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寨鍋莊

“羌寨鍋莊”,即沙朗,也是一種“鍋莊”舞蹈,是羌族人祭祀時必跳,後經發展,這種祭祀舞蹈被慢慢取消,但每逢羌族人節日的時候人們還是會跳起“羌寨鍋莊”這種舞蹈,然後邊吃邊舞。以慶祝重要的節日。隨後這種形式被用於羌人招待重要的賓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羌寨鍋莊
  • 指揮人:釋比
  • 要求:將雜糧、白酒撒在冒煙的柴堆上
  • 目的:酬神還願,祈求吉祥
簡介,其他信息,

簡介

傳說,羌人每年都會隆重舉行祭祀山神大會,所有男女老少停止生產到會祭祀。大會由釋比指揮,依序進行。到會人們將五穀雜糧、白酒撒在冒煙的柴堆上,以示酬神還願,祈求吉祥。此時,釋比帶著一幫徒弟,手敲法器或持掛有五色彩紙的杉枝在法器、樂器和鞭炮聲、火枌聲中步入會場,其它參加祭山會的人眾跟隨而上。此時釋比牽出備祭的黑色山羊(或牛)和雞,當場宰殺,以酬神還願。羌族祭山會,宰殺祭羊也有一定的儀式和規程。首先,釋比要唱以羊替罪詞(“國伯德格”)先請山神、天神將雞、羊收下(邊唱邊用青稞籽從羊頭抹到羊尾,並將青稞籽塞進雞、羊耳,向羊和雞澆水三次。若雞羊顫抖三次,釋比宣稱神正領受祭物)。隨即殺羊和放雞歸山。此後族長將羊頭置於塔頂,羊皮贈給釋比,羊肉當場放在事前準備的大鍋里煮熟分給每戶(俗稱“散份子”)。
羌族的飲食以“腊味”為主,風味獨特。由於羌寨遠離城鎮,山路崎嶇陡峭,交通十分不便,新鮮的蔬菜和肉類很難買到,因此羌族飲食就地取材直接從山上採取的野生菜,綠色、可口,如雞冠菌、羊肚菌、松茸、蘑菇、杉木菌,刷把菌、鵝蛋菌並加工成乾臘食品。冬季來臨,各家各戶都開始忙碌著宰殺豬、羊、牛。羌人們製作乾臘風味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風乾,就是把新鮮的肉、菜掛在通風乾燥的地方,讓風吹走肉中的水分,或自然蒸發其水分。另一種是熏乾,即在鮮肉上撒上鹽巴花椒,用木桿撐開,然後掛在廚房的橫樑下,讓熱空氣和柴煙把肉內的水分熏乾。羌人們把熏乾的大塊豬肉叫“豬膘”。 《晉書·五行志》記載:“秦晉之後,中原居民相尚羌煮。”

其他信息

隨著羌人的逐漸漢化,一些相應的習俗也在逐漸轉變,在祭祀活動的飲食習俗沉澱並保存了下來,成為羌人的飲食習慣,然後逐漸的發展演變,成為更加科學、更加營養、更有樂趣的燜鍋烹飪方法。每每羌人有重大的節慶活動、親友來訪,都會架起燜鍋、喝起咂酒、跳起鍋莊舞。這也就成就了羌族的飲食文化!燜鍋菜品食用時,亦烹亦涮,烹肉先食,而後涮食精選時蔬,涮食蔬菜時,配以多種中草藥精心調製的料汁,既兼顧了葷素搭配的營養需求,又增加了使用方式,增加飲食的樂趣,增加了飲食的便捷性節約了時間!
公司在羌族飲食文化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的科學的飲食方式,加入健康、養生、樂趣的綠色飲食理念,期待羌族的飲食文化大放異彩,以饗天下食客!藉此表達羌族人民對於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無私伸出援助之手的全國各族人民、世界各國友人的感激之意!我們之所以將整理出來的“悶鍋系列”冠以“羌寨鍋莊”的名字,一方面突出了民族的特色,再現了這種飲食方式當初的盛況;另一方面,邊舞邊食的習俗,表達了羌人的尊敬和感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