答樸實而真誠:我是在一個動盪的年代裡長大的,然後到美國求學,變化很大,我早期的人生決定了我後來喜歡挑戰、冒險。航海雖然很艱苦,但是也很享受,享受的是你回到自然中去,你得到的是最純淨的空氣,最甜美的水,和最樸實友善的人,為了這些東西,放棄一點點物質上的享受是絕對值得的。
翁以煊的環球之旅到過南太平洋上的湯加王國以及法屬玻里尼西亞島。翁以煊說在湯加王國潛水特別有意思,水特別清澈,水底下看得很遠,水底下的珊瑚都是活的,像花一樣,很大的花,你用手去摸它,很有質感,很軟,是活的,這就是生命。法屬玻里尼西亞島也是一個遠離其他文明的地方。這個地方得天獨厚,天氣非常好,不冷不熱,物產又很豐富,水果都可以爛在地上,老百姓吃不了這么多,海裡面有魚,這地方的人能歌善舞,非常愉快,長得胖胖的,特別是在島上,外面有人來,他們很熱情,用很多東西來招待客人,沒有什麼私心,有點像桃花源,像原始的共產主義社會。
隻身航海有浪漫情節,更有艱難險境。翁以煊說最艱險的是西方航海家稱為海上"墳地"的智利合恩角。那裡風暴異常,海水極冷。每年都有船隻在這裡沉沒,無數人葬身魚腹。巴拿馬運河開鑿和麥哲倫海峽暢通後,如今除了探險船外已沒有其他船願意涉險路過合恩角。翁以煊了解到,合恩角每年有幾天時間刮的是順風,風暴較弱。進入合恩角後,他採取了以柔克剛的策略:當風暴起時,收起風帆,任小船飄蕩;一旦風暴平息,加大馬力航行。有一回,他遇到了可怕的浪滾浪,大浪像一張張地毯那樣向小船撲來,小船像一片樹葉一樣一次次被掀翻。儘管穿著防水服,但他幾乎被刺骨的海水凍成冰塊。
到合恩角的前一天,風暴突然停了下來。天亮時,翁以煊抬頭遠望,巴塔格尼亞群山橫亘在眼前,大海像湖水一樣平靜,老遠海豚向我游過來,就跟鯉魚跳龍門一樣,圍著我的船,像護航一樣,把我送到貝格爾海峽,有很多的鳥,有很多雄偉的山,上面有冰和雪,非常漂亮。那裡是與南極只差600多海里的水域,可翁以煊已連續在海上航行了46天。他回憶說,"看著歡快的海豚,我有一種神聖的成就感。這是我一生中最偉大、最輝煌的時刻"。
翁以煊覺得航行在海上,就好像久違自然的心回到故鄉。他說,"揚帆遠航能給人難以比擬的快樂。當你置身變幻無常的大海波濤中,會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工偉力,當你戰勝一次次風險時,能體會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沒有創造不了的奇蹟;當你被浩無邊際的藍天和海洋擁抱時,才會體驗到什麼叫真正的天人合一;當你身邊盤旋著成群的信天翁時,才真正明白,什麼是寵辱皆忘。"
航海是艱苦也是很危險的事,但航海讓翁以煊享受到了一種貼近自然,回歸自然的愉悅,享受到了一種最真實的生活。
想要有個家
有人說,把房子建在海上,就注定一生漂泊。現在對翁以煊而言,他的船就像他的房子,而這些年來他也差不多都住在了海上。
翁以煊笑稱他的"信天翁" 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有床,有起居室,而且站起來不用低頭,過去我有一個日本朋友,我跟他開玩笑,我說這個船比你們東京的公寓怎么樣,我的船可能比他的空間還大。"
而這次為了鳳凰的西洋之旅,翁以煊在香港對"信天翁" 號進行了大幅度的維修和翻新,並根據方便電視攝製的需要更新配備和全新裝修。內外變身後的"信天翁" 號也更名為"鳳凰" 號,比以前要豪華先進多了。
還是用房子來比擬的話,翁以煊形容現在的"鳳凰" 號船艙是一個V字型的"兩室一廳的房",最後一個艙是雙人床,船的中間是一廳,所謂一廳是兩張長椅子,一邊可以睡一個人,另一邊可以睡兩個人。有一個廚房、一個冰櫃,而且有洗手間,可以淋浴,在啟動機器的時候可以把水弄熱。
翁以煊說以前最孤獨的是,經過很多努力,到了一個很美麗的地方,突然心靜下來了,美麗的自然,美麗的幻想都在眼前,這時候沒有人跟我共享,會感覺到非常的孤獨。現在可以和全球的華人一起分享航海的樂趣,這是一個很新鮮的經驗,也很值得期待。
關於"鳳凰號"下西洋回來後的打算,翁以煊沉吟了片刻,說其實一個人在海上久了,最想念的就是家。我北京家中的父母都已經很老了。他們都不希望看到我這么多年還是一個人。
人生如海,就有潮起潮落。每一個人都會老去,如果能夠成家有孩子,生命就可以得到延續。
流浪的人兒終歸是想要有個家。
"當風起來的時候,我的船就像刀子在水上滑似的,又穩又快。" 也許多年以後,希望翁以煊能將這個故事對著他的孩子講。

評價

翁以煊,美籍華人,生在北京,長在北京,留學美國,並在美國矽谷有著一份優厚工作的IT男人,卻在年近不惑之年放棄了讓人羨慕的工作,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帆船運動中。他隻身駕駛單桅帆船開始環球航海之旅,至今已走過了三大洋、四大洲,行程三萬多海里,也是單人環球航海穿越南大洋的五大角的第一位華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