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老化

群體老化

中國45至54歲人群中約有54%已把自己看成是“老人”。這種國民心態的“老齡化”將成為我們在現實中步入老齡化社會之後需要面對的另一個社會心理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群體老化
  • 人群:中國45至54歲人群
  • 隸屬:社會心理問題
  • 性質:老齡化
群體老化,中年群體過早“服老”,早衰現象,引起“老人心理”原因,工作與生活雙重重壓,社會環境導致的“被老化”,改善問題,

群體老化

近日,英國最大的醫療保健服務商保柏(BUPA)公司的健康調查小組發布了一份國際健康醫療研究報告,據該份報告中顯示,中國45至54歲人群中約有54%已把自己看成是“老人”。這種國民心態的“老齡化”將成為我們在現實中步入老齡化社會之後需要面對的另一個社會心理問題。
群體老化

中年群體過早“服老”

中國45至54歲人群中約有54%已把自己看成是老人;超過四分之一(28%)想到自己變老時會心情沮喪;26%對變老有恐懼感;30%對晚年生活表示擔憂;91%認為政府需提高對老年人的關懷。這是英國保柏健康小組近日發布的國際健康醫療研究報告提供的數據。
該機構對包括中國等12個國家的12262名公眾進行的線上調查顯示:72%的65歲以上的人不感覺自己老,67%仍感覺健康。而65%的中國被調查者認為自己在60歲前就已老了。儘管中國是世界上對晚年準備最充分的國家之一,但被調查的人中仍有60%擔心晚年生活,希望生活不能自理時能得到家人照顧。

早衰現象

近日,中國醫師協會等機構發布了《中國城市人群健康白皮書》,該調查顯示,主流城市的白領亞健康比例達76%,處於過勞狀態的接近六成,35-50歲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齡”超齡趨勢明顯加快,平均超過“日曆年齡”10年左右。
群體老化

對壓力來源的調查結果顯示,買房、父母健康、婚姻和孩子教育成為白領四大壓力源。買房成為第一壓力的受調查者達46%。父母健康問題成為白領第二大壓力來源,達38%。
“其實,我們所說的衰老,是指身體機能和心理健康狀態的滑坡。”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教授說。調查也表明,導致白領“早衰”的原因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代謝異常,這與生活水平提高有密切關係。二是慢性疲勞、失眠、心理障礙等,這類疾病的形成除工作緊張等壓力因素外,長時間上網、應酬過多、作息無規律等都是重要因素。

引起“老人心理”原因

工作與生活雙重重壓


太累了!現在剛四十歲就想早點退休,現在不僅僅是私企,連機關事業單位也是壓力重重。
每天連軸轉,忙完工作忙家庭的生活已過了20多年。近兩年真有了一種心理疲憊的蒼涼感,激情已經慢慢被生活磨滅,沒有年輕時的活力和幹勁,覺得自己真的老了。
群體老化

工作太辛苦,生活壓力太大,每天考慮的事情不外乎養家餬口。心態保持年輕是需要適時放鬆和娛樂,像我們這樣成天為了生計奔波勞作,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心早就提前衰老了。

社會環境導致的“被老化”

我們沒把自己當老人,覺得自己在40歲左右正是人生成熟、年富力強的時候,可是單位硬是要把我們朝老人標準靠,有什麼辦法?
深層原因是45至54歲人群,已經遭遇晉升的天花板,就等退休了。
現在的用人單位都有條心照不宣的潛規則:一超過45歲的同志,特別是基層同志,革命身涯基本接近尾聲,就等著退休養老了。我們自己一開始也沒覺得自己老,可久而久之地“被老化”,也就沒什麼激情了。

改善問題

“一般來說,到了60歲以上才算是老人,現在45至54歲人群中竟有一半以上覺得自己老了,這不是個人問題,跟整個社會氛圍有關。”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社會學所副所長李寧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來自工作上的競爭、家庭負擔以及當今社會知識更新太快等諸多因素,導致這些人“身未老,心已老”。
在李寧寧看來,在工作上處在重要位置的人,會覺得自己仍年富力強,能做很多體現自己價值的事情。相反,那些在單位中“退居二線”的人,以及正處在社會邊緣的人,他們的才能得不到施展,就會有種失落感。
群體老化

其次,需要社會創造氛圍,為這些被邊緣化的他們提供機會,讓他們施展創造力,體現出他們的自身價值。李寧寧舉例說,“比如幫扶4050就業困難人員,為他們找份工作,既能解決一家老小的生活問題,又能讓他們感覺自己還有用。經常聽到上了年紀的人感嘆‘人老了,不中用了’,如果讓他們覺得自己還‘中用’,就不會有老了的感覺。”
事實上“老齡化”心態以及“變老”的擔憂存在的範圍更加廣泛。30歲群體中背負著房貸、子女養育、父母贍養等等壓力的“年輕人”同樣生活在焦慮和疲憊的“前老齡”時期。國民心態的“老齡化”趨勢正在向更年輕的社會群體蔓延,在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今天,這一趨勢也成為又一個需要警惕的“社會心理問題”。
壓力、焦慮與安全感缺失透支著人們的幸福。緩解國民心態的老齡化將成為我們必須要迎接的挑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