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系列:美麗台灣

美麗中國系列:美麗台灣

台灣位列全世界最著名的風光島嶼之中,億萬年前與喜馬拉雅就已血脈相連;在中國的版圖上,它就像一條漂亮的領結將主人深情環繞。作為俯瞰太平洋的“大陽台”,它將都市律動與古典情韻完美結合。在這裡,有山之盟,海之誓,綠之源,島之美,城之色,民之風,古之韻,食之味……美麗台灣,既為讀者提供了台灣最基本的地理概況,又把台灣美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古蹟以及台灣獨有的民風民俗等一一體現,旨在為讀者提供一本既有科學普及作用又有人文歷史關懷的圖書,引導讀者在閱讀中感悟生活,增強自己的民族榮譽感,提升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基本介紹

  • 書名:美麗中國系列:美麗台灣
  • 作者:張妙弟 中國地理學會
  •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9412008
  • 外文名:Beautiful Taiwan
  • 出版社:藍天出版社
  • 頁數:221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美麗台灣:隨書附贈百度旅遊《台灣》最新版本旅遊攻略一本。站在時代最前沿解讀台灣
前所未有的高度,緊扣時代的脈搏,認識台灣這塊神奇的寶島,表現台灣的發展現狀,突顯台灣在祖國的特殊地位。
權威的專家視角,高端的科普知識
中國科學院院士擔綱顧問,地理專業權威專家組成編委會,展現最新地理學科研究成果,解讀台灣的神奇與奧秘。
15萬字精彩內容講述台灣之美
台灣,中國的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只講述台灣的自然地理狀況,還講述了和台灣相關的自然奇觀、人文勝跡、民俗風情,將將它們之中蘊含的自然與歷史之美娓娓道來。
300幅精美圖片描繪台灣之美
專業攝影師的傑作,獨特的視角,深厚的情感關注,展示台灣最迷人的美景和魅力,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文化積澱……在移步換影中呈現。
美麗中國系列:美麗台灣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張妙弟,男,漢族,中共黨員,上海浦東人氏,1944年12月生人。 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理學系,碩士學位。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北京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北京當代史研究會副會長,北京社科聯常務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曾任北京大學地理學系自然地理學教研室副主任,北京聯合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系系主任,北京聯合大學教務長、校長。北京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北京大學風景名勝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政協北京市委員會委員、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特邀委員。
主要研究領域: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北京文化與北京學。主持或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和省部級以上研究項目二十多項。曾獲國家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建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以及中科院、北京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各類獎勵多項。

圖書目錄

印象台灣
龍渡滄海,祖國寶島
東山中陵西平原
開發多滄桑
隔海同根,多元包容
亞洲四小龍之一
自然奇觀
寶島景色多妖嬈
阿里山
最美不過阿里山
日月潭
雙潭秋月陶人醉
玉山
積雲美景似仙境
清水斷崖
寶島的壯觀美景
太魯閣
台灣最幽美的峽谷
陽明山
陽明山上四季春
太平山
雲海日出高山湖
墾丁國家公園
台灣的夏威夷
野柳地質公園
奇特的海蝕風景
澎湖漁火
星光與燈火交織的夜晚
寶島的六大河流
人文勝跡
記憶中的慷慨歲月
國父紀念館
懷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
台北故宮博物院
中華國寶薈萃地
明延平郡王祠
鄭成功紀念館
赤崁樓
中華民族雄風的見證
安平古堡
400年風雨滄桑
紅毛城
侵略者留下的罪證
台南台北孔廟
久負盛名的孔廟
指南宮
台灣道教聖地
南鯤代王府
台灣王爺的總廟
恆春古鎮
台灣最完整的古城
筠園
月亮代表我的心
繁華都市
燈紅酒綠遊人醉
台北
帶著夢在冬季看雨
高雄
國際化工業旅遊都市
基隆
萬商雲集的雨港
新竹
花園城市
台中
寶島上的文化城
嘉義
山高水長風景美
台南
崛起中的城市
花蓮
枕山看大洋
離島之美
多樣的風情
金門島
海上仙洲
馬祖
閩江口外天上撒下的一串珍珠
澎湖
金色沙灘的澎湖灣
蘭嶼
中國四大名嶼之一
綠島
太平洋上的綠色明珠
小琉球
台灣唯一珊瑚礁島嶼
龜山島
龜山風景奇
少數民族
奇異的高山族風情
雅美族
甩髮舞與造船本領
阿美族
對位唱法與多姿的舞蹈
排灣族
刺繡與雕刻
布農族
打耳祭與成年大典
賽夏族
矮靈祭與佩鈴叮噹的舞蹈
泰雅族
奇特的刺青與祖靈祭
卑南族
“猴祭”與“狩獵祭”
多彩民俗
祈福與信奉
媽祖信奉
海峽兩岸的保護神
關聖帝祭拜
八百萬台灣人的信奉
城隍廟祭拜
傳統的神信奉
佛教在台灣
香火鼎盛,形式多樣
布袋戲
傀儡戲中的奇葩
平溪天燈
向上蒼祈福
歌仔戲
流傳百年的民間戲
鹽水蜂炮
夜空中的璀璨煙花
東港送王船
祭奠亡靈與祈福
台灣美食

序言

中國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陸地國土面積最廣大的國家之一。在這廣袤的版圖中,有巍峨的群山,雄壯的高原,遼闊的盆地,坦蕩的平原,奔騰的江河,晶瑩的湖泊,漫長的海岸線,星羅棋布的島嶼,同時還有寬廣的近海海域和大陸架。
我國的國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南至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縱跨緯度49度多。西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恰縣西邊的帕米爾高原,東到黑龍江省撫遠縣境內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東西相距5200千米,橫跨經度62度,東西兩端時差達4小時以上。當松花江上已是正午烈日當空的時候,帕米爾高原卻剛剛迎來黎明的曙光;當北國已是千里冰封的隆冬時節,南海諸島依然是鬱鬱蔥蔥的夏日。廣闊的國土使生活在其上的中華民族,時刻能感受到大尺度的空間變化和變化中的萬千景象。
我國的地貌格局錯綜複雜,西高東低的階梯分布是其巨觀大勢和主要特徵。有著“地球之巔”和“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以其巍峨的雄姿和莽莽的身軀橫亘在祖國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正是它構成了我國地貌的第一級階梯。自北而南橫臥其上的山脈有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喀喇崑崙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等。全世界海拔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全都坐落在青藏高原南緣的喜馬拉雅山和西緣的喀喇崑崙山兩大山脈之中。從青藏高原北緣和東緣起至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間,是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單元的鑲嵌分布區,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正是這些高原和盆地構成了我國地貌的第二級階梯。此外,在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一線以東,分布著遼闊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廣大的東南丘陵等,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這些平原和丘陵構成了我國地貌的第三級階梯。
廣袤的國土,獨特的地理位置,錯綜複雜的地質地貌條件,以及典型的季風氣候等,造就了我國複雜多樣的地理環境和異彩紛呈的自然景觀。由南向北,因太陽輻射和溫度的變化,分布著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和寒溫帶等緯度地理帶,自然景觀依次呈現出雨林、季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及針葉林等的變化。自東南而西北,受東亞季風和青藏高原的影響,降水分布呈現出十分強烈的規律性,形成濕潤、半濕潤、半乾旱和乾旱等經度地理帶,自然景觀也依次呈現出森林、草原、半荒漠和荒漠等變化。此外,在高山和高原地區,因海拔高度和所處地理基帶的不同,自然景觀還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
階梯式逐級下降的地勢,還決定著我國主要河流由西而東的基本走向。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生動地描繪了發源於青藏高原的黃河順階而下的奔騰氣勢。我國最長的河流長江,也發源於“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它穿越橫斷山脈奔流進入第二階梯後,又切穿了巫山山脈,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峽谷長江三峽,爾後像一條馴服的巨龍,緩緩地流過長江中下游平原,最後才注入蔚藍的東海。
雪峰皚皚,群山巍峨,高原雄壯,盆地遼闊,丘陵起伏,平原坦蕩,戈壁浩瀚,沙漠連綿,森林寂靜,草原蔥鬱,河川蜿蜒,峽谷幽深,湖泊晶瑩,海域蔚藍,景觀殊異,美不勝收。大自然的恩賜,讓中華民族擁有了如此多樣的大好河山。
在複雜多樣的地理環境中,我國舊石器時代的遠古祖先活躍在這個廣闊的舞台之上。目前,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近20處,包括直立人階段、早期智人階段和晚期智人階段的遺址。除青藏高原外,這些遺址幾乎遍布我國第二和第三階梯。
隨著新石器時代生產技術的進步,以秦嶺—淮河為界,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河中下游至遼河上游的廣大地區之間,“南稻北黍”的格局正在形成並漸趨定型,其他地區或處在向逐水草而居的粗放遊牧經濟過渡,或仍處在採集狩獵為主的漁獵經濟,因而,保留下來的文化類型和文化遺址也更多。
隨著中華民族的逐漸成型和5000年文明史的開創,我們祖先在中華大地之上揮灑著勤勞與智慧,真可謂“天人協和,窮極造化”。當時以炎黃部落聯盟為核心的華夏族,最早在黃河中游的汾、渭等支流地區形成。此後,華夏族不斷與周邊地域其他民族進行長期的交流與融合,最終形成了由數十個民族構成且活動地域仍存在差異的多民族共同體——中華民族。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創造了博大精深、延續5000年之久、閃耀著璀璨光芒的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並保存了不計其數、無與倫比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毫無疑問,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飽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作為世界大國和文明古國,中國擁有眾多的從世界級到國家級再到省市級的地質公園、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等自然景區,而且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擁有不計其數的和具有普遍價值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工具、器具、用品、用具、古建築、古遺址、古墓葬、古代工程、古代城池到哲學、宗教、文學和藝術等,歷歷可見者為數眾多,琳琅滿目。截至2014年6月25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世界遺產達47項,僅次於義大利居世界第二,其中,自然遺產10項,文化遺產33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而同期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則達38項,居世界第一。
山河壯麗、文化璀璨,當代中國的建設成則是“窮極造化”的現代表現,是新形勢下的繼承和發展。
“美麗中國”叢書,是中國地理學會組織數十名地理學家策劃並編撰的一套科普性地理旅遊類普及讀物。該叢書旨在通過通俗而優美的語言、流暢而精緻的筆觸和絢爛而精美的圖片,向讀者展示出本已存在於中華大地上的名山秀水、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創造的燦爛文化以及當代建設成就,增強我們做中國人的骨氣,提升我們做中國人的底氣。這是我們出版這一套叢書的基本出發點和全部工作的追求目標。
叢書共35冊,其中,第1冊是全國總冊,其餘34冊是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分冊。叢書內容包括區域印象、自然奇觀、人文勝跡、民俗風情、著名市鎮、現代建設成就、特色資源等。在叢書編撰過程中,我們力求踐行三個原則,一是充分體現讓讀者了解自然與歷史和敬畏自然與歷史的理念;二是儘量使內容能體現人與自然相契合的天人合一精神;三是儘量採用圖片詩意表達的意向表達模式,使讀者在文字閱讀和圖片欣賞中所形成的詩意達到高度統一。
但願“美麗中國”叢書能為讀者打開一扇認識中國美並不斷探索其真諦的大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