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子偵察衛星

美國電子偵察衛星

早在60年代初期,美國就開始發展電子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是由美國國家安全局操縱的,屬於保密等級最高的美國衛星之列,列為高度機密的空間計畫,所以美國官方從未透露過有關這種衛星的情況。美國於1962年5月發射了第一顆詳查型電子偵察衛星,其後又發射了普查型電子偵察衛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國電子偵察衛星
  • 外文名:USA 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satellite
  • 別名:U.s. spy satellites
  • 起始時間:60年代初期
  • 機構:美國國家安全局
  • 國家:美國
  • 用途:偵收敵方設備的電磁信號以獲情報
  • 屬性:人造地球衛星
簡介,分類,普查型,詳查型,發展,升級換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發展方向,

簡介

電子偵察衛星是用偵收敵方電子設備的電磁輻射信號以獲取情報的人造地球衛星。它與衛星地面接收站共同組成衛星電子偵察系統。電子偵察衛星偵察範圍廣、速度快、效率高,且不受國界和天氣條件的限制,可對敵方進行長時間、大範圍的連續偵察監視,獲取時效性很強的軍事情報,是現代軍事偵察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電子偵察衛星具體套用有:精確測定對方雷達的位置,尤其是防空雷達和反導雷達的位置及其性質;偵察對方軍用電台的位置及其無線電信號特徵並截獲有價值的軍事情報和實戰情報;偵察和接收對方飛彈試驗的遙測信號。
美國電子偵察衛星

分類

電子偵察衛星照相偵察衛星一樣,也可分為普查型和詳查型兩種。

普查型

普查型的掃描範圍可達2000千米左右。電子偵察衛星按照定位方法可分為單星定位制電子偵察衛星和多星定位制電子偵察衛星。按偵察對象可分為偵察雷達和遙控、遙測信號的電子情報型衛星和竊聽通信的通信情報型衛星。電子偵察衛星有實時的自身定位能力。

詳查型

為了保證較高的定位精度,單星定位時,要求對衛星進行精確控制。多星定位時,則需採用軌道控制系統,嚴格保持衛星之間的相對位置。電子偵察衛星的軌道一般要比照相偵察衛星高。電子偵察衛星的軌道為圓形或近圓形,為了增大對地球的監視地區、減少阻力、延長壽命併兼顧定位精度的需要,其軌道平面的傾角都較大,軌道高度大都在300千米~600千米,有的高達1400千米。有的部署在地球同步軌道上。衛星軌道高度的選擇主要取決於其所擔負的特定任務和星上設備的性能。

發展

1971年美國開始發射多星定位制電子偵察衛星。70年代後,美國又先後發射了三代地球同步軌道電子偵察衛星。80年代以來,美國發射了少量電子偵察衛星,以補充在空間運行中的電子偵察衛星網,保持連續不間斷的偵察監視。在1971年印巴戰爭、1973年中東戰爭、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和1979~1989年兩伊戰爭中,美國都曾利用電子偵察衛星給友方國家提供軍事情報。
1962年5月至1971年7月,美國曾發射過17顆詳查型電子偵察衛星。這種衛星星載設備較為複雜,重約1500千克~2000千克。美國通過普查型和詳查型電子偵察衛星已基本上掌握了前蘇聯中國雷達部署情況,以後再沒有發射過這種衛星,只需持有幾顆普查型衛星就夠用了。70年代初期,當美國已掌握了對方電磁輻射源基本部署以後,即不再發射詳查型電子偵察衛星。
1963年8月發射第一顆普查型電子偵察衛星。該衛星重60千克,作為照相偵察衛星的子衛星~起發射,在進入照相偵察衛星的預定軌道後,電子偵察衛星就從運載火箭未繳中脫離出來,爾後兩個星載小型火箭發動機依次點火,將其送入比照相偵察衛星軌道稍高的500乾米左右的近圓軌道。1968年發射的一顆電子偵察衛星,其軌道高度為1400千米,主要用於偵察前蘇聯陸基反導雷達的測試和反導演練情況。隨著衛星壽命的延長和電子偵察技術的進步,普查型衛星的發射數量也大為減少。海灣戰爭期間,美軍2顆普查型電子偵察衛星,每天飛經作戰地區上空l~2次,對伊軍通信、雷達信號進行普查。

升級換代

地球同步軌道電子偵察衛星已經發展到了五代。

第一代

1973年,美國發射代號為“流紋岩”的第一代地球同步軌道電子偵察衛星,用於長期監視蘇聯和中國的雷達、通信和洲際彈道飛彈試驗。

第二代

“漩渦”衛星原來代號是“小屋”,是第二代。“漩渦”衛星主要專注於通信請報的蒐集。“小屋/漩渦”衛星已發射了6顆,其中有2顆還在東經45度和東經115度定點位置上工作。第6顆投入使用的“漩渦”衛星是在1990年11月15日隨“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發射的。

第三代

“大酒瓶”衛星是最新一代同步電子偵察衛星,是第三代地球同步軌道電子偵察衛星。這些衛星靈敏度極高,足以偵聽到歐洲野戰部隊的無線電話,並可以對信息發射體定位。它的覆蓋範圍包括前蘇聯、中東、非洲和整個歐洲地區。衛星重量約2.7噸,每顆衛星有兩部大型拋物面天線,可截獲更多更微弱的電信號。其中一部用於截獲很寬無線電頻率範圍內的信號,另一部用於將所截獲到的信號轉發給地面站。據認為,“大酒瓶”衛星還能夠接收和轉發各地秘密間諜和秘密感測器傳送的信號。“漩渦”衛星主要用於通信情報的蒐集,而“大酒瓶”衛星則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遙測和數據通信方面。第一顆“大酒瓶”衛星是由“發現號”太空梭發射的。該衛星於1985年1月24回升空,一天后被施放到軌道上。第二顆“大酒瓶”衛星,是在將近五年後發射的,它也是隨“發現號”太空梭一起於1989年11月22回升空。第三顆“大酒瓶”衛星,則是在1990年11月15日隨“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升空。今後,所有“大酒瓶”衛星都將改由“大力神”IV運載火箭從東試驗靶場發射。這些衛星受設在澳大利亞的松峽地面站所控制,並通過該站轉發其數據。
1988年 9月由“大力神”正型火箭首次發射新型“雪貂”D近地軌道星座,它是一種多面體反光衛星,由6顆衛星組成,各軌道面彼此間隔60度。這些衛星除裝有電子偵察接收機外,還有一台紅外探測器作為一種輔助遙感器。海灣戰爭期間,在軌的2顆“大酒瓶”、l顆“漩渦”電子偵察衛星和“雪貂”D電子偵察衛星,每天飛經海灣地區亞次,每次偵察時間可持續數小時,監聽了大量的伊拉克無線電信號,為多國部隊提供通信、電子情報。初期,各種電子偵察衛星的信號經由他國接收後轉給美軍,後期,美軍已能直接接收信號。

第四代

當今美國主要使用第4代電子偵察衛星,包括“水星”、“顧問”、“命運三女神”和“號角”等。
“水星”是美國空軍的靜止軌道電子偵察衛星,主要用於截獲通信情報。它不但能偵聽到低功率手機的通信信號,還可以收集飛彈試驗時的遙測、遙控信號,以及雷達信號等通信電子信號。該星由休斯公司承造,採用長約100米的新型特種天線。
“顧問”衛星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地球靜止軌道電子偵察衛星,用於截獲電子情報。電子偵察衛星現正從低高度向高高度和地球靜止軌道發展,這得益於星上偵收機靈敏度的提高。該衛星採用大型接收天線,可接收的最小地面信號的強度是低軌道衛星的1/5000。在常年值守的電子偵察裝備中,靜止軌道電子偵察衛星有較多的優勢:衛星軌道越高,地面覆蓋面就越寬,時效性也越好。所以,美國很重視發展這類衛星。
用於偵察雷達等電子設備無線電信號的“命運三女神”就是低軌道電子偵察衛星,它運行在高度454千米、傾角63.4度的圓軌道,工作時3顆衛星為一組,組內各星保持約50千米的距離,星間可相互進行光通信,用4組星就可以完成全球無縫隙監視。

第五代

電子偵察衛星現正日益受到各軍事大國的青睞,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它無法有效偵聽到地下有線通信的信號、情報處理速度較慢、易受電子對抗措施的影響等等。為此,美軍正在加緊研製第5代新型電子偵察衛星,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第5代電子偵察衛星“入侵者”(intruder),該衛星是美國“集成化過頂信號偵察體系”(IOSA)的組成部分,是利用天基網的發展思路和新的設計理念研製的,目的是提高電子偵察質量,降低系統成本。它具有多軌道能力,可代替當今靜止軌道和大橢圓軌道的衛星並集通信情報和電子偵察於一身。
美國還在研製具有一定隱身特徵的“徘徊者”(prowler)靜止軌道電子偵察衛星和“奧林匹亞”(SB-WASS)低軌道電子偵察衛星。前者用於偵察、定位戰略目標,後者用於海軍、安全局等部門的電子偵察一體化計畫。

發展方向

電子偵察衛星將向多功能、長壽命、實時性強、適應範圍廣等方向發展,如電子偵察與照相偵察相結合,被動式偵察與主動式偵察相結合等,進一步增強星上電子偵察設備的信號處理能力與處理速度,提高電子偵察衛星的抗干擾能力、變軌能力以及抗摧毀能力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