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時代

美術館時代是指近幾年全國範圍的美術館興建掀起了熱潮。民營美術館作為新鮮事物,所面對的生存與發展難題始終不能破解。在民營美術館的政策保障、屬性確認、資金管理、行銷策略、學術研究、國際對話、公共教育等問題依然困擾著美術館界的時候,成立“全國民營美術館聯盟”,共同面對這份事業的前途,具有切實的重要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術館時代
  • 對象:美術館
  • 屬性:新鮮事物
  • 對應:生存與發展
背景,困難,定位,意識,

背景

上世紀90年代,民營美術館作為新鮮事物,出現在中國大地上。近幾年,全國範圍的美術館興建掀起了熱潮。在一座座外觀足夠藝術的美術館建成之後,民營美術館面對的生存與發展難題始終不能破解。
2010年10月18日,文化部及北京市文化局相關領導,以及來自北京、上海、江蘇、四川等12個省市的近30家美術館館長及管理人員齊聚北京,商討民營美術館的經營之道,並決定成立“全國民營美術館聯盟”。
美術館時代
論壇一開始,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諸迪在肯定社會資源進入美術館事業的同時指出:“美術館事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既包括政府要去解決的,也有美術館行業系統和民營美術館自身要去面對的,促進民營美術館事業的長足發展,需要大家一起研究和努力。”
關於政府對民營美術館關注不足的問題,諸迪表示,目前政府正在制定針對美術館的扶持計畫,包括人才、展覽、學術研究以及對外交流和公共服務等諸多方面,“十二五”期間還將在機制完善和扶持力度上採取更多的措施。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結合公立美術館體系近年來的發展,建議民營美術館館長從中國社會發展的大局來看待自身的發展機遇,從國家關於文化建設的精神和政策中體察到新的方向。他認為美術館資源與社會需求之間的供求關係正在呈現出一種非常活躍的態勢,民營美術館可以用自己特有的活力和創造力與相關政策精神形成互動,促進自身的發展壯大。
文化部藝術司美術處處長安遠遠表示,政府在制定新的美術館條例的過程中,將充分考慮到民營美術館建設和發展的相關問題,而不久前出台的《全國重點美術館評估辦法》也會對民營美術館一視同仁。但她同時指出民營美術館良莠不齊的問題,各民營美術館只有加強自身規範,尋找好自己的特色定位,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發展空間。
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分析說,民營美術館應從自身建設抓起,形成影響力後,自然會引起政府更多的重視和社會上各種資源的支持。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關宇提到自己訪問英國的感受,私立機構經營的美術館在英國占絕大多數,許多大人和孩子在美術館裡參加活動的場面讓她深受感染。她認為在推動城市文化建設方面,中國民營美術館的作用將日益顯現。

困難

雖然各級政府對文化建設的投入逐步加大,但在許多館長的發言中,資金不足仍是最為迫切的問題,有館長套用一些大學校長的話說:館長的首要工作就是找錢。但是對於美術館這個“燒錢”的公益事業,是否錢才是根本,錢又該從哪裡來,顯然是本次論壇無法完全解決的問題。
當前以美術館面貌出現的很多機構,實際是畫廊、公司,本質上不具有美術館的公益性,經營作品是其最大收入來源。而一些轉型成非營利機構的美術館除了在管理歸屬上十分尷尬外,資金來源單一導致無力發展。除了許多企業對美術館事業了解不足外,目前政策規定企業贊助支持美術館無法得到相關稅費減免,而且還需要繳納稅款,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贊助美術館事業的積極性。而與此同時,民營美術館自身在資金使用、展覽操作等方面是否符合專業規範,也是讓人擔心的問題。
河北當代美術館館長冀少峰認為,當前有一個文化身份轉變的問題,對於許多贊助者和投資者來說,美術館是一個光環和文化身份的象徵,這樣也會讓民營美術館遇到公信力的問題。美術館的作品必須具有公共性,但有些作品最後進入了市場,這對民營美術館的信譽來說是最大的傷害。
張子康指出,美術館應該有一套資金制度保證其運營的穩定,其中包括企業贊助、衍生產品的經營、發展會員等,但這顯然不是所有民營美術館都能做到的。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館長沈其斌則呼籲民營美術館不能成為某一家企業的花瓶,應逐步建立起扶持美術館發展的基金會制度。

定位

美術館事業作為社會文化建設的一部分,牽涉內容十分複雜。除了最基本的資金保障問題外,由於中國各地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不一,美術館的學術標準與客群定位也不能一概而論。在國際間美術機構交流日益活躍的當下,中國的美術館必須尋求自己的學術話語權,美術館所要擔負的責任遠不是擺放幾件作品那么簡單。
各美術館館長分別從自身特色的角度交流了資金保障與學術建設的經驗。與會的不少美術館管理者表示,形成自己的學術高度,起到文化建設的實驗作用、前導作用是當代美術館建設的根本所在。以此作為基礎,美術館才可能實現影響力的提升和對資金支持的吸引。
上上國際美術館執行館長王中文介紹,上上面向的是以宋莊農民和當地藝術家為主的各類群體,因此對於學術的定義也會有所不同,他更看重的是普通民眾的參與。湖南譚國斌美術館負責人說,該館以推廣“藝術長沙”為宗旨,成立5年來吸引了許多當地大學生和普通民眾參觀,雖然不具有北京、上海等地當代藝術的學術前衛,但服務當地正是其立足根本。
上海當代藝術館館長龔明光、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館長夏季風等根據與國外藝術家交流合作的經驗分析,將美術館作為文化交流的橋樑,定位好自身學術視角,既是提升中國當代藝術話語權的過程,也是實現民營美術館自身建設水平與影響力提升的可行之路。
熱烈的討論中,“美術館時代”是與會者多次提到的一個詞,然而,“美術館時代”到底又是怎樣一個時代?“美術館時代”不是花錢蓋房那么簡單,但似乎又很難有人能夠清晰描述。在民營美術館的政策保障、屬性確認、資金管理、行銷策略、學術研究、國際對話、公共教育等問題依然困擾著美術館界的時候,與會者決定成立“全國民營美術館聯盟”,共同面對這份事業的前途,具有切實的重要性。

意識

在美術館這個行業打滾了這么多年,無論是客觀的現實和現實的可能性如何,也無論如何地心存高遠或心灰意冷,但是,總覺得做人做事最關鍵的還是要從實際出發來確立某種主體的意識和方向性的意識,有某種主體的意識和方向性的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時常地想到與美術館建設相關的四方面的“意識”:
一是美術館的自主意識
二是美術館的史學意識
三是美術館收藏的文化關懷意識
四是美術館的公眾意識
一,美術館的自主意識
一,美術館的自主意識
中國的美術館明顯地存在著很多先天不足和社會基礎薄弱的問題,尤其是在當下,在一個被稱為“信息”的時代,美術館既被時代推著走,也在時代中扮演它獨特的角色。美術館應該如何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所處的位置和應有的責任,應該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並演好這個角色,這也許是一個很急迫也很現實,需要深入思考的課題。
中國的美術館普遍地存在自主意識不足的問題,譬如,大的可以說:沒有自己的學術方向和定位;沒有自己的展覽品牌和學術品牌;沒有自己堅持的學術品格、路經和立場;沒有自己的公眾形象等等。而小的可以是:沒有自己主動接受和處理信息的方式;沒有轉化資源的能力;沒有自己基本的外部形象等。
資訊時代,人們對信息的接受方式從以前的相對單一,到現在的多渠道、多層面,立體、多維且迅速,人們一方面能夠從多元的方式中迅速地對多層面的信息作清理、比較、思考、判斷,使信息的接受和處理超越於固定化的意識形態和思維的定勢;而另一方面,人們對紛紜踏至,雜亂無章的信息表現出無可適從,一下子失去了選擇和判斷的依據。美術博物館作為對信息(包括文字、圖像、聲音等)進行接收、複製、處理、傳播、再造、儲存等的機構,首先,面臨的是如何作出選擇和判斷的問題,一般來說,美術館應該有自己的學術定位和運作方向,面對紛亂的信息和資源,它們提供了思考判斷新的內容和新的可能性,因此,使我們的選擇出現新的維度和新的難度。這樣,美術館必須有一種自主的意識,它既不能以一種定勢的思維來過濾可能獲得的信息,尤其是將對新信息的解讀納入于思維的定勢之中,簡單化地處理豐富多元的信息內涵;又要有自己的獨立立場和視角,用自己的方式包括策劃展覽、資料收集、作品收藏、公共教育、社會推廣等,對信息進行判斷,提出自己的問題,構造新的信息資源。再之,我們應該對信息的發生源以及信息套用的出發點有進一層的了解和追問,任何信息的構成都隱含著各自的出發點和目的性,我們應該從自己的立場和角度去揭示或共構其中的問題和意義。還有,美術館應該或可能在這樣的信息接收、處理和反饋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信息系統,有目的和系統地構造自己的信息資源,以生成自己的信息話語系統,產生由之而出現的影響力。這樣,我們就不會被動地去接或做展覽和學術活動,不會簡單地對待和處理展覽問題或學術問題,也就可能在眾多的信息資源和可能性中決斷出符合於自身學術到位和形象的選擇和方向,從而體現作為“這一個”美術館的自主性。
另外,我們所處的又是一個可能迴避思考和弱化想像力的圖像時代,我們樂於接受清晰無誤的圖像,簡單明了於圖像所具有的內涵和意義,並且用平面化的圖形來表達平面化的思想,圖像不僅能夠輕而易舉地占領和統治人們的視覺,使視覺在愉悅中安詳而疲倦,尤其是圖像以複製的方式迅速膨脹,熟視無睹更成為視覺退化和抗拒的必然結果;而且,當圖像成為一種潮流,以不可抗拒的趨勢侵占我們生活的一切,不斷地引導和干擾著我們的思考,我們好像活在一個被別人規定好的視覺世界裡,同時,我們也以我們的方式去規定別人的視覺。作為美術館,它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在使用圖像,製造圖像的機構,那么,它對這個社會、對這個時代,它負有什麼樣的責任和義務?美術館可以也應該用圖像來組織自己的表達定位和話語系統,讓圖像自身獨立思考和說話,那么,對於圖像的選擇、套用、組織、重構、排列方式等等,這將體現一個美術館的出發點和學術立場,而圖像因之產生的力量和思考的指向,將構成與社會互動的意義,建立學術自主性,對當代文化作自己的表達。
二,美術館的史學意識
二,美術館的史學意識
目前國內國際美術館,其基本功能大致一樣,都是圍繞收藏,研究,展覽陳列,教育服務等基本項目和功能來開展工作的。同時,每個美術館都會有自己的學術定位和形象定位,以此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並建立自己的形象和風格。一個美術館的功能,目標,定位很重要,這是大的框架,不過,如何在大框架里填進東西,完善這個框架,也就是說,如何去做,以何種態度何種方式來運作這些功能,實現其目標定位,這更為重要。在個人實踐和思考的過程中,我認為,這種態度和方式的關鍵所在是“史學意識”的問題。
何謂“史學意識”,更確切地講是,在美術館的工作中如何理解和套用“史學意識”
第一,應有時間和認知的距離感,退開一步,靜觀歷史。因為,美術館具有博物館性質,它的收藏,研究,陳列都負有對歷史負責的責任和義務。時間能夠過濾許多浮躁喧譁的現象,能夠沉積一些厚實本質的東西。美術館有責任對這些沉積下來的東西進行清理,收藏,研究,揭示和重現它本來的價值,同時也重構它當下的意義,使其成為當代史的一部分,因此,這種“靜觀”,“距離感”是很有必要,也是很具本質意義的。
第二,這種“史學意識”體現在以當代史的眼光來認知和重構歷史,這也就是克羅齊所說的“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觀點。當我們面對歷史,以靜觀、距離感的態度來整理和研究歷史,要有一種立足點和角度,那就是“當代”視角,我們是站在“當代”去看待歷史,我們所揭示和重現的是歷史的本來價值,而這種價值其實是當代人對歷史的重新認識和評價,因此,其所體現和重構的意義也是當代的。
第三,“史學意識”還體現在主動參與當代歷史的建構,推動當代史的發展。“靜觀”、“距離感”並不意味著退縮、迴避,梳理歷史是為了從歷史中獲得一份現實的借鑑。從而產生對當代史參與和推動的熱情與責任感。歷史是一個不斷推進、不斷建構的過程,無論是對歷史現象的重新認識,或是對當下發生的事件進行梳理和評判,甚至主動參與推動當代歷史的工作,這都是來自於對待歷史的一種態度,因此,主動參與和積極推動當代史也便是必然的選擇,但它必須有厚厚的歷史感支撐著。
第四,“史學意識”還要求對待歷史(包括當代史)必須具有“學”--學術、學理、學科……的涵量和目標,從理論的高度來描述歷史,並將一些歷史經驗予以總結、分析,以至提升到理論的層面。不是停留在簡單地、平面地描述歷史,而應該是闡釋歷史。
美術館的展覽等活動都應以主動和史學的態度關注和參與當代美術史的整理及建設,充分意識到研究與編輯出版工作相配套的重要性,為相應的專題研究積累了豐厚的歷史資料及檔案文獻。在一些工作細節上--如何編輯、如何設計、文字及插圖的到位程度、圖書開本等等,都試圖以“史”的意識作為指導來進行具體實施。因此,對“史學意識”在美術館工作中的主導意義有了不斷深入和更新的認識。當然,我們也注意到,美術館工作只有“史學意識”是不夠的,當代美術館越來越受重視和最終價值的體現是放在社會教育功能上,“史學意識”所體現的價值應被落實到公民對文化的厚度、對生存的意義,對人與社會的關係等問題的理性認識和情感體驗上,這也許是美術館存在的真正意義。
三,美術館收藏的文化關懷意識限公司
三,美術館收藏的文化關懷意識限公司
美術館的收藏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也可以說是美術館的最主要的“硬體”,因此,對於收藏工作的態度和意識,將決定一個美術館的學術及歷史的分量和意義。在美術館的收藏方面,我覺得應具有強烈的文化關懷意識。具體可以是:
一,文化是一個有上下文關係的整體,收藏應注重文化的整體性
美術館的最基本的職責是收藏和保護文化遺產,那么,何謂文化遺產,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遺產可以泛指所有與人類生活相關的存在物,包括有形和無形的;而相對狹義的文化遺產,尤其是可能被收藏和展現於美術館博物館之中的,我們更傾向於認同具有文化史意義的藝術品或藝術文本,也就是說,我們關注——收藏和研究的不應只是一個孤立的藝術精品,而應該是一組與歷史文化相關的、與“事件”、“活動”、“生存狀態”等有上下文關係的藝術文本。線上有限公司
當然,藝術精品具有文化文本的意義,它可能是文化文本濃縮的精華或標的的高度,但是,對於以收藏和保護文化遺產為職責的美術博物館來說,只考慮藝術精品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說存在著一定的誤區。文化和歷史是一個整體,文化的意義也應是在這樣的整體中產生。因此,收藏既應重視藝術精品及其價值意義,更要注重藏品的序列關係以及相關的藝術文本的完整性。
二,文化並不是歷史資料的疊加和靜態的觀照,而應是具有人文的溫度和情懷。
美術館的收藏只滿足於藝術史各環節的銜接和視覺的欣賞性是不夠的,收藏除了文化的整體性之外,需要有強烈的文化關懷和文化意識於其中,也就是說應該具有文化的價值判斷和責任感。出發點引發和決定了藏品的意義,而靜態的藏品也因文化的關注而凸現和豐富其應有的意義。因此,收藏是對一段歷史的負責,是以文化的責任收藏歷史。
三,以文化的眼光和情懷重新解讀藏品,凸現藏品的文化意義。
藏品是靜態的,而對藏品的解讀和使用卻是動態的,這些對藏品的研究及策展的套用,將在文化的關懷之下獲得廣闊的天地和深層的價值;藏品也將與特定的文化背景構成整體的意義。在這裡,一方面是挖掘藏品自身深層而獨特的內涵,一方面將延伸和重構藏品在一種文化場景中的意義。以文化關懷的態度來對待藏品,使深藏於美術館、博物館的藏品回到社會,回到歷史。
四,美術館的公眾意識
四,美術館的公眾意識
美術館博物館近階段以來,從重視“物”逐漸向關注“人”轉向,從收藏、研究“物”到關懷、服務“人”轉向。新型的美術館,越來越多地關注人的問題,關注人和美術館博物館,人和藝術品之間的關係問題,甚至是在美術館博物館的空間中人與人交流的關係等等。從這個角度講,可以說這是一個關於“文化民主化”的問題,它包括公共文化機構的職責職能,納稅人的權益,社會的民主程度等等,更關係到一個進步的開放的社會對待文化的態度和觀念。在這個問題上,作為一個新型的美術館,應該將關注人重視人的問題提升為美術館的戰略職能。也就是說,如何具有“公眾意識”,如何運用相應的方式和手段為公眾服務,如何了解公眾的想法,具有公眾的思路和相應的政策方式,以什麼樣為目標和目的等等。對於這些問題的思考,也就構成了我們所謂的“公眾政策”,即一個美術館工作的出發點和方向。
對公眾政策的考慮,首先要了解我們的對象是什麼,也即什麼是“公眾”,它的範圍怎樣;第二、我們可能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為公眾服務,包括一些實踐方面具體的考慮、步驟還有意識觀念等等。
首先,“公眾”並不是一個無邊的,等同於“人民”的概念,“公眾”是具體的人和群體,“公眾”是由不同的人、群體、階層,不同的專業等構成的,因此,在考慮“公眾”問題及“公眾政策”方面,就不能過於籠統和概念化。
一般來講,一個美術館的公眾政策使命是為了讓儘可能多的人從藝術文化中獲益,這也體現著美術館的“文化民主化”的理念,美術館是一個公益事業文化服務機構,它擔負著為公眾提供文化服務的使命和職能,那么,所謂的“公眾政策”就是由三方面來展開和體現:
一、公眾的範圍、構成和需求是什麼?當然,公眾的範圍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的,它包括各個社會階層、文化階層和各個年齡段的人,也包括各種類型即各種興趣愛好、各種特殊的品位和背景、各種特殊的人群等等,其實,這樣的表述已經包含了公眾的類型和構成的分析。
這種對公眾的構成多方面的考慮,這是美術館的服務政策、服務方式等等考慮的出發點。對於公眾多層面細心的分析,包括對資料收集、整理,對他們心理需求的了解,包括一些問卷、調查、分析等,這些方面的工作本身就是一個美術館公眾政策的部分,也是為美術館公眾政策提供了一些有利的思考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公眾進入美術館的需求是為了獲得文化的感受和體驗,這也包括精神、情感的興奮、休閒或刺激和思考等等。當了解了公眾的範圍、構成需求之後,我們才能夠制定出相關的公眾服務的政策。
二、我們能為公眾提供什麼樣的服務?由於公眾的範圍、構成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他們對美術館的需求也是多樣性和多層面的。但是,美術館是一個應具有區域和時代文化標桿意義的機構,那么,美術館所指向的具有建設意義的文化性也勢必與多樣性多層面的公眾需求無法完全的一致,有時甚至會產生較大差異。在這裡如何面對多層面的觀眾,又跟美術館作為文化標桿的意義構成太大的衝突。在這方面做什麼樣的工作,我個人認為,美術館應該以一種富有文化建設性,包括對區域、對時代所應有的文化姿態和知識理想來為公眾服務。
在公眾政策方面一個很重要的目標是提高更多的公眾文化水平,同時注意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要考慮到不同公眾的接受方式以及他們的構成成分和需求、興奮點,如何重新激發起美術館與公眾之間的活力,使美術館能夠滿足公眾在藝術、歷史、求知等方面的深層需求和潛在目的。
在美術館的這種公共服務方面,由於公眾構成的成分的多樣性,公眾也應該具有的多層面,尤其是對特殊人群的服務和關懷,這既包括專家學者、研究者、藝術家、文化人等等的服務,也包括一些殘障人等等。
當然,美術館的公眾政策是一個很豐富也很有挑戰性的課題,上面提到的只是有關公眾政策思考的出發點,由這樣的出發點展開,會衍生出許多美術館新的思路和意義。比如,公眾政策如何將博物館致力於動態發展的背景中,其確定的方針、綱領應該如何在美術館的一切重要性工作中予以貫徹,如美術館的發展計畫、教育培訓活動和文化傳播活動、履行其社會職能的各種形式、公關活動接待方式等等。比如,如何保證公眾被當作美術館重要的合作者來對待;如何儘可能地保證各個社會階層、文化階層和年齡段的人都來參觀美術館,使參觀者不僅在人數眾多,而且結構多樣,具有代表性;還要保證公眾受到認真接待,有各種付諸實施供他們,使他們認為是真正有意的文化體驗。
美術館的公眾政策其基礎來自於公眾意識,同時既要借鑑理論知識,又要借鑑實際研究經驗,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公眾的修養將公眾與美術館與藝術作品之中的關係調整到最佳狀態。“文化民主化”的最好的定義是,“讓更多的人接近藝術作品和精神產品”,(法國作家馬爾羅)再補充為:讓更多的人以最佳的狀態接近藝術作品和精神產品,這就是美術館公眾政策的文化民主化的實踐和體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