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陽光地帶

美國陽光地帶

美國的南部地區由於其低廉的房價吸引人口的大量遷入,隨著人口的遷移,以及當地豐富的能源、農業資源,吸引著美國的新興工業在南部的布局,從而形成了美國三大工業區之一——南部工業區,我們稱之為美國的“陽光地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國陽光地帶
  • 地點:美國的南部地區
  • 概述:南部工業區
  • 國別:美國
由來,人口的遷入,發展,

由來


美國的“陽光地帶”是七十年代出現的概念,一般指北緯37°以南地區,大致範圍是:西起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州,東到大西洋沿岸的北卡羅來納州,北至密西西比河中游,南到墨西哥灣沿岸的一個區域。陽光地帶之意為:南部“日照充足,氣候溫和,適宜人類居住地帶”,亦有“這一地帶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經濟日趨繁榮”之含義。這個昔日以貧困落後,種族歧視,人口外流著稱的地區,如今經濟發展呈明顯上升趨勢,美國工業的布局也由集中在東北部向“陽光地帶”擴散。

人口的遷入

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在2000年至2004年間,大批美國居民從東北部和西海岸城市遷往南部“陽光地帶”。當地分析人士稱,房價的地域性差別是居民南遷的重要原因。
近幾年,美國房地產市場持續升溫,許多地區房價升幅超過當地居民收入的平均增幅。另一方面,從2004年6月開始,美聯儲持續加息,長期抵押貸款利率也隨之上升,造成貸款購房的還款壓力越來越大。迫於無奈,許多美國家庭只能遷往那些房價相對較低的地區,特別是中低收入者更傾向於移居南方。

人口普查局的報告顯示,在美國最大的25個大都市中,只有7個是人口淨遷入區,另外18個則為人口淨遷出區,其中紐約流失的人口最多。2000年至2004年間,紐約人口年均淨遷出21.1萬人,相當於每1000人中就有11.4人遷出。據報導,去年紐約城區的房屋中間價為42.76萬美元,大約是全國水平的兩倍。此外,洛杉磯的平均房價為每棟56.84萬美元,在2000年至2004年間淨遷出11.8萬人;舊金山大都市區在此期間則有6.1萬人遷出。
許多洛杉磯居民向東遷移至里弗賽德-聖貝納迪諾-安大略的“內陸帝國”(Inland Empire)地區,因為那裡的房屋中間價為39.23萬美元,比洛杉磯低了17萬多美元。該地區目前是美國最大的人口淨遷入區,在2000年至2004年間淨遷入8.15萬人,超過聖路易斯、克利夫蘭及聖迭戈,成為美國第13大人口密集區。人口大量湧入的其他地區還有菲尼克斯坦帕亞特蘭大
目前,美國一些城市管理者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並且試圖採取措施遏制這一趨勢。舊金山市市長加文·紐瑟姆極力鼓動開發商推出更多面向家庭的“廉價”住宅。還有分析指出,近來美國樓市已經出現降溫徵兆,全國性的房價回落將會緩解居民遷移潮。
另有數據顯示,儘管美國退休人口並未捲入這股遷移浪潮,但他們同樣也有遠離大都市去養老的打算,一些退休老年人已遷至被認為是安全、廉價、人口相對稀疏的田納西州肯塔基州及北卡羅萊納州西部。

發展

二戰後,特別是技術革命以來,這一地區出現了許多發展工業的機遇
(尤其是新興工業),許多新的工業部門,如電子、石油化工、飛機製造、核工業、宇航等工業,由於種種原因,遠離了經濟實力雄厚的東北部工業區,在“陽光地帶”建廠並發展,其中發展較快的是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州和南部的德克薩斯州,同時這一地帶也形成了許多以上述部門為主的新工業中心,其中的休斯敦、達拉斯、亞特蘭大、舊金山、洛杉磯等已是聞名於世的工業城市。美國工業這種向“陽光地帶”擴散的布局趨向既有世界工業發展和國際競爭、國際市場的影響,也有其自身的某些因素的影響,綜合分析,大致與以下因素密不可分。
(一)自然條件這裡有著比北部更為優越的氣候條件,平原面積比北部亦更加廣闊,蘊藏有豐富的資源,石油主要分布於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及其淺海地區,以及內陸的俄克拉何馬州、西部的加利福尼業等州。石油、天然氣等豐富的原料,使這一地帶採油業和化學工業發展迅速。以石油化工和煉油廠密切結合的布局形成了較集中的基地,僅在科珀斯克里斯提——休斯敦——博蒙特地區(德克薩斯州),就集中了全國石油化工的4O%,休斯敦(德克薩斯首府)則享有“世界石油之都”的稱號,是全國最大的石油加工、石油化學、基本化學工業中心,除加工本國原油外,還加工從中東和加勒比地區進口的原油,並生產占全國一半以上的人造橡膠和2/3二的乙烯。內陸的達拉斯——沃斯堡(德克薩斯州)被稱為美國的“石油首府”,國際石油博覽會常在這裡舉行。新原料、燃料的開發和利用,也帶動了其它工業部門的發展。如飛機製造,汽車工業,造船工業和一些輕工業。
(二)科學技術以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套用為標誌的新技術革命同樣影響了美國工業布局。新興的工業部門如電子、空間工業(包括飛機、飛彈、人造衛星)、核工業、半導體工業等多是與知識、技術密切相關的部門,要求高科技素質的勞動者,加之許多產品均屬“輕薄短小”型(飛機、汽車等零部件輕型、精尖化)省能源、資源和空間、勞力等,核電技術和超高壓輸電技術的套用又可使工業擺脫能源地域限制,科技為工業向“陽光地帶”擴展鋪平了道路。
新興的電子工業是美國發展最快的部門之一。日新月異的變化凝聚了眾 多科技內涵,因而在一些科學、教育中心形成了電腦——信息生產基地。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附近聖克拉拉谷地——“矽谷”,就集中了史丹福大學等眾多高等學校及八千多家高技術公司,生產全美1/3的半導體積體電路,也是世界電子工業的巨頭。
科學技術向樣影響著其它部門,美國飛機製造在世界居領先地位,西部的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達拉斯——沃斯堡,都是著名的飛機製造中心;西部和南部的航天中心,都無不是受高科技影響的基地。新的技術革命又為“陽光地帶”的工業發展輸入了更大的動力。

(三)環境因素影響上述新興工業布局的因素,除知識和技術外,還要求潔淨的環境和現代化高速的交通,“陽光地帶”不僅氣候溫和,日照充足,而且工業較分散,一些工業污染較輕,交通發達,快速;這與東北部老工業區的廠房設備陳舊、資源不足、交通擁塞、污染嚴重形成鮮明對比,這也是吸引新興工業布局的一個有利條件,符合高精尖工業“臨空型”格局的要求。
(四)政府的干預二戰期間,美國趁機發展了軍事工業;二戰後,為爭霸世界,美國軍事工業也得到發展。在聯邦政府的軍事撥款中,南部各州一直領先,刺激了南部的核武器、飛彈、為軍事服務的飛機製造、造船(航空母艦、核潛艇)、坦克製造業等工業的發展。另外與原蘇聯的空間技術競賽也促使政府大量撥款於南部的航天中心和衛星發射場(如休斯隊的航天中心就曾成功地實現了登月探險),從而使新興工業在西部、南部迅速發展。
(五)勞動力因素南部勞動力工資低,工人組織程度差,地價便宜,是最初吸引企業家來此建廠的原因之一,而後利潤更大的新興工業迅速發展,又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政府號召“開發國土”又促進更多的勞動力南遷,為“陽光地帶”的工業發展注入了力量。
(六)農業基礎這一地帶熱量充足,無霜期長,盛產棉花、水稻、甘蔗等,由於農業機械化解放了更多的勞動力為工業服務,同時,農業結構也有了新變化,在發展種植業的同時,又大力發展大規模的養牛業和養雞業(密西西比河下游一帶有“肉雞帶”之稱),形成了“專業化與多種經營相結合”的特點,為工業區和城市提供了更豐富的農副產品,也為“陽光地帶”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除此以外,“陽光地帶”工業也受東北老工業區的協作等影響,其工業分布實質上也是在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作用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儘管這一地帶某些工業仍對老工業區有一定的附屬性,各州總的經濟實力較東北部還有相當差距,但發展速度卻大大超過東北部,工業和經濟的發展仍有很大潛力,“陽光地帶”的工發展對美國乃至世界工業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