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坦克分隊救援行動

美軍坦克分隊救援行動

這是一篇刊登在美國陸軍《裝甲》雜誌2004年第6期的文章,作者是陸軍第1裝甲師第1旅第37裝甲團第2營C連(即“十字軍”連)的上尉連長約翰.C.摩爾。作者講述了率領一支由7輛主戰坦克組成的裝甲分隊深入薩德爾城,解救被馬赫迪軍所圍困部隊的成功戰例,並總結了由此得到的經驗和教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軍坦克分隊救援行動
  • 刊登:《裝甲》雜誌2004年第6期的文章
  • 遭到伏擊:2003年10月
  • 經驗教訓:馬赫迪軍戰鬥非常勇敢十分有耐心
介紹,救援作戰過程,沿途激戰,經驗教訓,

介紹

摘要 城區作戰已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作戰樣式,主戰坦克在城市作戰中的運用更被視為全新的研究領域。“十字軍”連的這次解救行動無疑為這一領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範例——雖然這次行動的成功有著許多的偶然性(如伊軍幾十發火箭彈竟然無一命中),但作為真實的戰例還是有研究價值的。2003年10月,美國第2裝甲騎兵團2中隊在薩德爾城遭到伏擊,部分士兵傷亡。“十字軍”連隨即被派遣到薩德爾城,由第5騎兵團2營(“槍騎兵”)指揮。至2004年4月,持續的作戰行動使“十字軍”連熟悉了薩德爾城的地形,而這被視為此次解救行動成功的關鍵因素。
美軍坦克分隊救援行動

救援作戰過程

2004年4月4日下午,在巴格達北部的薩德爾城,什葉派穆斯林民兵組織馬赫迪軍與美軍第1騎兵師第5騎兵團第2營的多支分隊展開了激戰。交戰中,該營“科曼奇”紅色排的20名士兵被圍困在薩德爾城中心偏北地區。約16點30分,“槍騎兵”部隊呼叫“十字軍”連,要求其3排(藍色排)迅速做好戰鬥準備,前往“德爾塔”路和“紫銅”路東北部,救援被圍困並已出現傷亡的“科曼奇”紅色排。“十字軍”藍色排裝備有4輛M1Al坦克,編號分別為藍色1~4號,被作為快速反應部隊使用。
藍色排行動
接到呼叫10分鐘後,藍色排離開作戰基地,沿“埃洛斯”路向東北方向、沿“佛羅里達”路向西北方向,最後沿“德爾塔”路向東北方向前進,以期最終抵達紅色排被圍困的地方。
在“德爾塔”路,藍色排一直行進到地方諮詢委員會(DAC)以北才與敵人交火。經過幾分鐘戰鬥,藍色排繼續沿“德爾塔”路向東北方向前進。到達“黃金”路口,藍色排遭到來自“德爾塔”路東建築物的幾枚火箭彈的襲擊,但沒有坦克被擊中。此時,來自路兩邊輕武器的火力十分密集。藍色排的4輛坦克用12.7毫米機槍、M240機槍、M4卡賓槍M9手槍與路兩邊的馬赫迪軍交戰,消滅了許多襲擊者,他們中的許多人身穿伊拉克警察制服。
“藍色1號”命令本排向北實施攻擊。過了“黃金”路後,該排仍然遭到火箭彈和輕武器的襲擊。在“黃金”路東北500米處,藍色排有3人受傷。在這種情況下,“藍色2號”決定離開“德爾塔”路,找一個地方對傷亡情況進行評估。在“黃金”路與“薩德爾”局之間,“藍色2號”離開了“德爾塔”路轉向東南方向,然盾繼續前進駛入“查理”路。藍色排其他成員跟隨“藍色2號”前進。“藍色1號”命令其他成員跟隨自己,回到“德爾塔”路繼續實施進攻。此時,藍色排接到“十字軍”5號通知,要求將傷員送到“埃洛斯”路與“紫銅”路交叉處的緊急傷員收集點。“藍色1號”坦克回到“德爾塔”路,但其他坦克繼續向緊急傷員收集點前進。“藍色1號”的裝填手報告,該排的其他坦克沒有跟上。於是,“藍色1號”迅速命令其他坦克在地區諮詢委員會集結,然後準備繼續實施進攻。藍色排的其他3輛坦克到達傷員收集點後,對傷員進行了處理及替換,並從“十字軍”白色排的裝甲“悍馬”補充了幾百發7.62毫米彈藥,隨後到達地區諮詢委員與“藍色1號”會合。
加強編隊開始行動
“藍色排”先期展開行動後,作為“十字軍”連連長的我剛從營指揮部返回位於烈士紀念碑的作戰基地,準備帶領另外3輛坦克加入藍色排的行動。這3輛坦克分別是“十字軍6G”以及從“十字軍”紅色排調過來的“紅色1號”和“紅色4號”。後續3輛坦克沿著與藍色排相同的路線抵達地區諮詢委員會與“藍色排”會合,使參與營救行動的坦克達到7輛。由於我所在的“十字軍6G”坦克上的2部電台都無法工作,所以我換乘“藍色1號”坦克指揮作戰行動——該坦克配備有2部電台,可分別接入營、連通信網。而“藍色1號”的裝填手則登上了我原來的“十字軍6G”坦克。
此時,“科曼奇”紅色排已被圍困了一個多小時,希望我們能立刻發動進攻。在聽完“藍色1號”的情況介紹後,我將全連編為重疊的戰鬥隊形,我位於隊伍左前方,“紅色1號”位於隊伍右前方。由於在傷員收集點還有第5騎兵團第2營的一些士兵及受損的“悍馬”車,我命令“藍色3號”脫離編隊留守在這裡,以確保他們的安全。此時,我呼叫指揮部,報告目前我們車輛、武器和彈藥的情況,並請求開始下一步行動。指揮部命令沿著“德爾塔”路向東北方向進攻,我們立刻按照指令展開行動。

沿途激戰

在地區諮詢委員會以北300米,遭到路兩側密集的輕武器火力襲擊,我們用12.7毫米機槍壓制敵人並繼續前進。到了“黃金”路以南二三百米處,我們遭到火箭彈襲擊,輕武器的子彈也準確打到坦克上。“紅色1號”用120毫米的高爆反坦克彈向前方500米、“德爾塔”路東南發射火箭彈的地方實施了打擊。
此時,“藍色1號”坦克的液壓伺服閥出了問題,坦克的主炮和並列機槍無法在行動中穩定瞄準射擊,只能以應急模式繼續行動。考慮到地形限制,為了在前面更好地實施指揮與控制,我沒有讓其他坦克代替“藍色1號”的左前方領隊位置。過了“黃金”路,敵人的火力更加密集,火箭彈的攻擊次數也更多了,慶幸的是沒有一發命中坦克。敵人的所有攻擊都很突然,而且絕大多數是平行於地面發起。只有一次,在東南方向的敵人企圖從上方對我坦克實施攻擊,但也沒有命中。敵人主要利用小巷、商店窗戶及單層建築的屋頂實施攻擊。他們十分頑強,很難被壓制。敵人大多都十分有耐心,一直等我們進入150米以內才開火射擊,火力打擊相當準確,但沒有對我們造成損傷。在這種情況下,當我們實施還擊時,他們幾乎沒有機會逃脫。在這一階段的戰鬥中,我們共發射了3發120毫米高爆反坦克炮彈。
美軍坦克分隊救援行動沿途激戰美軍坦克分隊救援行動沿途激戰
到達麥瑞迪市場地區和薩德爾警察局以北——有巨大阿薩德壁畫的巨大圓形交叉路口後,戰場態勢變了。這一地區有許多雜貨攤和商用櫃檯占據街道,迫使6輛坦克形成一路縱隊,“紅色1號”在前,我所在的“藍色1號”緊隨其後,然後依次為“藍色2號”、“紅色4號”、“藍色4號”和“十字軍6G”。一路上,“藍色1號”的艙蓋都打開著,我要求“紅色1號”也這樣,因為坦克的炮塔在這裡無法靈活轉動,縱隊側翼很容易受到攻擊。“藍色2號”的艙蓋也打開著,負責在隊伍左翼建立火力支撐點,確保連隊左翼的安全。向東北方向衝出市場時,我們遭到了輕武器猛烈的攻擊,但由於“藍色2號”的火力支撐,我們得以順利通過。出了市場後,我們又恢復了重疊的戰鬥隊形。
這時有確切訊息傳來:“科曼奇”紅色連正位於“德爾塔”路西北部的一些建築物之間。通過營指揮網,我告訴“科曼奇”紅色排的“紅色1號”,救援部隊即將到達,“紅色1號”也向我們介紹了最新情況,雙方就救援事宜進行了協商。“科曼奇”紅色排的“紅色1號”報告我們,他那裡有4名傷員,傷勢都不嚴重。此時“德爾塔”路的路況變得非常惡劣,馬赫迪軍在這裡設定了大量路障,包括空調、冰櫃等大型金屬物品,一些路障還在燃燒。我們不得不沿途設定多個火力支撐點,以保證“紅色1號”和我所在的“藍色1號”坦克快速通過。為了清除火箭彈對坦克縱隊側翼的威脅,在通過前,所有與“德爾塔”路垂直的路巷都被清理。
抵達目的地
在敵人的猛烈火力下,我們邊交戰邊向“科曼奇”紅色排所在位置前進。在麥瑞迪市場與敵人交戰時,已接近黃昏;到達“科曼奇”紅色排所在位置時,天色已很晚,只有依稀的光亮。從地區諮詢委員會到“科曼奇”紅色排所在位置只有4千米路程,我們前後卻行進了1個半小時。到達“科曼奇”紅色排所在位置後,我們用4輛坦克確保遠側安全、1輛確保中間地區安全、1輛確保後部安全。敵人從窗戶和屋頂對我們進行襲擊,密集的火力持續了幾分鐘。這時,我下了坦克,跑向“科曼奇”紅色排實施防禦的小巷。“科曼奇”紅色排有3輛“悍馬”車,其中1輛已被擊中起火。
評估了形勢後,我通知“科曼奇”紅色排的“紅色1號”清點人員和裝備,將傷員裝上我的“藍色1號”坦克。此時,我們與東北方向敵人的交戰依然在激烈地進行。當我下坦克與“科曼奇”紅色排進行協商時,“藍色1號”對防禦進行了重新部署,由“藍色4號”封鎖一條暴露的小巷。這條小巷穿過德爾塔路,正對著“科曼奇”紅色排防禦的小巷。在這裡,“藍色4號”消滅了許多向“科曼奇”紅色排和我開火的敵人,而前面4輛坦克的炮手至少消滅了15名接近至100米以內的敵軍土兵。當步兵排準備登上我們的坦克時,“藍色1號”和我正在用卡賓槍與南部二三十米遠的敵人交戰。此刻,“十字軍”連的又一輛坦克——“鐵拳6號”趕來支援,它為我們補充了即將消耗殆盡的7.62毫米和12.7毫米機槍彈。此時,我仍然呆在地面,查看是否傷員都已上了坦克。
縱隊撤離
這期間,敵人不斷從北部利用小汽車和卡車先後三次向我們發起進攻,由於天色已晚,他們希望通過關閉車燈,能對我們發起隱蔽而突然的攻擊,但由於路況很差,敵人的行動速度相當緩慢,因此很輕易就被瞄準、擊毀。由於一些民用車輛堵住了小巷,“科曼奇”紅色排不得不用“悍馬”推開這些車輛,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我們從制訂和下達命令、救助傷員、清理小巷直至開始撤離,共用了約30分鐘,此間交火一直非常激烈。在清點了所有友鄰部隊的人員和裝備後,我們開始沿“德爾塔”路向東北方向實施進攻,隨後轉向東南上了“白銀”路,準備將“科曼奇”紅色排護送至“戰鷹”軍營。
由於“白銀”路非常窄,我命令全連跟緊,成單路縱隊行進。“藍色1號”在最前面,後面跟著“藍色2號”、“紅色1號”和“紅色4號”,四輛坦克之後是“科曼奇”紅色排的兩輛“悍馬”,接著是“藍色4號”坦克、“科曼奇”紅色排被擊壞的“悍馬”、負責斷後的“十字軍6G”坦克和最後趕來增援我們分隊的“鐵拳6”坦克。“白銀”路上的交戰與“德爾塔”路上同樣激烈。在“白銀”路左邊,是一條運河,這裡通常容易遭到敵人的火力襲擊。在路右邊是一排房屋和商店,而激烈的交火通常發生在商店附近。
第37裝甲團第2營B連已經在“白銀”路與“埃洛斯”路的交叉處建立了防禦陣地。由於它正對著我們,因此,當我們靠近時,只能用並列機槍與敵人交戰。而與敵人交戰最有效的方式,還是透過在炮塔右側的車長艙口,用卡賓槍進行射擊。在前往“戰鷹”軍營的路上,前面5輛坦克和2輛“悍馬”一直採取這種方法與敵人交戰。由於最後一輛“悍馬”被擊壞,不得不由“十字軍6G”坦克推動其前進,在最後2千米的路程里,“十字軍6G”一邊與敵方交戰,一邊推著這輛“悍馬”以8千米/小時的速度向“戰鷹”軍營前進。在前面5輛坦克和2輛“悍馬”安全抵達目的地後,“藍色4號”返回,以確保第三輛“悍馬”和“十字軍6G”的安全,“鐵拳6號”則一直負責隊伍最後的安全。
下一個任務 所有車輛及人員到達“戰鷹”軍營後,我們卸下了“科曼奇”紅色排的傷員,然後補充了燃料和彈藥。同時,我們也得到了“白色1號”帶來的一些裝備,包括更多的夜視裝備和用來替換戰鬥中受損的一挺12.7毫米機槍。部隊補充燃料和彈藥時,我到戰術作戰中心找“槍騎兵6號”了解了情況。然後與“科曼奇”藍色排協商下一個任務,進入阿爾薩瓦爾警察局並確保其安全。由此開始高強度的薩德爾城警察局夜間防禦作戰。

經驗教訓

這次連進攻行動,從解救“科曼奇”紅色排到返回“戰鷹”軍營,共用了3個多小時。從原文來看,此次行動可能導致3名美軍土兵陣亡。約翰.C,摩爾上尉對這次進攻行動的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
火力偵察是非常有效的
馬赫迪軍戰鬥非常勇敢,而且十分有耐心,一般等我們進入武器的有效射程後才開火。然而,一旦交戰開始,馬赫迪軍卻顯得缺乏紀律性。他們很少能等到對我們的側翼實施攻擊,而是在我們的側前方開火,以便有時間撤退。敵人的位置使其很少能實施相互支援。當我們進行火力偵察時,敵人通常會停止開火,變換隱蔽陣位或者逃離。在麥瑞迪市場,我們使用主炮和機槍把敵人從櫃檯等隱蔽物後趕出來,當敵人脫離隱蔽位置沿小巷逃跑時,行進路線很容易判斷。前面的坦克把敵人從隱蔽物後驅趕出來後,第二輛坦克就可以封鎖敵人逃跑的路線,予以殺傷。
美軍坦克分隊救援行動美軍坦克分隊救援行動
缺乏步兵支援的坦克應打開艙蓋
當然,應考慮到伊拉克的有些地形可能會對此產生影響,但即使我們周圍是三、四層高的建築物,這也被證明是最有效的。當我們從炮塔的艙口用步槍和卡賓槍射擊時,並不會暴露裝填手和車長,因為,敵人的攻擊大多來自地面。我們消滅過一些屋頂的敵人,我方各種機槍的持續火力使敵人無法在建築物的二、三層對我們實施密集的攻擊。坦克車長和裝填手位置的卡賓槍火力給50米距離內位於屋頂敵人造成了大量傷亡。在麥瑞迪市場及此後的戰鬥中,敵人差不多都是從我們後面實施襲擊。他們射擊比較隨意,就像沒有瞄準一樣。我們的坦克裝填手和車長的肩以上部位都暴露在外,他們的射擊都十分精確,顯示出了良好訓練水平。由於離燈柱、售貨櫃檯和建築物非常近,坦克炮塔的轉動受到了限制。在這種情況下,保護坦克縱隊側翼的唯一方法就是透出坦克艙口作戰。來自地面的射擊一般不會威脅到坦克車長和裝填手。同時,在沒有步兵支援的情況下,車長或裝填手探出艙蓋之外,更有利於評估坦克可能面臨的危險,也能明確地區分敵人和非戰鬥人員,減少不必要的平民傷亡。
馬赫迪軍不能熟練使用火箭彈
敵人發射到我們坦克上的啞彈很多,而且許多射失的彈藥也是啞彈。曾有一發火箭彈打在了我坦克炮塔的邊緣,但並沒有爆炸。不知道是他們忘記解除保險還是彈藥質量有問題。有一次我看到敵人向我的坦克發射了3發火箭彈,開始看起來它們都會命中坦克的前部,但最終都射失了:一發從坦克下滑過,沒有爆炸,一發提前爆炸,第三發沿著坦克右側履帶滑過,沒有爆炸。
應摧毀路障和設定路障的敵人
在敵對的環境中,敵人會傾盡全力地設定和維護各種路障。此次交戰中,馬赫迪軍不斷地將輪胎和一些易燃物扔在路上,還從燃燒的障礙後齊射火箭彈。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立即摧毀設定的路障,並消滅設定和維護路障的敵人。
120毫米坦克主炮作用顯著
只要坦克動用120毫米主炮實施攻擊,敵人就會四散逃竄。由於城市地區的交戰通常是在很近的距離內進行,即使敵人沒有被直接擊中,炮彈產生的衝擊波也是致命的。這在伊拉克警察局連續的夜間防禦作戰中已被證明。與12.7毫米機槍相比,120毫米火炮發射高爆反坦克彈威力更大,而且產生的附帶損害相對較小。對於附帶損傷的評估,應主要著眼於降低平民的傷亡,而不是保護建築少受損害。高爆反坦克彈一旦命中,就能徹底消滅彈著點附近所有的敵人,其威力只波及1~2間房屋,而12.7毫米坦克機槍所發射的穿甲燃燒彈儘管對建築結構的破壞不如120毫米高爆反坦克彈,但穿透力太強,很可能穿過多層牆體後傷及無辜。
所有的坦克都需要2部電台
我們坦克每年行駛的平均里程均在4000千米以上。在伊拉克作戰期間,坦克行駛的里程是平時的8倍,需要維修的次數也多於平時。在這種情況下,指揮員可能會頻繁地更換坦克,這就要求所換乘的坦克能夠為指揮員提供必備的2套通信網路。而城市地區分散戰鬥的特點也要求各分隊之間能夠通過營指揮網協同作戰。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一輛坦克都應該裝備2部電台,1部接入與戰鬥行動密切相關的指揮網,1部負責內部協調。
空地協同十分重要
此次行動的成功也得益於“槍騎兵”良好的空地協同工作。當“科曼奇”紅色排被圍困、人員受傷、沒有足夠的交通工具撤離時,通過營指揮網傳輸過來的空中偵察情報,對於如何開展救援行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情報表明“科曼奇”紅色排面臨被消滅的危險,我們就不得不冒著更大的風險迅速突破敵人頑強的抵抗,對紅色排實施緊急救援。而實際上,空中偵察情報表明,儘管紅色排被圍困,但其防禦十分嚴密,沒有被消滅的危險。這樣我們的就可以採取更為慎重的行動。
通信網路的選擇應保持靈活
此次作戰的全過程都是基於連指揮網而非排指揮網實施的。這是因為,由於城市地區狹窄街道的限制以及建築物的分割,我們不得不頻繁地變換隊形,不可能以排為單位保持固定的攻擊序列,因此需.要在連通信網上快速、及時地進行通信聯絡。此外,當裝備有RPG火箭的敵人接近時,各坦克乘員要相互進行提醒。情急之下,沒有時間將信息從排通信網轉發到連通信網。在指揮所,連指揮員通過連指揮網與部隊聯絡,並得到統一的戰損報告,確定緊接著該與誰進行戰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